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2-07-29党维波胡杨茗荟
党维波 胡杨茗荟
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舞蹈丰富多样,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民族舞蹈具有不同的风格样式,呈现出北方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愈发多样化,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受到了多种文化潮流的冲击,传承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未来保护与传承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具体途径,以期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舞蹈能够绵延赓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56 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作为各族人民根据其日常劳动生产所提炼、加工、创作的艺术形式,鲜明生动地展现出各民族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文化瑰宝。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包括民族舞蹈在内的传统艺术形式遭受到了外来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冲击与挑战,部分民族民间舞蹈已经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亟待保护与传承,从而将其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延续下去。
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以秦岭—淮河为线划分开的南北方在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风俗习惯等方面即有所差异。地域生态环境对于民族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民族舞蹈脱胎于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聚居地所处地域的不同使其民族舞蹈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舞蹈风格。我国北方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回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民族,其各民族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形式。
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地势最平坦的高原内蒙古高原,不少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这样一个宽广辽阔的环境中,蒙古族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形成了特有的草原传统文化,崇拜自然、天神及祖先,舞蹈风格也与此息息相关,呈现出豪放有力、线条舒展、纯朴热情的特点。蒙古族人民根据其游牧生活创造出大量音乐舞蹈,比如“筷子舞”“盅碗舞”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安代舞”。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以吉林省为主的东北地区,其舞蹈文化糅合了古朝鲜、扶余、高句丽等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与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形成了朝鲜族民族舞蹈的独特风韵,具有潇洒、典雅的特点。朝鲜族人民性格坚韧,崇尚白鹤,其舞蹈在独特的节奏形式、呼吸运用和步态舞姿中展现出内韧外柔、含蓄飘逸的审美特征。其舞蹈动作主要集中在上肢,强调节奏和呼吸,有“农乐舞”“杖鼓舞”“扇舞”等舞蹈种类。满族主要分布于以辽宁省为主的东北地区,满族人民性格豪放,能歌善舞,其舞蹈风格的形成受到先世唐渤海国靺鞨人战斗风格的影响,入辽沈后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呈现出粗犷豪放、刚健强悍、兼容并蓄的特点,还十分重视对大自然如熊、虎的模仿。满族舞蹈主要分为萨满祭祀歌舞、筵宴喜庆歌舞、宫廷歌舞和民间歌舞几大类别,具体种类有“隆兴舞”“秧歌舞”“莽式舞”等。回族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青海、新疆、陕西等地区,是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其民族舞蹈内容主要与日常生活、节令习俗以及宗教信仰有关。回族舞蹈动作活泼、律动性强,具有代表意义的舞蹈有“汤瓶舞”“宴席舞”等。
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作为俄罗斯移民后裔,其民族舞蹈也承袭了俄罗斯人的舞蹈特点,舞姿活泼,动作奔放,节奏明快,感染力强,代表性的舞蹈有踢踏舞、头巾舞等。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受到生活地域的影响,其民族舞蹈内容以模仿动物姿态,反映日常狩猎生活为主,也有针对祭祀、庆典等大型仪式的舞蹈。鄂伦春族舞蹈与民歌联系密切,一般都是边歌边舞,动作纯朴自然,洒脱自在,代表性舞蹈有“熊斗舞”“树鸡舞”“红普嫩”等。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是一个渔猎民族,崇尚万物有灵,其舞蹈文化也受到影响,质朴欢快,节奏鲜明,灵性十足,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赫哲族民族舞蹈内容多为表现渔猎生活及祭祀活动,主要有萨满舞和天鹅舞两种舞蹈类型,萨满舞经过提炼、改编,已衍变为赫哲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
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舞蹈的形成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作为一种形体表现艺术,各民族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是民族舞蹈诞生的土壤,各族人民从其劳动生产活动中汲取灵感,融合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创作出独属于本民族的舞蹈形式和风格。从民族舞蹈的形成发展历程中可以探寻到一个民族文化与审美心理的流变,其以肢体动作为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展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北方的地区文化也是由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交流沟通多元发展而成的。研究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时必然需要深入了解其民族舞蹈,在舞蹈中能展现出北方少数民族的迁徙发展历史、生产生活方式、民俗习惯、生活态度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各国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首先,舞蹈资料不易保存,在传承发展中容易损伤民族舞蹈的原汁原味。舞蹈是用身体动作表演的艺术形式,在数码影像技术出现前,难以流传教学资料,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主要是靠言传身教。纵观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内容样式,主要分成祭祀仪式所创舞蹈以及反映日常生活娱乐性质更强的舞蹈两种类型。与庆典仪式相关的舞蹈在表演传承时或许会有部分固定姿势动作需要注意,而生活娱乐性质强的舞蹈表演多是人们为了抒发内心感情,在进行教学传承时更为随心所欲,主要是在参与中学习。群众性、自发性使得民族舞蹈在延续中容易丢失一定原本面貌,比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本是萨满人为了给人驱除病祸的一种巫舞,现在几经传承已经成为蒙古牧民一种具有娱乐精神的集体性舞蹈。舞蹈内容、形态在传承中有所改变也是顺应时代发展,但民族舞蹈背后呈现的是民族的文化历史,保持原生态传承发展更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精神。
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我国北方民族舞蹈的原始古老形态不便于传承发展。民族舞蹈是民族自发创作的艺术形式,其诞生延续都与民族的发展环境相关联,特别是我国北方独有的地域人文环境。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已经过渡到如今的现代社会,过去较为封闭的社会结构逐步瓦解,有些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在历史环境中诞生时所蕴含的古老象征、意义等内涵,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已逐渐消散。部分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原始古老形态不易被现代人思维方式理解和接受,不利于传承发展。最后,对于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传承队伍青黄不接。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当下社会选择性更多,思维更加跳跃,文化更加多样化,相比过去接触本民族传统文化力度又小,所以不少年轻人对于继承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相当薄弱。老一辈民族舞蹈传承人相继离世后,新一辈传承人的缺少使得许多传统舞蹈技艺濒临消亡,这是困扰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发展的最大难题。
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具体途径
事实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保护传承工作在多方面影响下,呈现出不容乐观的趋势,部分舞蹈正面临着无人继承从而消失的风险。固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终归要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出现的新颖的文化艺术形式,但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展现出的是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做好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运用传媒工具留存舞蹈资料,宣传少数民族舞蹈
舞蹈是形体表现艺术,以人类身体动作为艺术语言,所以不同于音乐可以用纸笔记谱反复演奏,绘画可以用颜料纸张等材料留存画面多次临摹,在影像传媒工具出现前,舞蹈的传承发展只能靠人言传身教,亲身示范。这种方式使得民族舞蹈的传承范围有所局限,同时容易在传承过程中改变、丢失舞蹈的原本面貌。科学的发展使得摄影、摄像技术出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影像传媒工具将舞蹈动作记录保存,从而供更多人观看学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歌舞的保护传承工作也应当运用现代化媒体技术,使用传媒工具将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及时记录下来。影像资料既能留存民族舞蹈的本来风貌,利于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能够延续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涵义,也方便人们根据资料模仿、学习北方少数民族舞蹈。此外,还可以运用媒体工具宣传、普及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当下新媒体发展迅速,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比如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深受群众欢迎,不少博主在平台上宣传刺绣、蜡染等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许多人喜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人们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展示民族舞蹈。一方面能扩大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社会影响力,使更多人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另一方面吸引更多人认识了解民族舞蹈,对其产生兴趣,愿意欣赏学习,从而扩大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群体范围,更好地保护传承民族舞蹈。
(二)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新
各民族舞蹈的风格样式是族民们自行创作后不断丰富、改进,在世代传承发展中逐步稳定的,本身即是发展中的产物。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北方少数民族舞蹈更应当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需求重视创新。首先,对于部分涵义过于原始古老,现代社会接受理解困难的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可以推陈出新。比如赫哲族的萨满舞,其舞蹈蕴含的宗教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因理性精神和现代社会制度而逐渐丧失,但其作为民族传统和艺术的积淀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文艺创作、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形式而获得发展,民间艺人在继承“伊玛堪”的基础上将其整理改编,从田间屋内搬到广场舞台,每到节庆都上演,如今成为赫哲族聚居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歌舞和文艺精品。类似赫哲族萨满舞的部分不适于当今社会的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吸收时代文化精华创新改编,使其绽放出新的光彩。其次,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观念积极探索创新。对于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创新不是指改变舞蹈原本动作、主题之类内容,而是在保留舞蹈原生态的淳朴自然基础上,结合现代观念思想,不断丰富舞蹈形象,拓展舞蹈表现方式。特别是在舞蹈创作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编排手法、舞蹈观念、媒体技术等不断创新作品形态。优秀的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作品可以提升民众对其的认知,扩大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影响力,反过来还可以推动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对于民族舞蹈传承工作颇有益处。杨丽萍的作品《云南映象》就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作品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歌舞基础上糅合了现代舞元素,既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极富感染力,深受群众欢迎。我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歌舞形式也很丰富,其创作潜力值得进一步挖掘。
(三)重视北方少数民族舞蹈教育,培养传承新生力量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保护传承工作开展的关键措施是重视民族舞蹈教育教学,培养新生力量。许多传统艺术形式濒临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无人继承,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最大挑战也是如此。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也是文化艺术延续的必要力量,而开展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是吸引青少年兴趣,壮大传承群体的重要举措。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中小学可以在音乐课、体育课、大课间等上引入本民族舞蹈的相关内容,让孩子们从鉴赏民族舞蹈,学习舞蹈相关知识开始对民族舞蹈有所了解,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们对本民族舞蹈的兴趣,逐步理解热爱本民族舞蹈。高校舞蹈教育能够培养专业舞蹈人才,对于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保护传承工作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高校在开展北方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时应重视对于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的融入。一方面,民族舞蹈与一个民族的生活个性、习俗等文化背景有关,学习其发展历程、背后涵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动作,领会舞蹈意蕴;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年轻一代对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宝贵价值的认知,理解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发展的意义,自发投入保护传承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大军中,壮大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保护传承队伍。
结语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载体,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背后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无论是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还是从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方面来说都有极力传承、发展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的必要。当前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传承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我们应当结合现代技术、观念,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坚持创新,重视北方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加大培养新生力量的力度,使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舞蹈长久发展下去,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芒。
[1]李娟:《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历史流变与传承》,《大众文艺》2016年第3 期,第164 页。
[2]楚歌:《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东北地区概括》,《艺术家》2021年第2 期,第1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