国际中文教育硕士职业发展规划考察
2022-08-01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张潇颖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潇颖
提要:在人类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面临众多机遇及挑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教师储备人才的有机构成。基于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研究生调查问卷,可以大致呈现出造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职业规划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其职业选择困难的问题,从宏观国家战略导向、中观课程体系改革、个人素养提升三个维度提出建议,从而助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一、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建立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开启了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征程。从1981年对外汉语专业第一次招收本科生到1983年对外汉语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正式提出;从1987年成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到1993年将对外汉语设为“中国语言文学”的附属学科,来华留学生人数(仅含学习时长超过1年)是前20年总数的1.4倍。
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建成,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7年,25所研究生教育试点学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①。自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专业合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018年,在7所具有“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院校试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其中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并上升为一级学科列于教育学之下,而且具备了独自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资格,至此,汉语国际教育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体系建设完成,这对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突破,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取得非凡成就。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缩小地域差距,笔者利用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地区的168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分年级进行了国际中文教育职业规划调查。其中男生占比8.3%、女生占比91.7%,本硕专业一致的同学占比为59.52%、跨专业同学占比为40.48%。
(二)调查方法
笔者实时实地展开调查,调查工具为问卷星。问卷分为两个维度:①职业选择规划,包括职业选择倾向和职业选择困难的原因。②课程设计满意度,分为两个层面:教学知识、教学实践。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全程采用匿名调查。
三、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选择倾向的结果
笔者就受采访者选择就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为:对国际中文教学感兴趣、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有出国实习机会位居前三;笔者又针对就业倾向与实习岗位选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显示。
图1 调查结果
(二)职业选择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宏观把握
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化发展迎来新的契机,截至2019年,在“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共建成155所孔子学院②;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为适应国际中文发展需求,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150所院校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众多高校每年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但每年公派教师、志愿者人数却较少,截至2019 年,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中外专兼职教师仅4.7万人。这说明国际中文教育人才供需之间存在较大鸿沟,不能满足广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工作需求。
2.男女比例的影响
在168名被调查者中,女性占91.7%、男性占8.3%,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就目前而言,与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的工作主要有:大学老师(合同制)、专职教师(合同制、需要外派)、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语合志愿者及公派教师,这些职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而且女性毕业之后面临婚姻家庭等问题,若长期外派家人支持率不高。这两大重要因素会导致女性从业者缺乏安全感,所以教师编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职业首选。
3.影响深造的原因
2018年,7所院校开始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之下试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方向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博士学位的设立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抛出橄榄枝,但以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博士报考条件为例,申请者必须有2年及以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很多应届生由于现实环境导致没有足够的教学经历,便没有办法考取汉语国际教育的博士。在受采访的168名调查者中毕业之后有继续深造意愿的仅占10.71%。
四、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2020年爆发的全球重大医疗卫生事件成为世界新旧秩序转换的契机,“我们正在经历的不只是戏剧性事件,而是很有可能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世界正在步入一个深度不确定的时期”[2-3],新时代下政治格局多元化向共同世界过渡,东西方文明隔阂渐露头角,这些问题使新时期的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化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1.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文化自信
在当前深度不明确的国际环境下,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化发展有足够的底气,国家应当保持语言战略定力。首先,语言文字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包涵国际中文教育在内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语言文字治理的有机构成”③;其次,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契机;最后,国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制度保障,“中国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中文教育七十年事业积累是未来国际中文教育行稳致远的根基”[4]。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应当继续以全球语言战略视角审视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民族和国家认同感,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职业选择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而提供发展机会。
2.充分了解语言需求,减少供需误差
2020年,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和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相继成立,为缓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压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应“了解世界对汉语的真实需求,包括近期的潜在需求,通过战略调整把汉语送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和地区。”[5]。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发展应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国外国际中文教育实际与潜在工作岗位需求,为教育部以及学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加大供需平衡力度。
同时,来华留学人数受国外大环境影响,国内面授汉语教学需求下降,对此国家应当对人才供应政策做出积极调整,启动储备人才应急措施。尤其是针对已经具有海外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急需在教师和志愿者的待遇标准、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高中文教师的岗位和职业吸引力”[4],为归国教师和志愿者提供归国后基本的工作保障,增加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教师可持续利用度。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加强教学实践培养能力
教学实习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中,全国汉硕的专业实习实践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作为汉语教学志愿者外派出国实习;二是在国内汉语教学机构实习;三是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期间在国外实习;四是在线教学实习”[6]。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以及虚拟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实习应当成为汉硕的首选,针对这一特点提出几点思考:
①学校应增加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比重,可适当开展模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技能培养课程,借鉴北京语言大学的小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
②学校应开设相关职业规划课程,并提前告知学生实习工作要求,有必要时可采取一些硬性措施,比如国际中文教育相关工作经历时长与学分挂钩,增加学生的能动性。
2.充分利用语言优势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背景梯度较大、知识结构范围较广。在受采访的168名调查者中有68人是跨专业学生,具有小语种背景知识的人数占比为39.71%,因此学校在建立培养方案时应当充分发挥小语种优势,健全小语种教育教学体系并进行国别化研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语言保障,这样不仅能平衡实际需求建立区域化优势,而且也能使具有小语种背景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就业时充分发挥专业背景优势减少就业压力。
3.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截至目前有7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对当今世界文明交往、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价值目的和交往准则的升华。”④它的丰富内涵对国际中文教育推广有着根本影响。
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举办“中文+职业技能”专题论坛,共同讨论如何开展就业创业对接,使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⑤。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成为UNWTO官方语言,这一发展契机赋能“中文+”“中文+”融合发展承担着社会进步的重大责任,我们应顺应发展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高校学科优势,以中文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特色,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高铁、经贸、旅游、法律、海关等选修课程,大力开发优质资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方案,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专业化职业化师资队伍[7];树立“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共赢”新理念,为资金技术匮乏的国家提供职业型人才帮扶资源、确立信息与资金之间的确切关联,坚持合作共赢,加快世界文明和平交流的步伐。
(三)提高个人信息技术、职业规划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和5G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国际中文教育教学。2015—2017年,孔子学院网络学习者人数增长较快,3年内由50.3万增加到62.1万,在公布网络学习者人数的语言传播机构中,排名第一,年均增长12%,居各语言传播机构之首”[8]。数字信息技术更是催生了各种网络社交学习平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终端装置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模式正在成为主流[9]。线上学习是当下国际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要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下迎接挑战,不断适应语言智能化要求,提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将新型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当中,例如:整合网络上碎片化教学资源,设置可视化教具;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屏幕敏感度,利用平台媒体技术加深师生之间社会情感、增加师生互动频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就目前情况而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就业方面确实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每位汉教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对口工作要求,可借鉴《孔子学院发展规划 (2012—2020年)》,以此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成功。我们既要看清世界经济格局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挑战,也要了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机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摆脱传统职业规划束缚,改变就业思路,接纳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多途径尝试扩大就业选择范围,不断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做到与时俱进。
五、结语
本文试图从国际、国家层面的客观因素与个人层面的主观因素解释造成国际中文教育供需不均衡的缘由,从而分析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职业选择规划倾向的原因。针对汉硕研究生职业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宏观国家战略导向、中观课程体系改革和微观个人素养三个维度提出几点建议。
虽然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在双重历史变革的压力下遇到短暂的停滞,这是国外大环境导致的结果,国家的发展策略及方向并没有问题。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面对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瓶颈期应当满怀希望,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提高个人素养。“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希望新时代弄潮儿积极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新时期的到来贮存能量。
注释
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荐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人选的通知》.
②新华丝路网.www.imsilkroad.com.
③王春辉.孔子学院三思,《国际教育交流》,2020年10月(总第126期):19-20.
④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8.
⑤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http://www.chinese.cn/page/#/pcpage/article?id=11&page=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