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8-01周宇丽王宝玉
周宇丽,王宝玉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的终末期表现,患者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证实,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极高,而大部分此类患者通过有效的、科学的及系统的管理后,可避免再次入院治疗[1-2]。中医康复护理是护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6—12月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年龄40~65岁;(3)研究获得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此项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入院前3个月内发生过不稳定心绞痛者或急性心肌梗死者;(2)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心脏及其他器脏严重疾病者;(3)存在沟通障碍者;(4)不愿意接受此项护理和随访,依从性差者。
符合上述标准纳入研究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47 ~64岁,平均(53.0±8.7)岁;自我管理评分(98.26±10.94)分;6min 步行距离(283.62±26.78)m;生活质量评分(71.74±4.01)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0.28±5.91)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1.68±11.06)%;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51.59±2.23)mm。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8 ~62岁,平均(52.6±8.5)岁;自 我 管 理 评 分(99.64±9.85)分;6 min 步 行 距 离(284.89±28.35)m;生 活 质 量 评 分(71.82±3.29)分;LVEDD(60.28±11.02)mm;LVEF(49.59±11.02)%;LVESD(51.59±2.82)m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疾病背景知识及治疗方案,行症状监控、心理和精神、饮食及运动以及依从性等方面的指导和相关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团队成员由主治医师、康复师、专科护士等专业人员组建,包括中医健康教育、足浴、耳穴埋豆、日常食疗及太极拳,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中医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中医康复相关知识以及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方法。(2)足浴:浴足方为艾叶10 g、菊花15 g、厚朴10 g、决明子30 g、牛膝30 g、吴茱萸10 g、红花10 g、杜仲10 g,2 000 ml 水煮沸后10 min,取汁趁温上午及睡前浴足30 min。(3)耳穴埋豆:采用王不留行籽以小块胶布固定在穴位上,每日按压5~10 次,以麻痛为度,每周贴压2 次,两耳交替取穴,选择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及肝等。(4)日常食疗:荷叶楂红饮加薤白粥。荷叶楂红饮为荷叶30 g、生山楂30 g、大枣2 ~3 枚及红花少许,开水冲浸,代茶随饮;薤白粥薤白15 ~18 g(鲜者30 ~50 g),葱白2 ~3 茎,白面粉100 ~150 g或粳米50 ~100 g。将薤白洗净切碎,与白面粉用冷水和匀后,调入沸水中煮熟即可;或改用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分3 ~4 次热服,5 ~7日为一疗程。(5)太极拳:每次持续30min,每周3 次,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疲劳或胸闷不适等,立即停止进行休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水平[4],包括5个维度;生活质量[5],包括3个维度;6 min 步行距离,<150 m为重度,150 ~450 m 为中度,>450 m为轻度;心脏功能指标,包括LVEDD、LVESD 和LVEF;90 d 再入院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2。
表1 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水平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 分
2.2 心功能改善情况 干预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重度6例,中度27例,轻度10例,总距离(287.63±45.26)m;观察组重度3例,中度32例,轻度11例,总距离(315.26±33.25)m;观察组总距离大于对照组(t=3.32,P <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 及LVESD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干预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再入院率比较 90d后,对照组再入院15例(33.33%),观察组再入院4例(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5,P<0.05)。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或脏腑功能虚衰,或饮食失宜、或七情内伤、或伤于外邪,使心之气虚,从而导致气血阴阳虚弱失衡、各脏腑功能受损表现出的病理状态病位。近年来,中医康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优势[3]。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LVEDD、LVESD、LVEF 及6 min 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这表明中医康复护理管理模式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析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取康复运动、日常食疗、中药足浴有关[6]。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通常是指患者处理疾病、保持最佳生活质量的自我干预能力[7]。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这表明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主要是因为康复方法均可以由患者居家自行完成,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也帮助他们确立信心,进而促进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是目前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国际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标准。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身体、情绪以及其他3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这表明中医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分析原因在于中医康复护理管理模式中足浴、耳穴埋豆、日常食疗、太极拳通过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来改善疲劳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8]。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90 d 后观察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这表明中医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原因在于患者出院后,能够继续健康的生活方式,
表2 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 分
不但提高了康复的效率,也保证了康复效果,降低再住院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