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桩端后注浆注浆量计算方法

2022-07-30杨夫礼李尊强

山西建筑 2022年15期
关键词:端部土质浆液

杨夫礼,李尊强

(华联建筑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33)

0 引言

钻孔灌注桩常因桩端沉渣、桩周泥皮过厚、土质扰动等原因导致承载力不足[1],为此,工程中常使用后注浆技术提升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2]。在进行后注浆前,准确预估注浆量可减少试桩数,提高施工效率。为此,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注浆量估算方法。张忠苗[3]收集大量的灌注桩后注浆数据,给出了卵石、砾石、粉砂层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注浆量经验公式。孔玉侠[4]将浆液扩散范围假设为球形,提出了桩端注浆量估算模型。王艳等[5]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和浆液扩散机理,提出了注浆量估算方法。但是,不同的估算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6],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注浆量计算模型。

本文首先对现有6种注浆计算方法进行综述,结合具体工程案例,说明各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分析浆液扩散过程,提出新的注浆量计算模型;最后,结合4组工程案例,验证新模型的准确性。

1 常见估算方法

1.1 经验参数模型

1.1.1 方法1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根据多年经验,认为注浆量与基桩直径成简单线性关系,表示为:

GC=αd

(1)

其中,α为注浆经验系数,对砂质土,α=6;GC为注浆水泥质量,t。

1.1.2 方法2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7]将注浆量分为桩端和桩侧两部分,认为注浆量与桩径成线性关系,如式(2)所示。

GC=1.2(αpd+αsnd)

(2)

其中,αs,αp均为桩侧桩端注浆经验系数,对于粉土,αs=0.5,αp=0.6,对于粉土和砂土的混合土,αs=0.6,αp=1.7,对于砂土,αs=0.7,αp=1.8;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d为基桩设计直径,m;GC为注入的水泥质量,t。

1.1.3 方法3

张忠苗根据600多根后注浆施工数据,提出桩端注浆量的经验公式:

GC=α1(dβ+α2)

(3)

其中,α1,α2,β均为与土质相关的经验参数,对于粉砂,可取β=1,α1=3.177,α2=-0.281。

1.2 半经验半理论模型

1.2.1 方法4

王艳和尹骥认为端部注浆时,浆液可分桩端和桩侧两部分。桩端浆液为以桩基直径为直径的球形,可由式(4)计算:

(4)

其中,VP为桩端注浆体积,m3。

桩侧浆液认为是围绕桩基一定厚度的圆柱,由式(5)和式(6)计算。

VS=∑πd(δi+ui)hi

(5)

(6)

其中,δi为桩侧泥皮厚度,可取0.005 m;ui为水泥浆压力作用下的径向位移,m;hi为土层厚度,m;p为水泥浆液压力,Pa;p0为土体初始压力,Pa;G为土体的剪切模量,Pa。

1.2.2 方法5

吴江斌和王卫东[8]端部注浆量由桩头虚土填充加固区域、桩端扩大头体积和桩侧返浆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虚土加固区域为一个以桩径为直径、虚土厚度为高的圆柱体,桩端扩大头为一个两倍桩径的立方体。桩端水泥浆体积为圆柱体与立方体之和,表示为:

(7)

桩侧返浆体积为围绕桩侧的一个圆环,表示为:

VS=λπdlε

(8)

其中,l为沿桩身返浆高度,可取l=20 m;λ为浆液损耗系数,λ=1.2;ξ为注浆充填率,ξ=0.4;n0为土的孔隙率;ε为包裹于桩周围的浆液厚度,可取0.005 m;J为水泥浆中水泥实密度;γ0为水的密度;c为水灰比;h为桩端虚土劈裂加固的厚度,可取h=0.4 m。

1.2.3 方法6

孔玉侠认为,桩端注浆会形成一个包裹住桩头的球形,同时有部分浆液上翻,注浆量表示为:

(9)

(10)

其中,R为因端部注浆后土体压缩半径,m;εp为端阻增强系数,粉土εp=2.5;Qp为桩端设计阻力;qpk为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当桩长大于30 m时,且孔隙率较小时,粉土qpk=4 400 kPa,粉砂qpk=4 600 kPa,粉土与粉砂的混合土qpk=4 500 kPa。

2 模型对比

经上述综述可知,在计算注浆量时,不同的方法采取了不同的简化假设。方法1~方法3将注浆量简化为仅与桩径相关的函数,通过数据拟合给出了不同形式的经验公式;方法4将注浆量分为桩端注浆和桩侧注浆,并将桩端注浆体积简化为球体;方法5将桩端注浆量简化为一个圆柱体、一个立方体和一个圆环之和;方法6则认为桩端注浆为一个球体与一个圆柱体之差。为考察假设条件的合理性,我们使用工程算例,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准确度。

某工程钻孔灌注桩直径0.8 m,桩长50 m,桩基承载力9 600 kN,桩端土质为粉土,使用水灰比(质量比)0.6的水泥浆后注浆。不同方法计算值与实际值如图1所示。方法1的估算值较大,是因为方法1计算的注浆量,并没有区分桩端注浆、桩侧注浆或桩端桩侧联合注浆,这会使得计算值偏保守;方法2和方法3计算值比实际用量偏小,是因为经验公式只考虑桩径对注浆量的影响,未考虑土质、承载力或注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方法4估算值明显偏高,是因为方法4将桩身长度视为浆液返浆高度,返浆高度值明显偏大;方法6估算值偏高,是由于方法6对浆液扩散半径估算值偏大。

3 桩端后注浆水泥浆注浆量新的计算模型

本文将端部浆液扩散过程分4个阶段,如图2所示。阶段1:浆液随注浆管注入端部,填充桩端松散区域A。因施工扰动,桩端存在柱状土壤较松散,容易被浆液填充。阶段2:浆液向下球形扩散。随着浆液填充,端部压力逐渐增大,在填充完沉渣区域后,浆液会球形扩散;由于上部桩基强度较大,浆液会优先向下部施工扰动区域扩散,如图2中区域B所示。阶段3:浆液进一步向四周扩散。随着桩端压力增大,浆液会进一步挤压周围土体,向四周扩散,同时,浆液也会向上扩散,包裹柱端。阶段4:浆液沿柱侧泥皮向上返浆。

因此,笔者认为,端部注浆量可表示为:

VP=VA+VB+C+VD

(11)

其中,VP为注浆量体积,m3;VA,VD分别为区域A、区域D的体积,m3;VB+C为区域B和C的总体积,m3。

VA表示为:

(12)

(13)

其中,λ为浆液损耗系数,λ=1.1~1.3;ξ为注浆充填率,粗粒土取0.4~0.6,细粒土取0.2~0.4;d为桩基设计直径,m;α为桩端土壤被压力压缩的距离,m;h为松散区厚度,近似可取h=0.4 m。

区域B和C体积之和可视为浆液扩散的球体体积减去桩端圆柱体体积,表示为:

(14)

区域D则是浆液返浆体积,为环绕桩侧的圆环,表示为:

VD=λξπdlε

(15)

其中,ε为包裹于桩周围的浆液厚度,取0.005 m;l为返浆高度,可取为20 m。

4 工程案例验证

选用四个后注浆案例,基本数据如表1所示,四个案例包含了不同的桩基承载力、桩径和持力层土质,可以验证出不同条件下计算模型的适用程度。

表1 工程案例数据

模型计算值与案例现场值对比如图3所示。新模型计算值位于上勘院模型计算值和JGJ 94—2008计算值之间,与工程实际值吻合度较好。与上勘院模型和JGJ 94—2008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较好反映出了土质、桩基承载力对注浆量的影响。对比案例2和案例3,注浆量会随着持力层土质的改善而减小,这是因为较好的土质承载力较强,需要的注浆量也相应较少;上勘院模型和JGJ 94—2008模型并不能反映出这一变化特点。对比案例3和案例4,注浆量会随着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降低而减小,但上勘院模型和JGJ 94—2008模型的计算值均保持不变。这说明,在进行注浆量计算时,要综合考虑桩径、持力层土质、桩基承载力等因素的影响。

5 结语

本文对比分析了6种端部后注浆注浆量计算方法,结合浆液扩散过程,提出了新的端部后注浆注浆量计算方法,经与工程案例比对,新的计算方法预算结果较为准确。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分为浆液填充桩端松散区、浆液填充桩端劈裂区域、浆液向四周球形挤压外扩、浆液上翻等过程。端部后注浆总量受桩径、桩基承载力、桩基端部土质等因素影响,随着端部土质改善、单桩极限承载力降低和桩径减小,注浆量会逐渐减小。在计算端部注浆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猜你喜欢

端部土质浆液
考虑滤过作用及黏度时变性的盾构壁后注浆扩散模型研究
大型水轮发电机绕组端部电晕问题探讨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大型核能发电机定子端部动力特性研究
弹簧扁钢51CrV4端部开裂原因分析
高含铁大比重土质对泥浆配比的影响
基于激光雷达及视频分析的站台端部防入侵告警系统
粉煤灰掺量对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公路路基施工中过湿土的施工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