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广播高效率融媒化
2022-08-01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广播刀叶喊吞腊
文/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广播 刀叶喊 图/吞腊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边疆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 公里。为便于向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55 年开办民族语广播,共开办了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景颇语、傈僳语、拉祜语广播节目,成为云南广播电视台的特色品牌。为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受众,2017 年,民族语广播开始向新媒体移动端口发展,各语种相应增加了微信公众平台端口的传播。2019 年后,又增加抖音、七彩云端、视频号传播端口,主要栏目有“每日新闻”“通讯”“专题”“直播”,各族媒体人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为原创节目,百分之二十的内容依靠转载和投稿,节目传遍云岭大地及周边国家,深受广大受众欢迎和喜爱。60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民族广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维护边疆稳定,巩固国防,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云南民族广播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一如既往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汇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紧跟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云南民族广播要顺应媒体融合的新形势,大胆探索,生产出不可被自媒体替代的高层面、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文化产品。
从节目产品呈现的狭义上来看,融媒体是传统媒体在当下兴起的手机端媒介上,把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内容特色,融合呈现出来,既表现在节目内容的融合,也表现在同一个账号播发融合互补的不同类型节目。在运营和人才队伍上,进行了全面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合方式。以“央视新闻”融媒的手机客户端呈现的节目为例,他们以自己的优势电视节目新闻视频为主,及时发送国内外热点新闻视频,日常早间及时发送音频+图文的早新闻节目,晚间发送音频杂志类型的节目,还不定时发送时代感强、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纯图文画报等。可以说从节目上做了类型和制作方式上的划分,成功地融合在一个账号中呈现,全面服务了老、中、青、少的观众。让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接受力的观众,方便从一个账号中获得喜闻乐见的文化资讯。从中可见,虽然在播发呈现上有融合,但是节目制作团队是处于分工合作形式,对其专栏板块具有其专业人才负责。这样的方式能更快速让传统媒体得到高效融合,又不失传统类型节目的精良制作、经典呈现。融媒体节目的高质量表现在,节目制作团队既融合合作,也明晰分工。分工种、分类型、分栏目,相互协作,又互相融合在一个节目中、一个栏目中、一个平台终端,以更加精良、完整、专业的节目呈现出来。让专业人做专业事,高效率协作融合,持续生产出精益求精的节目,保持高水平的不易被自媒体取代的生产力和生命力。
因此,民族广播高质量融媒节目,“融”的是团队合作,而不是将融媒节目中的采访、编辑、翻译、化妆、主持、录制、剪辑制作的所有工种和技术,融于一个主持人身上,要求一个主持人具备融合多项工作的能力。
高质量的民族广播融媒节目,并非是为了追求快速而把生产制作环节删减省去,而是在制作中集合了更繁杂的采访、编辑、翻译、形象设计、主持、录像、剪辑、后期制作等工作,在节目制作环节中更高效地融合协作,合作生产出精简而专业,高水准又通俗易懂,符合各民族群众文化审美的优秀节目。
民族广播融媒体中,高质量的融媒节目是核心产品,是与自媒体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融”,首先是要做好节目如何融的顶层设计;融,对少数民族语节目的生产,在内容、编辑、翻译、音频、视频、终端的融合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少数民族语融媒节目,不仅要从内容上契合受众的需要,也要从画面、音乐、主持人风格、形象设计上、整体第一感觉上,吸引受众,被受众喜欢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