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2022-07-29高兆峰王海林房新民李伟鹏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腓骨优良率入路

高兆峰,王海林,房新民,李伟鹏

踝关节骨折(AF)是临床骨科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可致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1]。旋后外旋型Ⅳ度AF是此类骨折较严重类型,约占全部AF的50%以上,常伴内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联合损伤,若未能及时治疗,常可致距骨后外侧半脱位甚至严重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影响预后[2-3]。旋后外旋型Ⅳ度AF采用闭合复位治疗效果不佳,内固定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解剖复位、恢复踝关节稳定性、修复骨折并重建踝关节功能[4]。但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康复时间,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故手术入路选择十分重要。由于旋后外旋型Ⅳ度AF多以胫骨后外侧为主,故临床内固定术常用入路方式为经腓骨入路(TA)或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但关于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效果尚存有争议,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5]。故本研究通过观察采用TPA与T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的效果,以期为此类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2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其中男76例,女47例;年龄33~52(41.43±5.74)岁。侧别:左侧64例,右侧59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61例,交通事故伤53例,重物砸伤9例;体质量指数20~28(24.45±2.35)kg/m2;病程7 h~4 d(1.50±0.29)d。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TPA组61例和TA组6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AF,且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6]符合旋后外旋型Ⅳ度AF;②年龄33~52岁,性别不限;③单侧新鲜闭合性骨折;④无AF病史;⑤有明显创伤史者,脚踝局部肿胀,畸形或活动功能受限;⑥具有手术适应证;⑦临床资料完整。

1.2.2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②伴神经血管损伤、神经功能障碍者;③开放性或病理性骨折者;④骨折前踝关节功能障碍者;⑤伴凝血功能障碍者;⑥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⑧伴骨代谢性疾病或其他部位骨折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实施手术。TPA组行TPA内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于腓骨后方做长约10 cm切口,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并分离腓骨长肌与短肌后缘,于腓骨短肌与长屈肌间隙进入并暴露骨折部位,依次复位固定外踝、后踝、内踝,据后踝骨折情况选择T形钢板支撑固定或由后外向前方置入空心钉固定,期间注意控制螺钉长度并确保关节面平整。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固定满意后,常规止血、缝合。TA组行TA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于外踝经腓骨后缘做长度约12 cm弧形切口,游离周围组织并暴露腓骨、外踝骨折位置,离断腓骨部分肌腱、韧带,向远端游离外踝并向外翻转,彻底暴露踝关节外侧、胫骨后外侧骨折部位,依次复位固定后踝、外踝、内踝,后以中空拉力螺钉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固定满意后,常规止血、缝合。两组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3 d;嘱抬高患肢,注意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根据X线检查骨折恢复情况指导踝关节功能锻炼。

1.4观察指标

1.4.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4.2骨折愈合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Lane-sandhu骨痂生长评分[7]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骨折线无改变,骨痂生长<25%为0分,记为差;骨折线明显、骨痂生长25%~50%为1分,记为可;骨折线部分可见、骨痂生长51%~75%为2分,记为中;骨折线基本消失、骨痂生长≥75%为3分,记为良;骨折完全愈合为4分,记为优。

1.4.3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8]评估两组踝功能恢复情况。AOFA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和自主活动、最大步行距离、地面步行、反常步态、前后活动、后足活动、踝-后足稳定性及足部对线等9个维度,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踝功能越好,其中<50分为差、50~74分为中、75~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

1.4.4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切口感染、踝关节疼痛、发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TP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TA组(P<0.01)。见表2。

表2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TPA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例(%)]

2.3AOFAS评分优良率比较 TPA组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P<0.05)。见表4。

表4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比较[例(%)]

2.4术后并发症比较 TPA组发生踝关节疼痛、切口感染、发热各1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2%;TA组踝关节疼痛3例、切口感染3例、发热4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3%。TP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TA组(P<0.05)。两组上述并发症均较轻微,给予止痛、抗感染、退热等对症处理均好转或消失,且术后均无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固定物松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旋后外旋型Ⅳ度AF是踝关节损伤常见类型,多由高能量创伤所致,因后踝解剖位置较特殊并具有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力量传导、行走功能等作用,当踝关节处于旋后位时受到外旋暴力骨折后,会引起踝关节不稳、踝关节疼痛僵硬等发生[9]。旋后外旋型Ⅳ度AF若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常可致距骨后外侧半脱位甚至严重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影响预后。

目前,旋后外旋型Ⅳ度AF主要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经手术复位固定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功能恢复[10]。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此类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入路有TPA和TA,但关于二者效果如何尚存有争议,故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采用TPA或T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的效果。TA通过腓骨远端骨折块外翻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并进行修复和固定,研究显示,外踝皮肤较薄且周围存在骨折断端、内植物表层,术中需大面积游离韧带、筋膜而易损伤骨折部位软组织,可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甚至影响术后踝功能恢复[11]。近年研究表明,TPA不仅可直视关节面、解剖复位,还可避免损伤踝关节内组织尤其是踝关节前侧关节囊[12]。

本结果显示,TP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TA组;TPA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T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TA组。提示与TA内固定术比较,TPA内固定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并利于骨折愈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原因为TA内固定术在将腓骨远端骨折块外翻充分暴露后踝时,会损伤患者关节内软组织尤其是踝关节前侧关节囊[13],导致患者手术创伤较严重,不仅增加了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会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而TPA内固定术在直视下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尤其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能有效减轻患者踝关节内组织损伤[14],尤其是避免术中损伤踝关节前侧关节囊,降低了踝关节内组织受损风险;不仅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及创伤性并发症的发生,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TPA组AOFA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提示与TA内固定术比较,TPA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踝功能的恢复。可能原因为TPA内固定术能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可更有效显露骨折区域,手术过程中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有助于更好地减轻踝关节软组织、局部血供破坏及骨质丢失,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利于术后踝功能恢复[16]。但在TPA内固定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保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同时还需严格控制螺钉长度并确保关节面平整,以避免螺钉过长或切入下胫腓间隙[17]。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后续将进行大样本量的长时间随访研究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

综上,与TA内固定术比较,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效果更佳,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腓骨优良率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崴脚千万莫忽视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