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产后出血围产期子宫切除术后产妇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

2022-07-29侯颖颖孟柳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弥漫性指征状况

侯颖颖,孟柳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三区,河南 焦作 454000)

临床产科各并发症中最为危险的一种则为产后出血。目前临床产科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则为产后出血[1]。一般来说,产妇服用药物或给予宫腔填纱处理可快速止血,若仍然无效,则需采取子宫切除术治疗。但子宫切除术受手术实际和手术方法的局限,若过早切除子宫或全切除子宫,虽可避免产妇发生死亡状况,但会让其丧失生育能力;若子宫切除过晚、次全切除等,则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甚至死亡。因此,密切掌握产妇体征指标,明确其子宫切除后死亡的原因,以便在实施救治中更好的防治其术后死亡。现本研究共纳入我院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4 月期间收治的126 例产后出血患者重点分析其子宫切除术后产妇死亡的临床特征和死亡原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4 月收治的126 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依据术后产妇是否死亡将其分组,其中28 例死亡(死亡组),另98 例生存(生存组)。入选标准:①各产妇均满足产后出血判定标准[3][产妇娩出胎儿后24 h 内出血量>500 mL(阴道分娩)或>1 000 mL(剖宫产分娩)];②其家属均签字同意此次治疗方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疾病者,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②凝血机制异常者;③中途脱离研究者;④因肿瘤疾病而切除子宫者。死亡组剖宫产10 例,阴道分娩18 例;孕周时间32.0~41.0 周,平均(38.65±1.25)周;产次1~3 次,平均(2±1)次;孕次2~5 次,平均(3±1)次;年龄25~38 岁,平均(31.25±1.25)岁。生存组剖宫产35 例,阴道分娩63 例;孕周时间32.0~41.2 周,平均(38.69±1.24)周;产次1~4 次,平均(2±2)次;孕次2~6 次,平均(3±1)次;年龄24~38 岁,平均(31.20±1.2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分析产妇病历资料,记录其死亡原因、并发症、切除子宫时机、子宫切除指征、切除子宫前状况、孕周时间、产前检查状况、分娩次数、妊娠次数、年龄等。

围产期切除子宫的指征[4]:分娩和子宫切除术发生在同一住院治疗阶段,产妇产后24 h 内发生大出血症状,给予保守治疗,即服用药物、宫腔填纱等干预后,仍然无效者,则给予子宫切除干预。

本研究中所有资料均指定2 名工作人员负责进行整理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子宫切除各项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产妇子宫切除前状况,死亡组合并基础疾病史有21.43%、产前催产素使用率为10.71%、本院分娩率为7.14%,均高于生存组(11.22%、5.1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切除子宫时机短于生存组,出血量、输血量、心肺复苏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子宫切除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切除子宫的首位指征状况比较

死亡组子宫破裂率3.57%、完全性子宫内翻率3.57%、胎盘早剥率7.14%、胎盘植入率3.57%与生存组(10.20%、0%、13.27%、15.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宫缩乏力率为3.57%,低于生存组(32.65%),羊水栓塞率为35.71%,高于生存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切除子宫的首位指征状况比较 [n(%)]

2.3 两组子宫切除后并发症发生状况比较

死亡组失血性休克率100%(28/28)、缺血缺氧性脑病率3.57%(1/28),与生存组[90.82%(89/98)、2.04%(2/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69,P=0.096;t=0.220,P=0.639),死亡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100%(28/28)、多器官功能衰竭率78.57%(22/28)高于生存组[52.04%(51/98)、27.55%(2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18,P<0.001;t=23.854,P<0.001)。

3 讨论

临床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则为产后出血,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0%的产妇因产后出血而丧失生命[5]。当产妇产后大量出血,给予保守治疗无效的状况下,抢救其病情和生命的有效方式之一则为子宫切除[6]。本研究共讨论126 例因产后出血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产妇资料,其中有28 例产妇死亡,死亡组28 例产妇在切除子宫前已病情危重,且心肺复苏率、输血量、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另98 例生存组产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死亡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100%、多器官功能衰竭率78.57% 均高于生存组(52.04%、27.55%)(P<0.05),表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均为造成产妇子宫切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属于续发病症,而诱发此症状的原因主要包含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大量失血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死亡组宫缩乏力率3.57%低于生存组(32.65%),羊水栓塞率35.71% 高于生存组(2.04%)(P<0.05),表明生存组患者切除子宫的指征为宫缩乏力,而死亡率组切除子宫的指征为羊水栓塞,羊水栓塞诱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产妇凝血功能而导致[7],若医护人员未及时掌握其凝血功能状况并做出有效干预,产妇大量出血会过多失去凝血因子,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宫出血不止,加大切除子宫的几率。手术频率越多,其创伤性也就越大,随之则会增高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几率,进而导致产妇死亡。本研究中28 例患者均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但究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产妇子宫切除术后死亡是否有直接影响,本研究因受多种因素局限,暂无法完全阐明此点,若条件成熟可再对其重点讨论。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产妇接受子宫切除术治疗后,其死亡率仍然较高,而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则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需加强重视。

猜你喜欢

弥漫性指征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羊水栓塞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如何发生的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依达拉奉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