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霜钢琴独奏曲《垂柳碧》作品及演奏分析

2022-07-29

音乐生活 2022年6期
关键词:垂柳和弦小节

张 晓 罗 巍

《垂柳碧》系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吴霜老师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一折“垂柳碧”,取自女性诗人柳如是的诗题《垂杨碧》。柳如是,明清易代的江南著名歌妓才女,才貌双绝,性情聪慧,在诗歌文学及书画等方面造诣颇深。柳如是的传世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等,创作内容题材丰富,早期创作多抒写男女爱情,词意委婉曲折,感情真挚细腻。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她的诗作中不乏透露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大丈夫气概。

一、《垂柳碧》的创作特点

(一)曲式结构分析

《垂柳碧》是具备回旋原则的中国钢琴作品,曲式结构见如下表格:

主结构 叠部 I 第一插部叠部II 连接段 第二插部 叠部III起止小节数 1~20 21~36 37~67 68~76 77~98 99~107

全曲由五大部分构成,即三个叠部和两个插部,叠部与插部之间常有连接。速度上,叠部I 前半部分稍缓于叠部II、叠部III,后半部分的速度转为行板;叠部II、叠部III 为缓慢的庄板。其中,叠部II 与第二插部之间有一个9 小节的连接段,在速度上与叠部II一致;第一、二插部为行板速度,结构规模上,叠部I为20 个小节;叠部II 采用叠部I 的部分织体,以此为基础进行展开,该部分共40 小节;叠部III 是对主部的缩减再现,9 小节;第一插部为16 小节,第二插部为22 小节。

(二)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表达

《垂柳碧》是一首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钢琴作品。曲名“垂柳碧”缘起于古诗题名;在题材选择上,以女性诗人“柳如是”为中心展开,用音乐表现“柳如是”的人物特征及人物性格;内容上,全曲用三个叠部、两个插部以及一个连接段,在音乐中以丰富多样的素材实现对不同场景、不同情绪的勾画,对柳如是生平历经波折的讲述,用旋律的走向彰显人物内心的不同情感,以演奏的力度变化传达柳如是为人的态度,用演奏的手法为音乐营造出丰富的意境。这是一首充满了中国元素的钢琴作品,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

二、叠部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垂柳碧》全曲有三个叠部,每个叠部的结构功能各有不同,叠部I 为主题的呈现;叠部II 为连接;叠部III 为再现。

(一)叠部I 的呈现及演奏

乐曲以缓慢的柔板开场,轻柔的主旋律在不协和和弦的衬托下进入,旋律部分在前五小节使用了十一次小连线。以左手pp 力度的长音和弦进入,支撑着右手的旋律,旋律声部充满抒情性,似一位话到嘴边却欲言又止,还带着叹息的女子形象。整体力度控制在pp-p 的范围,旋律中充满了飘忽不定的氛围。此处的演奏需将手指放平,手指下键速度慢,触键轻且长,更多的使用指腹轻抚琴键,通过触键面积的增大让音乐更显柔和。这几小节着重表现右手声部的旋律,平衡左、右两手之间的明暗层次非常重要,音响效果柔美而朦胧。

乐曲进行到第12 小节,高、低声部皆由连续进行的柱式和弦构成,和弦进行方向先上后下,似是人生的起起落落。柳如是自幼遭遇不幸,生活颠沛流离,在爱情中,她追求男女之间的平等、互敬互爱,却经历了几段遇人不淑的感情。柳如是的一生遍布坎坷,充斥着悲剧色彩。演奏时,上、下两声部在上行渐强,下行渐弱,左、右两手共同推动音乐的发展。在演奏上要熟悉每个和弦的把位,以确保触键的准确性。

连续的和弦进行自然地承接了从第13 小节速度开始转换成行板的部分,速度较快于之前的部分,仿佛一位满怀愁绪的女子将自己心底的幽怨娓娓道来。

(二)叠部II 的呈现及演奏

叠部II 的结构在主部基础上进行了扩张,速度回归徐缓的庄板,力度也回到pp,音乐如主部主题般舒缓而寂静,叠部II 有较多装饰音的演奏。装饰音不仅可以起到为音乐润色的效果,也可以为音乐增添色彩感与画面感。第42 小节在旋律声部中使用了七个倚音,音乐时而向上进行,时而向下进行,装饰音的使用给一对二的节奏增加了旋律感。柳如是生活在晚明时期,统治者腐败无能,政局内忧外患,明朝岌岌可危。柳如是打破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思维固化,她时常谈论政事,心系国家。这里的音乐情绪充满了惆怅和不安,渲染着明末家国风雨飘摇之际东零西落的凄惨氛围。第42 小节左手的和弦与右手的四度音程延续到43 小节,在持续三拍后进行休止,为听众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令人心绪沉重、坐立难安的画面感油然而生。第45 小节和47 小节中用到了单倚音、复倚音、回音等装饰音,增强了音乐的流动性和修饰感,营造了一种清冷、幽远的意境美。此处的演奏追求音乐上的柔和与流畅,尽量避免因颗粒性太强而导致的音色干瘪。在演奏时,因装饰音时值短,触键需保持手指的灵活度,以确保音色的清晰而不浑浊。

(三)连接段

第68—76 小节是承接叠部II 与第二插部之间的一个连接段,速度与叠部II 保持一致,第68—71小节的旋律是由四小节的三连音构成,而四小节的旋律又是许多个小乐句的组成,曲调虽柔美但夹杂着不安定的情绪,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这四个小节的旋律中频繁使用重复音,均出现在弱拍上,演奏时手指不宜抬离琴键太高,以达到连贯、声音清亮且富有弹性的音乐效果。之后,随着不断渐强的六连音旋律,力度的变化从f—p—pp,音乐中不安的情感持续酝酿,但情绪发生了变化,为第二插部进行铺垫。

(四)叠部III 的呈现及演奏

叠部III 是对主部主题的缩减再现,规模较小,高声部旋律是对主部主题旋律的重新整合,依旧使用长音和弦为上方旋律伴奏。叠部III 的音乐安静、平和,充满了忧郁,音乐的悲伤色彩在变化再现中进一步升华。柳如是一生都忠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在不得已中以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当时,她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和评价,甚至为当时迂腐者所深抵,为后世轻薄者岁厚诬[1]。历史上还有薛涛、李师师、董小宛、李香君等,都是如柳氏一般聪慧、美丽、心怀家国天下、深明大义的女子,但抵不过造化弄人,她们皆为一代风流奇女,才貌双全,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也令人感叹唏嘘。

三、插部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一)第一插部的分析及演奏

第一插部从乐曲的第21 小节开始,延续主部行板速度,但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较主部不同。旋律声部均标有重音记号,力度为ff,演奏时需将全身力量传送到指尖,掌关节坚定支撑,保持音乐的强进行,这里的演奏效果对音乐情绪具有十分强烈的渲染作用。一位生活在封建时期但敢爱敢恨、勇敢刚烈、非凡不羁的女性形象从此处的音乐里传达出来。

第一插部中六连音节奏型的使用次数最为频繁,常在高声部使用。连续的六连音进行使旋律充满了流动性,对音乐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演奏时要根据旋律的走向、乐句的轮廓,结合力度的强弱,切忌一板一眼、毫无变化的演奏。

(二)第二插部的分析及演奏

第二插部速度从庄板转到行板。该插部在音乐的情绪上发生了变化。第一次情绪的转变即第89—92小节。短短的四小节以分解和弦为伴奏的织体烘托单声部旋律,情绪上无大起大落,旋律线条连贯而优美。这里的音乐画面描绘着柳如是在经历钱谦益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后,夫妻二人和好如初,度过了一段短暂的惺惺相惜的时光。演奏时,用左手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节奏来帮助右手的旋律控制好速度,以达到速度的平稳、均匀。右踏板每拍换一次,一定要将踏板换干净,否则会破坏音响效果的和谐感及舒适感。

第二次情绪转变从第93 小节开始,速度较之前略有变快。第95 小节中,旋律的三连音由音程的进行发展为和弦的进行,低声部六连音节奏变多,听觉上增加了急促感,随着渐强的力度记号,音乐层层递进发展到第96 小节达到ff,并持续至第98 小节。第96—98 小节的音乐进行是三个小节的音程与和弦的变化重复,演奏时要提前在心里做好准备,调整呼吸,将力量聚合到手掌,手掌与手指在键盘上用“抓”的力量将同时下键的几个音聚集起来,音程与和弦的音响要饱满、通畅,将情绪推向高点。音乐中的悲伤色彩在持续响起的不协和的音响中不断升华,渲染着柳如是在丧夫之痛和众叛亲离的悲伤中,以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悲剧的发生,音乐在凄惨、壮烈中达到了高潮。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垂柳碧》的创作思维及创作手法,对每一个乐段进行了音乐与演奏的分析,探究该作品通过钢琴音乐表现的情感内涵、意义。通过对此作品的学习与探究,有助于演奏者更好地理解与诠释该作品的思想感情。钢琴作为西方艺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进行融合,中国的作曲家们在发展中国钢琴作品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从民族审美追求出发,创造和积淀而成了独有的中国钢琴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和风貌[2]。作为钢琴演奏者,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及特点,切身感受中国钢琴作品独特的魅力。希望《垂柳碧》能够成为演奏者们所喜爱的作品。

注释:

[1]刘彭冰:《“柳如是别传”研究综述》,《西部学刊》2021年第2 期,第134-138 页。

[2]程楚乔:《“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琴文化的海外传播路径探寻》,《音乐生活》2021年第12 期,第77-79 页。

猜你喜欢

垂柳和弦小节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垂柳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