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对传统武术推广影响研究
2022-07-29张作龙杨仁伟谢世莲
张作龙 杨仁伟 谢世莲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5
1 前言
虚拟仿真技术是近两年流行的概念,其前身是任天堂推出的体感游戏机。并且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成本高,未能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它们被用于高价值的训练,如飞行员训练和特种作战模拟。中国备受推崇。随着时代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这项技术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系统。致力于构建虚拟仿真与现实的交互、沉浸、可视化,让实验者享受身临其境的实践体验。它综合运用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随着人们消费能量的增加,虚拟仿真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最简单的就是MIX沉浸式观看,以及索尼HTC大鹏等相对高端的沉浸式设备。这些设备的出现为沉浸式游戏和常用工具的使用培训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学徒制教育在传统武术推广上的局限性,将传统武术教育的学徒制教育从传统武术的推广中解放出来,使其更侧重于精英教育。师徒制的形成主要包括精英人才培养和武术文化传承,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普及传统武术,武术技术与文化普及的搭配。
2 传统武术推广中面临的困境
2.1 地域限制
面对武术文化,每个想学武术的人都会面临选择性,比如一个河南人要学八极拳,那么他就得去河北当老师学习,所以他就得经常去河北或者直接住在河北。如果一个河北人想学伏羲八卦拳,那么他必须去河南学习,所以他必须经常去河南或者住在河南,这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要实现传统武术的推广,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区域分布的问题,使其不再成为阻碍传统武术推广的因素。
2.2 缺乏训练时间
学习传统武术,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正所谓拳练百遍,奇异自现;拳练千遍,身法自然;拳练万遍,身轻如燕。整个技术动作的形成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肌肉记忆逐渐过渡到条件反射,最终才能运用自如。此外,武术中练好了基本的身法和动作以后,还需要将力和呼吸以及技巧的配合,达到内三合,外三合的境界。这样的整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练习,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普通人的工作压力。使得大家身心俱疲,无法抽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来学习武术。而且更不能持之以恒,正所谓一天练一日功,一天不练十日空,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最终也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很多人因时间不便,就算他们对武术有兴趣,也会因此望而却步。所以,如何安排训练时间,也是推广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难题。
2.3 教师资源匮乏
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始终是通过师徒制来完成的。传统武术的师徒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教育体制也使武术人才难以大量产生。专业武术运动员、专业武术人才和武术大师都是由传统的师徒制即师徒制培养出来的。事实上,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少,中国武术的种类也很多。即使人人都懂武术,并且具有很高的教育水平,也很难满足传统武术推广的需要。这也导致了传统武术推广的现状:大师数量少,精力有限,只能培养专业武术人才和武术运动员。武术运动员忙于训练比赛,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另外想要参与教学还要有相应的学历,而专业武术人才可以从事武术推广,但人群基数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4 技术动作缺乏统一标准
传统武术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言传身教,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现状。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以及气质和身体素质的不同,在练习同一门功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以及微妙的变化。随着传播代数的增加,这些个人特点将会被逐步放大,偏差将会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同一种武术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标准,最终流派变得越来越多。而且每一个流派对动作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给老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技术动作的标准化缺乏,是影响传统武术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虚拟仿真技术在传统武术推广中的优势
3.1 打破地域限制
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普及,学习者不需要频繁的往返于居住地与学习地之间,更不需要长期居住在异地学习,可实现就地学习。当练习者想学习某项技术时,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以网络作为一个载体,以虚拟仿真产品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你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教材,下载你想学习的技术,穿戴上学习所配套的装备,就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从而打破地域限制,可极大地减少交通成本,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3.2 打破学习时间限制
虚拟仿真技术在传统武术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基本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学习设备可安装在教室、寝室、家中。这就意味着,它可以实现碎片时间学习,不需占用练习者整块的时间,学生在上课之余,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教室进行复习。在寝室、家中也可以利用饭后、学习后,乃至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在家中进行自我巩固,不需要到武馆或培训中心进行固定时间的学习。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习惯。
3.3 打破师资条件限制
虚拟仿真技术学习平台中的资料,由武术教师、武术协会负责人或各个武术套路的传承人,以及民间非遗传承人或各个门派的掌门自行整理上传。资料分为理论材料和视频材料,上传后由系统后台进行分类整理。所有的资料上线后,都可供学习者免费下载。学习者可通过网络平台下载想要学习的传统武术素材,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学习者相当于有多个名师在为其单独辅导,在分担社会各界武术工作者压力的同时,可有效解决我国武术推广过程中教师匮乏的现状,也为很多功法的传播与保留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一些非遗文化和民间拳种的保护开辟了新的道路。
3.4 打破技术动作差异化限制
虚拟仿真技术平台所上传的理论资料必须经过严格的归类整理,由各地方武协负责人和各拳种传承人亲自参与,讨论制定统一的动作标准并制定教材。视频资料必须由某一领域所公认的权威来做动作示范,确保动作的标准性和统一性。所有资料由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上线这样不仅可保留各种武术功法的原始资料,更能使学习者得到正宗的一手学习资料。不论学习者想学哪项技术,都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动作示范为例,可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学习偏差。可长期使某一领域的拳种动作规范化,不论经过多少人的学习,或多少代的演替,都有唯一的一手资料作为学习基础,可打破目前教学与传播过程中干货与核心技术逐渐缺失的困境。
4 虚拟仿真技术在传统武术推广中的策略
4.1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数据库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创建,所以首先要建立传统武术虚拟仿真技术的网络理论资料库和视频动作库。网络理论资料库和视频动作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官方数据库,第二个部分为练习者和民间个人数据库。在收集全国各地区,各类型的传统武术时,每一种武术都应该由各个派别的权威专家们讨论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并选择专业的人员撰写理论资料。再由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或传承人配合虚拟仿真团队进行视频动作演示与教学的录制,这些资料应由权威的机构或门派整理成册后,交于各地武术协会进行审核分类,最终上线,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同时,也为传统武术保留史料。个人数据库支持练习者上传也可支持民间爱好者自行录制上传,形成一个民间特色。个人数据库在官方数据库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在展现个人特色的同时挖掘民间不同的武术元素,如有个别突出的民间练习者也可由官方邀请将其武术录制成官方数据库。
4.2 建立网上传统武术服务机制
在构建的学习平台基础上,建立传统武术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方面是客户服务。它的作用是为各种学习者以及练习者起到一个平台运用的答疑解惑作用。重点是在系统的操作方面,还有系统的bug修复,包括登录账号的安全管理,以及查找武术资源的分类,诸如此类的这些服务,客服需要及时的去回答练习者所遇到的平台问题。第二方面是各个武术派别建立的交流论坛。练习者可在论坛提问,各武种负责人应定期在论坛中对练习者出现的技术以及动作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因为网络平台只是起到一个动作学习的过程,但当动作学习到一定程度后,要配合力量以及呼吸这些更加深层次的技术,练习者可能会有所疑惑。这时就需要各个传承人或者门派管理人来进行比较专业的解答,也可定期在平台举办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中解答。有了这两个方面的服务机制,练习者将在平台的运用和日常的学习中更加的高效和省心。
4.3 建立网络练习平台
在建立的虚拟仿真技术平台上,创建自主学习板块。板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分解动作学习模式,第二部分为单人模式,第三部分为双人模式,第四部分为闯关模式。练习者可佩戴虚拟仿真设备,下载想要学习的技术数据包以及理论材料,完成安装。成功后会生成虚拟的教练,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分解动作学习模式可有教练在旁进行慢动作分解讲解。单人模式和双人模式是在动作学习完成后,可进行完整动作的演练。闯关模式,是在一套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生成从易到难的闯关阶梯,学习后进行完整动作演练,系统自动打分,分数通过后将开启下一关。这样的学习模式。在动作的分化、泛化、固化、自动化的基础上,让学习者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体验感以及学习效率。
4.4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传统武术的网络作战模式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网络作战平台。作战平台分为套路演练模式和实战模式。组队形式可分为单人或双人组队。对战场景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设备进行选择:火山、冰川、武术馆、森林等,为学习者带来不同的体验。通过佩戴虚拟仿真设备进行套路演练PK的话,可根据动作的演示得分来决定输赢。实战PK的话,要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战斗,获胜的一方可获取奖励。每赢一场可累积胜利分,当胜利分集满以后可晋升为下一个等级。所有的对战人员,需在同等等级下进行对战,不能跨等级对战,从而达到公平,公正以及学习后检验和实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