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命题导向,攒用热点时材
——从2021年高考看作文命题导向和热点时材运用

2022-07-30何传跃赵洪禹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段高考作文热点

◎何传跃 赵洪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重视对社会问题和生命成长的考量,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这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和取向。先来看下述对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梳理:

纵观2021年高考8套试卷的9道作文题,一度火爆热炒的“任务驱动”“情境设置”明显弱化,也没有出现应用文体写作的刻意限制,重新回归新材料作文的格局,从这点来说,命题似乎有些在“意料之外”。但无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卷还是省份命制卷,异彩纷呈的作文命题无不彰显立足当下、观照自我的浓重色彩,从这点来看,命题又在“意料之中”。总的来说,凸显时代特色,注重个体修为,鼓励畅所欲言表达自我看法,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征;不仅不再回避热点,甚至可以说高度对接热点,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亮点。具体到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热点为题,凸显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百年奋斗历程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为当代青年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滋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历史新篇章,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新时代青年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全国甲卷作文题列数党史“百年历程”,从节日到歌曲,又到作品,再到革命先烈,将考生带入共同记忆、共同参与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深刻领会“大我”与“小我”的关系,进而思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可为”与“有为”的话题,时代精神十分明显,是不折不扣的热点材料作文。

关键词语,指向价值修为的当下思考。有人评价,概括起来,2021年高考作文试题,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立足当下时代要素,聚焦精神发育和思想成长,总主题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如何让青春更出彩。具体说来,作文命题既能从大局观照国家的历史与发展,又能从个人引导对自我人生加以思考,重在引导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这点在相关命题中的关键词语中得以充分体现。如全国乙卷作文题提示语中的“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要求写作要扣合这一明确的身份,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高度,体现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深度思考。新高考Ⅱ卷作文题提示语中的“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同样要求写作不仅要扣合当代青年的身份,而且要立足当下去认识和分析材料。北京卷要求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作,天津卷材料中的关键词“纪念日”和上海卷材料中的关键词“时间的积淀”,其实都暗含着“建党百年”的宏大背景,指向应当立足时代、扣合自我的写作立意。

古今融通,对接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留存了众多影响深远、能够启示后来者并被引以为范的经典素材,这些材料具有深刻内涵、多层寓意、多维解读视角,以及深厚的人文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大到精神传扬、文化自信,小到个体修为、价值取向,此类材料都不可忽视,每年高考也不乏以此作为材料的写作命题形式。以古典材料作为写作语料,让古典材料与时代热点对接,既承载历史又链接现实,无疑是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亮点。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可圈可点,半文言的材料表面看论及的是“体育之效”,而要写出深刻厚重的文章,应当由体育联系到个人、社会、国家、国际等方方面面。鉴古知今,面对国内“逐梦”新时代和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该材料对接热点,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再如全国乙卷作文以扬雄“弓、矢、的”的比喻,要求立足当下谈理想追求的问题,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融互通,也很好地践行了“以文化人”的精神追求。

高考作文渗透着家国情怀、生命成长、价值考量等方面的理性思考,体现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因时代特色鲜明而更接地气。面对这样的作文命题,把握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代同步,合理构建足量的热点时材库,深度开掘热点时材的内蕴,显然已成为决胜高考作文的重要因素。让热点时材走进高考作文,不仅可以展示开阔的视野,体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更会使作文洋溢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如何运用好热点时材呢?我们可以从2021年高考优秀作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中找到答案。

一、合理剪辑,让热点时材对接观点

热点时材往往是多维度、多层面的,运用热点时材首先应当考虑中心表达的需要,在转述时要紧扣论点或分论点,使热点时材叙述与文章中心或语段中心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凸显其说服力,从而更好地表明观点。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行在征途则要不偏不倚,得体端正。有人告诉袁隆平,他身价千亿,袁隆平却说:“用财富衡量科学家的价值观太低级,太庸俗。”袁老一生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如一株饱满的稻穗,始终将头垂向大地,却是中国的脊梁。即使有人借袁老在车展上手抚奔驰的“证据”来抹黑他,有人指责他买了两部华为手机、住豪宅,他也只是淡然一笑,然后挽起裤腿走向稻田。袁老行得端走得正,那些蝇营狗苟之辈又怎么能冲击得了他呢?

人在腾达之时要停滞迂回,缓缓出头。做人行事要讲究方略,即使在最后阶段也要守得住,不要轻率冒进,仓促而为,行稳方能致远。袁老虽是共和国功勋人物,但他甘做“泥腿子”。他一辈子大多是在田野里度过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在田中,在万千稻穗中“轻拢慢捻抹复挑”,为我们树立起“认真做事,踏实做事”的榜样!

——2021年重庆考生《走踏实步,做先行者》

这两段文字所选用的热点时材论据是袁隆平院士,前段文字重在袁老坦然面对他人诋毁,后段文字重在袁老“腾达之时”(共和国功勋人物)仍甘做“泥腿子”,精当剪辑凸显出“不偏不倚,得体端正”“停滞迂回,缓缓出头”的观点。

二、含情转述,让热点时材撼人心灵

热点时材多是当下典型人物事件或社会现象,在运用这类素材时,围绕中心简明陈述当然是可行的。倘若能够融入自己的爱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不仅可使此类素材于严肃中脱出活泼,更能达到以情动人、真实亲切的效果。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五四”青年节,是表彰青年的日子,也是激励青年进取的日子。“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时至今日,望华夏青年,不负众望,勇担重任。君不见,在面对滔滔洪水时,无数00后没有退缩,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沙袋,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也担起了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君不见,在面对烈烈山火时,数十名年轻的消防员毫不犹疑,勇敢地冲进火海,将坚毅的背影留给了获得安全的百姓;君不见,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执着精神,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精彩。这样的青年让我们感佩,这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可曾想过自己青春的模样?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吾辈应奋力拼搏,做新时代之新青年,共谱时代华章。

——2021年天津考生《牢记历史,奔赴未来》

这段文字由“五四”青年节引发,阐述“时至今日”青年应有的模样,列举了面对洪水的00后、面对山火的年轻消防员和面对困难的年轻科研工作者一众人物事例,例证用“君不见”领起,以“让我们感佩,这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总结,再加上“可曾想过自己青春的模样”反问,这样的陈述既融含着对有为青年的敬佩之情,也提升了说理的力度。

三、述评结合,让热点时材凸显理性

选用热点人物、热点事件、热点话题素材,目的是为更好地表达观点服务,以增强观点的现实意义。因此,透过表象看实质,以联系、发展的观点辩证审视,在概述中加上评述,凸显所用热点时材的理性,自然能达到更好地支撑观点的效果。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那路标,叫作“大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参加了高考,有幸目睹了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嫦娥五号”带回月壤到“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这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无不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无不显现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而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我们,今天赴高考这场千万人之约,为的是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为的是未来能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更为的是实现“小我”与“大义”!能为“大义”牺牲“小我”,“小我”最终也会被“大义”成全。“大义”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管以后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将不改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揽那颗最亮的星星入怀。

——2021年安徽考生《揽得星星入怀》

这段文字阐述要以“大义”为路标,概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在“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显现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的评述;以赴考场的“我们”为例,用三个“为的是”评述落脚到“小我”与“大义”,并以“为‘大义’牺牲‘小我’,‘小我’最终也会被‘大义’成全”归结,这种述评结合的用例方式,显然更能彰显理性。

四、主从相衬,让热点时材增添内容厚重

论述热点话题当然应选热点材料,但一段文字如果仅有一则典型热点时材论据,有时会让人感到材料单一、内容单薄。采用主辅相衬的用例方式,即概述一则主例,附加几则从例,使之相互映衬,则可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人生旅途中有得有失,只有看淡得失,专注于整个过程中的种种体验,追寻更深广层面上的星辰大海,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厚重。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高薪,毅然决然回到家乡,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尽管这份工作很苦很累,但她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帮村里引进了种植砂糖橘的技术,教村民做电商,使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却得到了村民的爱戴和精神的永恒。“蛟龙号”总设计师叶聪,“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凉山年轻的扑火英雄们,“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他们完美诠释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家国情怀,不计得失,无畏艰难,将生命的过程演绎得精彩绝伦。在他们心中,所有的得失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家国情怀的追求与奉献最有价值。

——2021年浙江考生《与得同行,与失为伴》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看淡得失,追求人生价值”的观点,文段以黄文秀为主例重点陈述,以“蛟龙号”总设计师叶聪、“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凉山年轻的扑火英雄们、“嫦娥”团队的90后为从例,一笔带过,详简搭配的方式扩充了语段的论据数量,不仅能达到更充分深刻表明观点的效果,而且给人以论述内容充实厚重的感受。

五、叠加铺排,让热点时材发挥集束效应

叠加铺排,就是选用三个以上的热点时材,围绕中心表达对其加以整合,使之组成基本一致的句式形式,从而彰显热点时材运用的集束效应。这种形式的热点时材整合运用方式,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文采之美,还可达到材料的厚重之效。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新中国成立至今,各界豪杰辈出,因为他们皆知和平年代,一个人要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则处处大有可为。黄旭华深知祖国核潜艇研制事业之可为与必为,隐身埋名三十年,把青春和梦想交付给湛蓝海洋,终铸大国重器;袁隆平深知解决国人温饱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之可为与必为,躬耕稻田几十载,禾下乘凉梦,终有接棒人;吴孟超深知救死扶伤和为国解难之可为与必为,从零起步勇闯禁区,为我国肝胆外科雄踞世界一流集聚了强大力量;钟南山深知救病患、定方案、抚民心、制疫苗之可为与必为,以83岁高龄临危受命,无惧病毒感染奋战于抗疫最前线。强国富国,惠民利民,此番大有可为;凡人之躯,承重泰山,此番大有作为。正是这些国之栋梁,以己之志,呕心沥血书华章,方得祖国今日之辉煌。

——2021年贵州考生《生逢其时正可为,当揽明月凌泰山》

这段文字论述“和平年代处处大有可为”的观点,选用了黄旭华、袁隆平、吴孟超、钟南山四位不同领域的“国士无双”的热点人物事例,结合人物事迹以“深知……”的句式领起。这种叠加铺排集中用例的形式,具有“集束效应”显厚重的效果,能体现出文章内容的丰富充实,达到气势强劲、有力论证观点的效果。

六、妙用比照,让热点时材彰显营垒分明

妙用比照,就是选取内容相近或相对的热点时材,通过相近类比或正反对比形式,以拓展论证的宽度或深度,达到深刻说理的目的。或同向比照,或逆向比照,都具有凸显实质化、增强事理感的良好效果,无疑是热点时材运用的有效方式。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语段:

加强修养,端正思想,方能找到“远方”;把握好“弓”和“矢”,确定好理想目标,是抵达远方的前提。“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未名湖到莫高窟,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40年执着坚守,用生命让敦煌重生;“三秦楷模”路生梅从北京来到陕北佳县,一句诺言一生守护,修医德行仁术,甘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或因为兴趣爱好,或出于使命担当,她们选择了自己的“远方”,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反观当下,某些年轻人自称“佛系”,以“躺平”为借口,看似不堕入“凡尘俗世”,实则为消极避世,这样只会慢慢变为“丧”,最终沦为一条“咸鱼”。青年应当热血沸腾、敢闯敢拼,端正态度,提升修养,明确目标,以此为基础,才能找到并抵达属于自己的“远方”。

——2021年安徽考生《心系远方,只争朝夕》

这段文字阐述思想素养、理想目标与“远方”的关系,先以樊锦诗和路生梅两个热点人物事例从正面加以论证,然后以“反观当下”转到反面论证,批评当下某些年轻人“佛系”“躺平”的生存态度,并指出其“丧”“咸鱼”的后果。热点人物与某些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力论证了观点,也凸显了论述的现实意义。

高考作文已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命题聚焦时代热点话题,需要认真储备和恰当运用热点时材。热点时材可谓时代性和典型性兼备,对热点时材多些价值追求和人生取向的追问,升华家国情怀的考量和生命成长的感悟,也就站在了热点时材运用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语段高考作文热点
热点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热点
高考作文两关注
结合热点做演讲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