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化疗后恶心呕吐,共建“无呕”环境
2022-08-01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吴晶
文/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 吴晶
化疗所导致的恶心和呕吐是化疗带来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化疗治疗中,70%~80%的化疗患者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这种痛苦的体验,不仅会导致患者脱水,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最终导致营养的丢失。一系列的不适感受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使其降低接受化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最严重的会使患者放弃治疗。与此同时,也会加重家属的心理负担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化疗后恶心、呕吐往往在临床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科学有效的防控对于患者极为重要,为化疗患者营造“无呕”的环境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预防为主的治疗原则
国内外指南都明确提出:预防性用药是控制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关键,止吐治疗优先应用于抗肿瘤药物。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止吐策略对于预防患者预期性呕吐,降低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例如,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可能在接受下一期化疗前,即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这种在化疗前即出现症状的患者,若提前使用止吐药物,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的风险,对患者来说,更有利于接受接下来的治疗。因此,能够及早识别导致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治疗至关重要。
影响发生化疗后恶心和呕吐的因素有哪些
药物因素:不同的化疗药物导致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风险是不一样的。肿瘤化疗防治指南中将静脉化疗药物致吐风险分为了4 种致吐级别,分别是:高、中、低以及轻微致吐风险。高致吐风险药物的致吐风险能达到90%以上,轻微的只有小于10%的风险。口服给药的致吐风险分为两种,较高的是中高致吐风险药物,发生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大于等于30%,另一种是低度轻微致吐风险,发生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风险低于30%,化疗药物本身的这种致吐风险是影响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最重要因素。
自身因素:国内外研究明确的一些特异性危险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化疗后恶心、呕吐重要的危险因素,多项研究显示年龄小于50 岁以及女性患者发生风险性更高。其他被公认的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还有既往化疗中发生呕吐、妊娠期间有晨吐反应,以及非工作状态。分析其原因,由于有工作的患者其疾病观与没有工作的患者不同,工作使患者专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成为患者应对疾病的一种方式,会分散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按规定服用止吐药物
应用止吐药物应遵医嘱按时按量,避免漏服。严格遵照服用方法,如在服用止吐药阿瑞匹坦时,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其服用方法和时间也不同。以化疗药物顺铂为例,当第1 天大剂量使用顺铂时,应在输注前1 小时口服;在第2、3 天服用时均要与前一天间隔24 小时。当顺铂分3 天输注时,每天均应在输注前1 小时口服。
关注用药后不良反应
在进行止吐治疗后,还应关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干预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便秘是很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可通过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软化粪便;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既往有便秘者可预防性地使用通便药物。
重视营养支持
饮食对于化疗患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化疗会导致恶心和呕吐所以拒绝进食,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不能因为内心的恐惧而采取不进食的方法。化疗对患者身体的打击不仅是会破坏肿瘤细胞,对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也有一定的杀伤力,这个时候机体的营养状态至关重要,适当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推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搭配少量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玉米和麦片等,少食多餐。对于食欲不好者,餐前可以吃一些开胃的食物,如山楂,也可通过调整食物花样促进食欲;餐后避免立即卧床休息,应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消化。
加强心理沟通
心理与社会支持对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沟通,了解患者感受,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合理指导,稳定患者情绪。积极做好患者家属和周围人群的健康教育,鼓励亲属、朋友和同事等多陪伴患者,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支持。必要时与专业医师、专科护士、心理医生保持沟通。
构建舒适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尤其对于化疗患者,舒适温馨的环境更为重要。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嗅觉会变得更敏感,居住环境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照,避免不良气味的产生,减少气味对患者的刺激。除此之外,适宜的温湿度也是建造舒适环境重要的一方面。
随着人们防呕意识的增强,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止吐药物科学合理地应用,目前,在化疗病房中,曾经用盆接呕吐物的现象已不复存在。随着国内越来越多“无呕”病房的建立,化疗患者恶心及呕吐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建设无呕大环境是未来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