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研究

2022-07-30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警务公安机关防控

何 超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智慧社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通过快速整合重组各种智能技术方式,以多元、共建、共享、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更多社区居民享受城市信息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幸福感,是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手段。[1]做好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工作对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智慧社区警务在建设时也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公安机关做好风险识别与预防,为实现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构建治安防控新局面发挥应有作用。

一、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风险种类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源头,是国家法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调节阀”“稳定器”,是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利益最终的落脚点。智慧社区建设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即以家庭为核心,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邻里社交、物业服务、社区商圈、智慧家庭等的“全连接”。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力量的主要代表,公安机关承担着比其他主体更大的责任,关系到智慧社区建设能否实现,社会治安状况能否平稳,政府公信力能否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能否提高。但同时,由于各类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区居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区中的任何事情都可能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甚至带来严重后果,这必然给社区治理工作带来困难,公安机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面临着多种困难、挑战和风险。

(一)智慧社区建设多元化带来的风险

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在大连召开民政工作座谈会时首次提出要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一词正式开始使用,随后民政部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建设”,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居民密切配合下,社区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近30年的发展,社区服务已发展为智慧社区服务,服务内容和科技水平大大提升。但同时,由于社区职能多元化和社区人口结构复杂化,这对基层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时刻考验着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和人口管理的主要责任主体,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如何有效排查智慧社区多元化建设中的各类风险,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实现社区治安秩序平稳有序,是深化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检验公安机关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智慧社区治理模式转变带来的风险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具体到社区治理工作,政府要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宣传、走访、调研等方式,吸收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保安服务公司等共同开展社区事务管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中心、多主体、多形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智慧社区警务也应当根据社区治理方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内容,以适应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社会,公安机关在建设智慧社区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因为社区治理模式转变而产生的来自政府、居民、市场等的风险。[2]因此,公安机关要以社区治安业务为突破口,结合社区治理模式转变要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公安机关的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同政府、单位、居民、院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形成警务建设空间全覆盖、资源全整合和主体全参与的警务模式,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

(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带来的风险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遍使用,互联网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快速推动着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网络信息时代带来的还有居民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信息化新居民有较强的社会治理意愿,希望消除公众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现象,共享政府数据,参与智慧城市规划,检查督促智慧城市建设,关注智慧城市效益,这些主动的参与、监督对智慧社区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挑战。[3]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如图1)(1)数据、图片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此外,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 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如图2)(2)数据、图片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与2020年12月基本持平,如此庞大的网民规模,必然需要政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实施者,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如何做到现代化、精细化,更好服务基层群众,提高公安机关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是公安机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

图1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2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四)公安机关智慧警务建设资源不足带来的风险

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无法满足现实警务需要已经毋庸置疑,且无法在短期根本改变,但社区情况千变万化,社区人口组成复杂、需求多样,公安机关的社区警务建设压力愈加明显。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普遍采取“网格化”方式进行,这对有效提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网格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民警,这在基层公安机关的日常社区工作中是无法完全实现的。[4]同时,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离不开居民委员会、志愿者组织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帮助,然而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差强人意,这就导致政府在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管理中存在着行政性推动、多部门共管但却监管不力的情况。况且,群众性自治组织本身具有自我利益取向,存在责权不清、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发展动力不足等现象,加之人员专业性不强、人才流失严重、运营经费紧张等各种制约群众性自治组织发展的因素,群众性自治组织无法担负公安机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辅助作用的责任,因此公安机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因自身警力不足和社区自治组织本身的缺陷而带来的风险就不可避免。

二、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成因分析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根据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内容,基于社会风险种类,结合公安机关处置过程,通过建设风险的内外部分析、主客观分析、动静态分析等方式,确定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的风险成因,为之后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供充足的依据。

(一)内外部风险成因分析

智慧社区警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间的共用共享,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对警务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但这种虚拟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方式在做到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从公安机关和社区居民两个角度进行风险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有序推进。[5]具体来说,公安机关在面对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安全风险时,可以从责任承担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风险预测能力、舆论公关能力、公众信任能力等方面进行内部的自我分析,明确自身能否在面对风险时做到及时反应和处理,确保不演化为群体性事件等更大的风险因素。比如,以杭州杀妻案为例(3)2020年7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堡北苑小区发生一起女子失踪案件。经查明,犯罪嫌疑人许国利趁被害人熟睡之际,将其杀害后分尸扔至化粪池内,并报警称被害人失踪。2021年7月26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许国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该案发生后,网民在网络上对该案进行了“全民破案”,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提出各种破案思路,甚至有人对公安机关的案件办理能力和公正执法提出质疑,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小区更是人人精神紧张,各种消息应接不暇,居民思想波动大,社区警务工作压力巨大。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杀妻案的社会影响时还要及时关注和处理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及时关注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在此次事件中,公安机关应根据居民的特征,明确小区居民与整体网民的差异,从杀妻案的网络舆论中准确分析网络舆情是否属于敏感时间地点或者是否会在其他城市引发连锁反应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对于舆论事件、媒体报道和评论及网络言论有无倾向性,如何引导居民正确发表言论,回归正常生活,这些都是公安机关处置网络舆情时应当分析研判和及时妥善解决的内容。此外,就社区居区而言,其作为警务建设中的外部风险,在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等情况时,公安机关要充分考虑其意愿度、容忍度、反对度,准确把握风险的现实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整。当然,在实践操作中,因为舆情不同,可能在具体风险防范中内外部分析有所侧重,需要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合理把握。

(二)主客观风险成因分析

传统社区警务建设中,人、事、地、物等社区警务的各元素间缺乏合理配置,多为割裂状态,社区民警往往需要根据经验配置治安资源,但这种静态的风险防范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6]在客观上,要在有效识别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全要素框架”,形成警务建设的“风险分析清单”,逐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风险成因;在主观上,要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经验,积极发动社区群防群治的力量,通过沟通研判评估等方式,准确界定风险种类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在进行客观分析时,公安机关要充分搜集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已发生的“过往风险”和现实状况,在执法规范化要求之下,经过全方位的分析研判,形成具有较强客观性的分析总和;在进行主观分析时,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意愿、社区治安状况、智慧社区警务覆盖率等主观因素,形成具有较强主观性的分析总和,两者结合形成实践中的“最好—最坏可能性分析”,对“最坏”情况进行预警和防范,补足“短板”,化解风险;对“最好”情况进行总结,进而推广应用,最终实现长期的社区治安秩序稳定和警民关系和谐融洽。

(三)动静态风险成因分析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是一个持续更新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在建设过程中运用“动态—静态”风险分析方法,一方面通过固定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风险点的静态方式,根据彼此间的关联关系形成“风险图”,做好日常警务建设中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另一方面,在静态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实时关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的新生风险,应用连锁反应机理,准确把握动态风险,及时填补动态风险可能出现的防控漏洞,防止出现因为社会风险演变导致的连锁反应效应,使得其他关联风险爆发,致使整个风险防控失败。因此,在社会治安治理的大背景下,做好风险防控的动静态分析,是防控社会动态风险,处理热门网络舆情事件,平息重大突出公共事件的重要手段。[7]

三、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识别策略

社区警务是公安机关日常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治安秩序和谐稳定的主要实现方式。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通过对社区建设中各种数据进行采集、筛选、分析、关联、比对,掌握了社区治安状况的动态信息,公安机关通过对涉及社会稳定的各种风险进行云端预识别、互联网虚拟空间识别和公安机关的现场实地识别,做到全程全面动态监测各种风险,提前预判风险种类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形成科学的社区稳定风险点清单,并在建设过程中实时持续更新反馈,为后续的风险防控研判和解决方式提供充足依据。

(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预识别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基础之一就是海量的数据支撑,公安机关通过建立社区综合管理工作平台,实现社区数据的快速搜集和有效使用,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结合风险点清单,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建设风险。[8]具体来说,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从数据资源利用、数据交互采集、数据安全分析、数据存储呈现等方面,收集社区的人员信息和治安不利因素,进行风险的初识别,找出风险规律,得出风险任务清单,为公安机关智慧社区建设风险防范提供可靠的识别途径。

(二)移动互联网虚拟空间识别

随着数字时代和网络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信息爆发式增长,这对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带来不小的冲击。如何正确引导网民做好基层社区治安管理工作,防范可能存在的网络聚集引发的群众性事件等社会不安定因素,需要公安机关和社区民警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关风险的分析研判,特别是对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分析,应在新闻价值规律和网络舆情的基础上,通过搜集网络新闻、视频播客、新闻跟帖、博客空间、社交性媒体、自媒体平台等虚拟空间的意见来源,确定虚拟空间中涉及的风险评估对象,形成有针对性的网民意见,做好分类和细化,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达到公安机关对网络虚拟空间的全方位多维度防控。

(三)公安机关现场实地识别

智慧社区警务相较于传统的社区警务,其更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和虚拟化,这无疑增加了建设难度。公安机关作为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执行者,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确保社区治安秩序稳定,因此,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召开风险影响评价讨论会、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培训会等方式,开展现场实地识别。具体来说,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现场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现场明确,熟悉相关的风险环境,进行相关风险的调查与沟通,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诉求,最终确定风险类别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提出化解风险的措施,以期能消除与防范部分风险。

(四)建设风险全程动态监测

智慧社区警务作为一个持续动态循环的建设内容,各地公安机关基本上都着眼于大数据、云计算、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移到互联网等硬件辅助设施的建设,对各项信息技术的综合深入研究与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也恰恰是公安机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9]即如何将建设过程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融合和共享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和化解,使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平稳运行,是检验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对象进行持续动态的跟踪、监测,提出解决方案,化解风险因素,并形成再监测、再跟踪、再调整、再控制的动态循环过程,最终形成对整个警务建设过程全监测的动态风险防控机制,为公安机关风险研判和化解提供充足的依据。

四、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机制的构建

习近平社会治理法治思想,其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强调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10]在此基础上,落脚于基层社区治安治理现状,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理想的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机制,要系统应用风险评估的科学方法,全面评估智慧社区警务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厘清责任主体,明晰公安机关处理内外部风险的策略,预估风险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舆论的否定性评价后果,做好智慧社区建设的风险防控。通过内控、外防的整体统筹,形成责任机制、执法机制、利益机制、公安机制联动而成的全方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及时消除基层社会矛盾,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公安机关、社区、社会组织、居民个人和虚拟空间技术等内容,其建设过程势必存在风险。因此,在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上,需要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落实责任,规范工作,实施综合治理,切实提升以防范力为核心的风险防控机制成效。

1.坚持以民为本,防范风险升级

公安机关在建设智慧社区警务时,大数据、云计算、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等的运用,提高了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工作效率,便利了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但因为社区居民成员构成复杂、居民互联网应用能力不同、个人隐私保护等法律意识的差别,给公安机关社区警务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要坚持以民为本,畅通居民表达合理诉求、维护正当权益的风险协调解决机制,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防范风险升级,以减少或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以近年来影响社会稳定较为严重的电信诈骗为例,其根源是犯罪成本低、收益高、受害人识别能力差,若仅从风险下游即对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上实施防范,结果只能事倍功半,无法真正实现对各类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因此,构建畅通的电信诈骗宣传引导机制和案件快速处理机制是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手段。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要加强对居民的治安宣传,从群众角度出发,采取入户宣讲、座谈、讲座、发放宣传单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11]将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的风险防范理念深入到群众中,做好风险防控,确保社会秩序稳定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落实防范责任,做好科学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使群众权益得到保障,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中要做好责任落实工作,从源头治理,实行责任连带,全程负责。一方面,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分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三者的责任连带,形成从上到下的静态责任承担机制;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各实施单位要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风险种类,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形成动态的责任承担机制。同时,在防范责任的落实上,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组织领导方面,要设计责任落实的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多警种共同配合的纵向垂直领导、横向分工协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落实防范任务,承担防范责任;二是在绩效考核方面,要落实责任考核制度,将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范工作和部门、领导、民警个人的年度考核相结合,根据风险防范工作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问责。对建设中已确定的风险,按照不同风险种类对民警进行培训交流,提升民警风险应对化解能力,使其能够主动防御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对建设中不确定风险,要列出风险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清单,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提升民警社区警务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3.实施综合治理,提升应急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综合治理(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7)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围绕平安建设、法治公安建设要求,采取“防、控、疏、打”等多种方式,解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主动创稳”。具体来说:一方面,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公安机关要切实履行责任,主动服务,做好宣传,同时,要落实风险防范责任制度,完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群众诉求机制等,确保社会风险及时化解。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等方式,通过加强社区巡逻、增加治安卡口数量、完善辖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范网络建设、加强治安重点人口和重点单位防控力度等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做好社区治安风险防控工作。[12]第三,结合公安机关工作内容,以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两抢一盗”系列活动为契机,以“扫黄打非”“净网行动等集中整治活动为手段,治理社区突出治安问题,防范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化解社会风险,提升群众安全感。第四,加强社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社区治安群防群治为抓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最大限度降低建设风险,筑牢社区治理根基。第五,加强公安机关应急反应能力建设。通过成立基层公安机关应急突击队、构建功防兼备的应急突击网、建设智能预警应急处突线、宣传普及应急常识等方式,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处置突发社会风险的能力。

(二)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的外部合作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的外部合作,就是要提升社区警务建设的风险承受力,公安机关、民警要积极进行社会治安状况梳理,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落实矛盾化解机制,做好社会舆论引导,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为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提供外部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群众沟通,减少建设阻力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是社区警务发展的新模式,是顺应世界警务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即应以群众为中心,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收集、消化、处理,以获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同时,做好宣传工作,由民警深入社区充当“宣传员”角色,以讲座、传单、视频、问答等方式,做好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宣传推广工作,让社区群众知道什么是智慧警务、建设智慧警务能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安全,让群众实现从消极抵抗到积极参与的转变,将新事物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降到最低,实现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稳定和有序实施。[13]

2.实时化解矛盾,降低建设风险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关系到每一名群众,而每个人的认知又均不相同,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不可避免,是要根据不同的矛盾种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建设工作,及时有效消除风险,提高智慧社区警务建设成效。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公安机关尤其是社区民警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矛盾化解责任。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分析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主、客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收集、整理群众出现或反映的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提升民警处理社区警务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矛盾源头的防范,做到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通过治安秘密力量、群防群治组织等提供的线索,深入基层群众、深入问题最多的地方,严密排查隐患、认真寻找原因,仔细研究解决方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提高社区警务建设的稳定性,减少建设风险,巩固建设成果;第三,规范矛盾纠纷处理程序,按照执法规范化要求解决矛盾纠纷,防范社会风险,实现社区稳定。同时,民警要及时规范处理纠纷,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追责,让群众感受到只有依靠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表达诉求,才能及时公正解决问题,保障自身权益,从而最终维护法律权威。

3.开展群防群治,实现优势互补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5)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指出要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况且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配合。[14]社区警务作为跟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工作内容,更需要群众的配合,“朝阳群众”(6)2019年,朝阳区委平安朝阳建设领导小组已下发《朝阳区关于提升“朝阳群众”品牌加强新时代群防群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充分依托社区协商民主平台,引导动员“朝阳群众”参与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为基层社会治理献计献策,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社会环境建设、邻里守望互助等工作,广泛参与到扫黑除恶斗争、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和基层平安创建等工作中来。“西城大妈”已经成为群防群治的名片和标杆。因此,充分调动群众主动防范风险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采取“人海战术”,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能够有效弥补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开展群防群治过程中要注意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利用好这把“双刃剑”,避免侵犯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问题的出现,这需要对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群众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解读政策、法规,做好群众的自我约束,有效降低群防群治开展社区警务活动的风险,实现群防群治工作的持续实施,实现社区治安秩序的稳定。

五、结语

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衡量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公安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稳定优先的原则,创新智慧社区警务建设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坚决做到健全风险防控的组织机构,实行责任管理,落实主体责任这一硬性保障;科学规划,明确重点,做好智慧社区风险防控评估的顶层设计;设定风险防控流程,明确步骤,制定制度,规范化精细化化解矛盾风险,切实维护民众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实现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工作目标。

猜你喜欢

警务公安机关防控
关于公安机关“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环球警务专访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