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本教学标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7-28姚鲲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标准标准

刘 晶,姚鲲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引言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还关系到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出了更系统、更具竞争力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何谈质量”,质量与标准关系密切,标准是质量实现的基础和保障,有了标准才有质量。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教育部到省市再到职业院校,都开展了标准建设工作,形成了国家—地方—院校三层次教学标准体系。基于校本教学标准如何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和现代质量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校本教学标准体系

马成荣在其研究中将我国的职业教育标准归纳为三类,即“准入”标准、“过程”标准、“准出”标准,[1]构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规范了职业院校从办学准入到教学实施,再到学生毕业资格准出的全过程。高职教育教学三类标准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教育教学三类标准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基本形成了以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部分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国家层面的教学标准为各院校制定校本教学标准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要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各学校还需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需求、企业发展需求、学生需求、学校办学水平等情况,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开发校本标准并付诸实施。院校层面校本教学标准侧重于具体实施的、过程调控的标准制定,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标准等。在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校级标准,已成为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校本教学标准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能力标准、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课程标准等。校本教学标准开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

二、基于校本教学标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构建“双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各项教学标准实施的最终目标都是指向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标准运行保障体系应当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当中。首先建立“双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见图2),即由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不同主体共同构成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反馈。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学生职业能力等级的制定与测试、教师标准的开发与落地、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等影响培养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

高职院校要确保各项校本教学标准落地实施,不断完善改进,需要构建校本教学标准运行保障体系,包括建立保障组织架构,制定制度及对各项教学标准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等。教学标准运行保障体系应建立在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将实际教育教学效果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作为反馈信息,纠正目标偏离,从而有效地保证高职教学标准的落地实施和实施质量。以下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为例进行探讨。

图2 高职院校“双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二)明确“双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架构和职责

组织体系的建立是实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组织保证,是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主体。高职院校“双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分校内管理体系、校外管理体系,其中校内管理体系的构成分为学校和二级学院两个级别,校内、校外管理体系共同对人才培养校本教学标准的四个环节(教学标准开发、教学标准实施、标准达成情况评价、教学反馈与改进)的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反馈。

1.校内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高职院校通过多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主体来设置校内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组织。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组织架构由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督导室等组织机构,以及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和考试工作委员会组成。二级学院的组织架构由院级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小组、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考试工作委员会、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教师、教学信息员等机构和人员组成。内控体系主要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管理,含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管理和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管理形式包括各级听课、各项检查、各类评价、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内控体系的反馈形式包括每周教学检查通报、学年教学质量报告等。

根据柳职院的实际情况,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总管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工作,承担主体责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承担教学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分管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承担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督导室负责组建学校层面的教学督导队伍,负责检查、督促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包括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管理起着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学生工作处是学生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学生诚信管理、学生综合素质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二级学院层面设置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小组,是二级学院开展教学检查和监控的基层组织机构,组长由二级学院院长担任,成员由二级学院其他领导、团队负责人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含专职外聘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接收和处理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考试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并将教学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学副院长。

2.校外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和职责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事情,组织机构不能仅仅设置在学校内部,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多方面监督。通过就业处、校企合作处、教务处、二级学院等部门收集校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外控体系主要负责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管理,管理形式包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的信息反馈,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外控体系的反馈形式主要是学年教学质量报告、专业排名分析、第三方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座谈会等。[2]

(三)设计基于校本教学标准的四个循环系统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能力标准、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课程标准等校本教学标准,运用PDCA循环方法,柳职院从开发校本标准、教学标准运行实施、标准达成情况评价、反馈与改进等方面设计基于校本教学标准的四个循环系统。

1.校本教学标准开发系统

高职院校校本教学标准开发,按照校本教学标准开发原则、方法与途径,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等教学层级和要素,系统设计各教学要素对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支撑。综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实习基地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1+X证书制度标准等国家标准,按照“调研—起草—审核论证—发布实施—优化调整”五个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师资标准、实训基地标准、课程标准等校本标准,并按照“双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保障标准开发质量。

2.校本教学标准实施系统

教学标准实施系统主要由教务处、人事处、二级学院及相关保障部门组成,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校本教学标准,对人才培养的条件进行设计和实施,确保各项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实施系统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学生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实施保障、师资标准实施保障、实训基地标准实施保障和课程标准实施保障。

3.标准达成情况评价系统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高效运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校本教学标准达成情况评价系统。建立定性与定量评价、内部与外部评价、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在职业院校教学标准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同样必须融入教学诊断改进的理念和要求,形成长效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促进教学标准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保持教学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数据信息,形成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报告机制,让人才培养工作螺旋改进。

4.教学反馈与改进系统

教学反馈与改进系统将校内外收集到的有关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能力、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专业评价评估结果等专业教学评价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组织单位,以质量信息作为质量责任人改进质量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专业诊改、课程诊改、实训基地诊改、师资诊改、学生诊改,对校本教学标准达成情况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将诊断和评估结果及时反馈至专业团队,专业团队充分利用诊断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持续修订校本教学标准,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于校本教学标准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施

柳职院校本教学标准以专业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学生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课程标准为落实、师资标准和实训基地标准为支持,系统分析如何构建基于校本教学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及实施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管理和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管理。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部分,柳职院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制定流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从步骤、主要任务、成果输出、参与人员给定了标准和要求,对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教务处还给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方便专业理解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审核流程和审核标准,严格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在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建立审核标准,校院两级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工作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的论证和审核。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发布与调整流程及管理制度,对于需要调整的课程要按照程序提出教学计划异动申请。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部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录入、课程安排、学生选课、教师调停课、成绩录入、教师更改成绩、考试管理、毕业资格审核等工作流程。教务处以及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流程制度,开展校级和二级学院级教学质量检查或抽查工作,二级学院根据检查反馈的情况进行改进,教务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如有不合格,反馈到二级学院进行再次整改,直到问题得以解决。

(二)学生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开发及实施保障

柳职院编制《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开发指导手册》,从职业能力等级标准术语及定义、标准的定位及用途、标准的开发流程、标准的编制原则、标准的内容和结构、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指导各专业制定学生职业能力标准。每个专业按照制定测试方案、开发题库、题库审核论证、测试实施、结果分析、反馈改进的螺旋循环实施学生职业能力测试。

学生职业能力测评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命题阶段、测试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总结分析阶段(见图3)。准备阶段,成立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工作机构;选取测评对象和专业;确定测评内容和方式,明确测评数据分析的方法。命题阶段,进行命题培训;试题编制开发,确定评分标准和考场要求,试题审题;开发调查问卷。测评阶段,进行考务培训、考务组织、考场和设备布置;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测评;按照标准进行评分;开展问卷调查。数据处理阶段,开展数据分析培训,对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分析阶段,各试点专业撰写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报告;编写职业能力测试指导手册。制定《考试管理办法》明确考试的要求、考试管理机构和职责、考核方案审定、过程性考核、结果性考核、成绩评定、成绩复查及更正、考试情况检查等的要求,规范考试过程管理。成立校院两级考试工作委员会,审定考试有关政策,审定考试工作方案、考核方案、考试命题,监督考试过程,检查有关课程考试的材料,开展课程考核的研究与改革等工作,开展开放式学生职业能力测试,系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图3 学生职业能力测试过程图

(三)师资标准开发及实施保障

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分两个维度,横向以教育教学能力为主线,包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标准和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标准;纵向以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包括教师职业发展标准。柳职院系统设计教师培训、日常管理、教学检查和考评,建立流程制度,保证师资标准落地,支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开展教师工作分析会,运用工作分析法,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及团队结构对岗位技能进行评估,分析建立各职位职级体系,聘请专家对不同岗位教师现有能力与特点进行评价,归纳出学校不同岗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结果确定岗位任职资格,制定覆盖全员的《岗位说明书》,从岗位专业知识、技能、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要求岗位任职人员的能力。根据教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结果及岗位说明书比对分析现有教师的能力情况,同时结合教师发展诊断对教职工能力与岗位技能需求进行匹配,获得现有教师能力提升需求,按照提升教师能力的方法(见图4),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五措施+双线”师资培养模式(见图5),培养教师职业能力。“五措施”为训、挂、导、研、赛;“双线(双师素质)”包括教学技能、职业技能。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课程库、制定培训方案、开展培训活动、评估培训效果。建立师徒导师制、优秀人才工作室,对教师开展高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技能指导。开展校内教研活动和国内外研修活动,开展各级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服务。推行导师制,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教学导师,根据各类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需要配备不同类型导师,指导周期为1~4年。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及时了解导师带徒工作情况,通过自评、部门考评等方式对导师带徒成果进行定期考评,对过程中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及时改进。

图4 提升教师能力的方法

图5 “五措施+双线”师资培养模式

制定《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规范》,从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师任教资格、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课程考核与反思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及扣分清单》,从正面和反面对教师提出要求。构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模式(见图6),对全体教师实施职业素质能力测评及培养,有效促进广大教师职业教育核心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图6 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模式

(四)实训基地标准开发及实施保障

制定《教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教学建设项目包括项目入库、项目立项、项目方案变更、项目实施过程管控、项目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等环节,对每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内的设计,明确了任务和责任。规定项目承担部门必须在项目申报前,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建设方案、设备/服务采购等进行部门论证。部门论证成员由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学校副高级以上职称相关专业专家、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其中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不少于论证成员总人数的1/3。必要时,增加学校相关领域(教学、财务、资产管理、基建、信息技术等)专家参加。通过部门论证后,必须再组织学校论证,即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校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论证。学校论证专家组成员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学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学校相关领域专家等组成。必要时,增加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等参加。明确了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资产处、审计室、二级学院的管理机构和职责。每年对实训室从制度、设备耗材、环境及安全、创新成效等12个指标开展诊断改进,评估实训基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持作用。

(五)课程标准开发及实施保障

课程标准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与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估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课程标准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制定《课程标准实施管理办法》,明确课程标准实施的职责、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条件建设、进行教学准备和实施、进行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的修订、执行和管理等事项。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中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促进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课程标准的管理。柳职院构建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到教学改进的全套教学管理流程制度(见图7),共梳理了12项关键质控点,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制定《课堂教学质量等级评定实施办法》,采用“三评一复核”(即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督导评价和全校或二级学院公开复核)的评定方式,系统构建评价指标,引导教学改革方向,奖惩并施,鼓励教师投入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推动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提高授课水平,使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课堂,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分析全校排名前5%和后5%课程数据,发现问题形成改进意见。[3]

图7 课堂教学PDCA循环流程图

四、结语

高职院校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构建实施科学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落到实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设计是关键,教学实施过程重点在检查督促,教学评价分析是基础,教学反馈改进是目的。基于此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涵盖了校内、校外,贯穿了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和阶段,有利于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标准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忠诚的标准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美还是丑?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