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及其意义

2022-07-29吴俊秀王晓伟钟定荣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活动性粒细胞中性

于 芳,吴俊秀,王晓伟,陈 皇,王 也,钟定荣*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06;2.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P 的危害不仅局限于胃内,与肥胖[3]、类风湿性关节炎[4]、非酒精性脂肪肝[5]等均相关。淋巴滤泡(lymphoid follicles,LF)被视为胃MALT淋巴瘤的前病变。本文通过对56648 例胃黏膜活检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与淋巴滤泡形成、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送检的胃镜活检标本56648例,根据诊断是否为HP 感染,将患者分为HP 阳性组(12582 例)和HP 阴性组(44066 例)。HP 阳性组中男6677 例、女5905 例,中位年龄50 岁(13~95岁);HP阴性组中男20942例、女23124例,中位年龄53岁(12~95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由2 位以上病理医师出具,其中至少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1.2 实验方法

1.2.1 胃黏膜取样

每例活检组织包含2~5 个样本,分别在胃窦小弯、胃体、胃角等处进行黏膜取样。胃黏膜组织标本采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体积>10倍标本体积,固定>6h。

1.2.2 病理学检查

胃黏膜活检组织常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石蜡包埋、4~5μm 石蜡切片、每张切片至少包含6个组织切面,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组织学上,慢性胃炎被定义为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慢性活动性胃炎通常与腺体或表面上皮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有关。淋巴滤泡(LF)定义为黏膜底部淋巴细胞聚集显示生发中心,淋巴细胞聚集(lymphoid aggregates,LA)为位于黏膜底部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没有生发中心的证据。LF 与LA 的区别在于LF 中存在生发中心(图1和图2,见封二)。

图1 (胃窦)黏膜中度慢性炎,伴淋巴细胞聚集,HE 染色(×200)。

图2 (胃体)黏膜轻度慢性炎,间质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HE染色(×200)。

1.2.3 HP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法:①切取石蜡蜡卷厚7~10μm,5~10 卷,放入1.5ml离心管中;②核酸提取采用基于生物纳米磁珠的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武汉纳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用NanoMaBio S-96 自动核酸提取仪进行核酸提取。③加入PCR 反应液(购自北京新基永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④PCR扩增及荧光信号检测:使用7500 型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购自ABI 公司)进行HP 保守序列和CagA 基因的荧光PCR扩增。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5s,58℃延伸40s,扩增40 个循环;在每一循环的延伸温度58℃时收集荧光信号。根据仪器软件系统绘制的实时扩增曲线判断检测结果。方法参考试剂盒说明书。结果的判读由2 名以上技术人员完成。HP 分离株分为2 型:Ⅰ型和Ⅱ型的区别在于,Ⅰ型菌株能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空泡毒素(VacA),而Ⅱ型菌株不产生。

1.3 活动性炎症的诊断标准

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表示有活动性炎症存在,并依其浸润中性粒细胞数量、部位对慢性胃炎的活动程度进行分级。活动Ⅰ级:黏膜固有层有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活动Ⅱ级:中性粒细胞较多存在于黏膜层,可见于表面上皮细胞、小凹上皮细胞或腺管上皮内;活动Ⅲ级:中性粒细胞较密集,或除活动Ⅱ级所见外还可见小凹脓肿[7]。每例标本中只要有1 块组织为活动性炎症,即视为活动性,活动程度以最重者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级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HP感染及分型情况

胃镜活检标本共56648例,HP阳性12582例,占22.2%。实时荧光定量PCR 菌株分子分型鉴定结果:HPⅠ型11724 例(20.7%),HPⅡ型858 例(1.5%)。

2.2 HP感染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表1示,行胃镜活检的患者中,有6075 例(10.7%)观察到LF,15869 例(28.0%)观察到中性粒细胞。HP 阳性组患者胃LF 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组(35.0% vs.3.8%,P<0.01);HP阳性组患者各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HP 阴性组(均P<0.01)。

表1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与淋巴滤泡,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n(%)

2.3 HP分型、感染强度与LF、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表2示,本组HPⅠ型、Ⅱ型患者中LF 的发生率分别为35.2%、3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P分子分型、感染强度与LF、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 n(%)

HPⅠ型组患者中Ⅱ、Ⅲ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67.1%、10.9%)明显高于HP Ⅱ型组患者(51.5%、4.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HP 感染强度组患者中胃炎活动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Ⅱ、Ⅲ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率随着HP 感染强度的增加而增加(r=0.188,P<0.01)。

2.4 活动性胃炎伴LF患者的HP情况

本组4973 例活动性胃炎伴LF 患者中HP 阳性4320 例,占86.9%。其中Ⅰ、Ⅱ、Ⅲ级活动性胃炎伴LF 患者的HP 阳性率为62.5%(611/978)、92.5%(3257/3522)和95.6%(452/47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38.6,P<0.01)。

3 讨论

3.1 HP感染情况

HP 在发展中国家感染率相对较高,人群HP感染率约40%~90%。关于HP 在胃癌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被证实,HP是正常胃黏膜沿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早期肠型胃癌→进展期胃癌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开始。另外,有研究表明HP也是胃MALT 淋巴瘤和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致病因素[6]。本研究回顾性收集胃镜活检标本共56648 例,HP 感染率为22.2%,明显低于以往文献报道。这可能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卫生状况改善以及HP 相关知识的普及,人群对HP 的重视程度提高,从而降低了HP 的感染率。HP 分型结果显示,HP 感染主要以致病性强的Ⅰ型为主,HP 检出率Ⅰ型∶Ⅱ型为14∶1。

3.2 HP与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正常胃黏膜内仅有少量散在的淋巴细胞,HP作为一种抗原驱动,刺激胃内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导致LF 的形成,LF 是HP 相关性胃炎组织学图像的一个相对常见的特征。本研究显示HP 阳性患者中L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1),表明胃内LF 的发生与HP 感染有关,提示HP 感染可能是胃内发生LF 形成的重要原因,以往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结果[8]。本研究显示HPⅠ型和Ⅱ型在促进胃内LF 形成上并没有显著差异,HPⅠ型和Ⅱ型均能激活免疫系统促进LF 的形成。HP 感染促进LF 形成,破坏胃黏膜腺体和固有层,促使胃黏膜炎症的发展;部分高度活跃的LF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成为胃MALT 淋巴瘤的前体。尽早进行HP 根除治疗,对降低胃MALT 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少量HP 阴性患者中也存在LF,表明胃部炎症的病因较为复杂,HP 并非单一因素。不同HP 感染强度的患者中LF 的检出率存在差异,但并未得出HP 感染强度越强LF的检出率越高的结论。

3.3 HP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HP 通过产生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直接激活中性粒细胞反应,诱导大量的炎性细胞聚集感染部位,造成胃黏膜炎症反应。长期的活动性炎症必然会使干细胞受到破坏,导致胃黏膜的固有腺体逐渐减少,最终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祁旦巳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HP 感染与胃炎活动性密切相关。与其结果相似,我们的结果显示HP阳性患者中各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P 阴性组,提示HP感染是促进慢性活动性胃炎形成的重要因素。HP 分型结果显示感染HPⅠ型的样本中,活动Ⅰ级检出率低于感染HPⅡ型的样本,而Ⅱ、Ⅲ级活动性的检出率却显著高于感染HPⅡ型的样本,这些均提示毒性强的HPⅠ型菌株较HPⅡ型菌株更易加重胃炎的活动度,Ⅰ型HP感染可能对胃肠疾病有更强的诱导作用。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致病因子VacA 和CagA 的Ⅰ型HP 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0],Ⅱ型HP致病性较弱,不参与胃癌的发生,一般只引起轻度胃炎[11]。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HP 感染强度的增加,Ⅱ、Ⅲ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增高,而Ⅰ级活动性胃炎的检出率降低。说明随着HP 感染强度的增加,炎症的活动性级别也逐渐增加。

HP 感染与患者胃黏膜LF 形成、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对推断HP感染有辅助作用。当出现上述病理变化时,应及时检查是否感染HP,并高度警惕HP感染。

猜你喜欢

活动性粒细胞中性
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分析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女绅士
选择合理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
EUREKA EFFECT?2017引领女装新中性风潮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