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的流行语“人间X”探析

2022-07-28刘梁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观性人间隐喻

刘梁强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引言

“人间X”格式很早就出现在古籍经典中(佛经、诗词和文学作品),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在六朝佛经和唐诗中均可见该格式,举例如下。

①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战国《韩非子》)

现当代以来,该格式于1947年首次被当时的官方媒体“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刊载。举例如下。

②内原有居民一万五千人,彼等早在执行小组初来聊城时,即请愿要求救济,冀脱离此一人间地狱。(晋冀鲁豫《人民日报》1947年)

后随着大众文化水平提高、文学作品产量增多和网络传播助力,该格式多见于文学作品、新闻媒体及网络用语。举例如下。

③哈萨克人相信北斗星与人间水旱相关。(王友三《中国宗教史》)

上例都维持格式基本义,可由直接构成部件的意义组合理解,未产生浮现义。但伴随着格式发展,产生了一些特殊用法,这些用法部分脱离基本义,随着言者主观性的涉入,有些格式义已无法从字面推知。举例如下。

④一千可以花,十块必须省?网友:人间真实……(人民网2020-10-20)

⑤我点了煎蛋卷。真是连“人间难得”都未足以形容。(彼得·梅尔《有关品味》)

⑥在沙山的雷鸣声中,我惊疑地看见一只人间月牙——著名的沙漠明镜月牙泉。(《羊城晚报》1985-12-21)

例④中的“人间真实”与本义相较,有所偏离,其意为:许多人觉得正确,觉得是在言说自己。例⑤的“人间难得”形容“煎蛋卷”,未免有些言过其实,言语中多了言者的主观性。例⑥的“人间月牙”通过字面已无法推知其具体所指,只有看到下文的“月牙泉”才能知其词义所指。

该格式有哪些形式,格式实际意义是什么,该格式的产生、发展及演化动因又是什么,本文将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来回答。

一、“人间X”的构成成分

“人间X”总是表示言者对“X”的程度量级、凸显特征的主观认定或评价,认定范围是主观认知涉入下的“人间”。

(一)关于“人间”

“人间”为名词,作为该格式的基础组成部件,其限定了“人间X”格式的讨论范围。但其意义会因语言产出者的主观认知涉入度不同而发生改变。

其一,基本意义。该意义下言者主观性较弱,所描述事实多为“X”所具备的真实性状或真实程度量,“人间”为真实范围限定成分。举例如下。

⑦80年代春节的特点是重人间亲情、串亲戚。(《人民日报》1996年)

⑧在三代宗教中,人间君王通过自己的祖先来配祀上帝从而祈求上帝能够赐福于自己。(王友三《中国宗教史》)

⑨霜天把写作看成一种责任,一种事业,要用它来描写人间美善。(《文汇报》1991-04-17)

以上的“亲情”“君王”是“人间”的真实存在物,“美善”在这里指代具有美善这种特性的事物,而“人间”也只是对上述事物进行范围的限定,意义维持基本义没有改变。

其二,延伸扩展义。当言者主观性增强时,“人间”的真实所指范围会发生改变。举例如下。

⑩马尔代夫你等着,姐一定会来!又是一人间悲剧。(微博)

⑪“它到底有多快?”是啊,我简直无法想像这种人间奇迹。(《世界科幻小说精选》)

上例“人间悲剧”中,“人间”范围明显缩小,并非真正意义上属于整个“人间”范围内高程度的“惨案”,而是有较高的言者主观认知干预;“人间奇迹”中的“人间”似已脱离本义,一件现代科技工具被称为大范围、多容量“人间”的奇迹,未免言过其实。

(二)关于“X”

“X”是确定格式义的重要成分,表示在“人间”这一范围内,“X”所呈现出的程度或比重,“X”本身会表示一定的[+程度][+性状]。当然,这也会受制于“X”的词性,其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充当。“X”的音节数有特定范围,为三到七音节,如“人间好”“人间跳跳糖小鬼”,多以四字格式出现,如“人间四月”“人间真实”。

“X”的词性不同,该格式出现的频次也不同,本部分将结合“X”的三种词性及出现频次展开分析。

当“X”是名词,检索可得语料7614条,将高频出现的结构频次汇总如表1所示。

表1 “X”为名词频次统计表

“X”是形容词,检索可得语料1144条,对其进行筛选,将高频出现的结构频次汇总如表2所示。

表2 “X”为形容词频次统计表

“X”是动词,检索可得语料576条,高频出现结构频次汇总如表3所示。

表3 “X”为动词频次统计表

从上述分析可知,“X”的三类词性出现有大致的频次分布:名词>形容词>动词(“>”表示“优先于”)。

二、概念整合理论下的“人间X”整合度分析

20世纪末,Fauconnier Gilles和Mark Turner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该理论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指的是对两个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复合概念结构的过程。它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过程,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语言的意义不是通过组合而是通过整合获得的[1]。

在考察“人间X”格式时,也使用概念整合理论做切入点,来考察结构的整合过程,包括其整合条件和整合途径。同时,很重要的一点被张云秋、王馥芳[2]指出:作为整合要素的单词具有层级性,其以义项作为单位。前文提出主观认知程度涉入下“人间X”会有基本义和延伸义的变化,该格式构成部件在基本义上进行整合,这被认为是一种相对低级的整合,但如果其构成部件在引申义、延伸义,包括转喻义和隐喻义上发生整合,则会被认为是一种相对高级的整合。下面,对“人间X”做整合度分析。

(一)分析依据及鉴别标准

结合格式具体情况,制定以下标准对其做整合度分析。

第一,“人间”和“X”之间能否插入“的”字。

根据吴为善[3]对体词性偏正结构中的黏合式结构“N双+N双”整合度的分析,此处使用能否插入“的”来检验“人间X”的整合度。本文认为,“人间”和“X”两个部件中间若可以插入“的”,该结构就相对松散,结构整合度低;若不能插入,结构整合度就较高。

第二,“人间”是否有词义引申。

结合上文,“人间”一词在该格式中意义会发生变化,其一为基本范围限定;其二是取其变式义或延伸义。若“人间”没有发生词义引申,则其结构较为松散,若有词义引申,则整合度较高。

第三,“X”是否有词义引申。

若“X”在格式中保持基本义,无词义引申,则该结构整合度较低,也即言说双方知道“X”的明确所指时,该格式整体意义即容易理解和接受;若“X”在格式中改变了基本义,取其延伸义或其他超出词语本身的意义时,整个格式的意义识解就会有困难,此种情况则认为是结构整合度较高。

第四,“人间”和“X”能否进行有效替换。

从概念整合角度来说,两个结构共同组成一个更大的结构时,这个更大结构的意义通常是组成成分的意义互相渗透、融合,从而诱发一些格式背后意欲凸显的信息,并产生新的浮现意义,这就是整合效应。根据这种整合,将结构成分之间替换性高的视为低整合度,将结构成分之间替换性低的视为高整合度。

第五,该格式能否充当主语或宾语指称人或事物。

独立充当主语、宾语来指称人或事物,这是名词性结构的基本句法功能。“人间X”格式作名词性短语时,其可独立充当主宾语,指称某事物,此时属于低整合度。

(二)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

结合上文,从“人间X”格式的内部表现和外部功能确立出五条鉴别标准,以此鉴别该格式整合度。从BCC语料库搜集到符合“人间X”格式的语料12000余条,将符合本文研究的格式归纳后得400余个(例句语料数量7000余条),可将此格式的整合度高低分为三个等级:A级低整合度、B级中等整合度、C级高整合度。下面对三个等级逐次进行说明。

A级:低整合度的“人间X”

在该等级中,“人间”和“X”的意义未发生改变,共同组成格式后也基本维持原义,可从字面组成去推知整体格式意义。因其整合度较低,可在“人间”和“X”中插入“的”,而不改变格式意义。举例如下。

⑫难掩怒火地直瞪着书中所记载种种关于人间[的]男女之间的情事。(萧如瑟《九州·斛珠夫人》)

⑬月,每夜不歇地照着人间[的]大地,冷眼看尽红尘种种荣辱兴衰。(黄玉郎《天子外传》)

该格式有时还可充当主宾语,指代事物。举例如下。

⑭人间[的]大地就是咱们所有,永恒不灭。(刘定坚《六道天书》)

B级:中等整合度的“人间X”

该整合度下的“人间X”格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整合效应,整合后的整体语义发生改变,产生浮现意义,但这种浮现意义在特定语境中仍能被理解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举例如下。

⑮最后将东北籍犯罪嫌疑人王小冬深挖出来,并将这个人间恶魔送上了刑场。(《人民日报》2001年)

⑯甚至听见小街上卖桂花糖粥的敲梆声,是这奇境中的一丝人间烟火。(王安忆《长恨歌》)

⑰圣约翰·里弗斯对这位人间天使又是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人间恶魔”指罪责深重的人,该人的行为多被社会道义所谴责和社会法律所制约,用“恶魔”激活与“罪犯”的联系,“人间”加深程度对比。“人间烟火”中的“烟火”是指做饭时的烟火气,二者组合后表示“与食物相关、闲适自然的生活气息”。“人间天使”中“天使”的指代义被弱化,凸显的是美好品质、美好形象的特征。

中等整合度下,“人间”和“X”的替换受限。并非不可替换,只是替换后无法形成替换前的用法或作类似理解,替换后格式的“浮现意义”会消失。试作如下比较。

人间仙子/人间仙女 人间王子 地上仙子 水中仙子……

人间烟火/人间云雾 人间水汽 天上烟火 地上烟火……

上述几例都是特定词语组合后产生浮现意义,指称特定事物现象,对前后两个构成部件进行替换,这种浮现意义会消失,即使替换后格式语义搭配合理,但却失去了原有的浮现意义。

C级:高整合度的“人间X”

高整合度下的“人间X”格式,两个构成部件中间不能插入“的”,因为,两个构成部件的意义已经基本融为一体,整体意义与字面义已经不同,所产生的意义有一种明确的具体指称。此结构的称谓功能已经弱化,而描写功能得到了增强。举例如下。

○18近日柳岩靠着将普通T恤穿出性感美的形象更被无数人誉为是“人间水蜜桃”。(快资讯网2020-11-30)

○19齐思钧最新穿搭来袭,人间小甜豆带你感受80年代。(快资讯网2020-11-30)

上述“人间X”格式都已高度固化,意义只能从整体感知,其中的“X”将指代对象用某一具体特征进行放大,达到凸显该特征的效果。

(三)考察结论

结合上述五条标准和该结构的词义引申方式,可得表4。

表4 整合度层次分布表

三、“人间X”的生成、演化动因分析

(一)“人间X”中隐喻、转喻的激活机制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思维方式,在人类的语言中,基本都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来体现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4]。在“人间X”结构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隐喻、转喻也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转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们一般的思维行为方式[5]。人类的思和行所依赖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具有转喻的性质。前文的“人间烟火”即是典型的以部分个体激活一定范围里的全体,用取暖、烹饪过程中常见的“烟火”来附带激活闲适、安逸的生活场景或生活气息,二者同属一个认知框架,这符合转喻的认知模型。

“人间恶魔”和“人间天使”是将其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用“恶魔”和“天使”这两种特征极为明显的事物进行指代,源域和目标域之间通过映射来实现,这是明显的隐喻机制在起作用[6]。上文“人间月牙”也是取来自不同领域与“月牙”相似的外形作为共质,两者“并置”和“等同”具备隐喻的基本要素[7],“人间月牙”也是隐喻。

隐喻、转喻在“人间X”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产出者在日常中将整合度较低的“人间大地”“人间君王”等形式大量使用,隐喻、转喻的激活作用将这一格式推及更多方面,使用其描述更多的事物和需凸显的事物特性,如“人间不值得”“人间全季”“人间香奈儿”等,格式在发展中形式逐渐丰富起来。

(二)类推机制

该格式的发展和衍生路径基本符合从A级到C级这样的发展模式。最初形成内部成分较为松散的A级低整合度结构,并被大量使用,如“人间大地”“人间君王”等。随着用频升高,语言使用者将更多需要表达的信息放进这一格式进行传递,如“人间亲情”“人间天堂”等。言者主观性的涉入,伴随格式义的形成,言者对“X”的程度量级、凸显特征的主观认定或评价,认定范围是主观认知干预下的“人间”。在该格式义下,发展出B、C级这类整合度紧密、有浮现意义的结构,如前文的“人间天使”“人间烟火”等。

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使用的各种新格式、新用法快速推衍开来。“人间X”格式的大量使用,尤其是B级中等整合度和C级高整合度的大量使用,使得该格式可应用度提高,助力了格式的发展。

(三)演化动因分析

一是语言自身的语用需要。“人间X”格式的广泛应用,其中一个原因是,该格式可借助简短的结构和自身形成的格式义去描述可进入格式的事物,这符合语言使用者经济、简洁且表意准确的要求。一个语言结构的信息越是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个结构越会有较高的被使用频率,“人间X”格式符合这一要求。

二是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在语言使用中,即使是对同一事物的描述,语言使用者也更倾向使用与其他人不太相似的结构进行描述,这是语言使用中的一种求新求异的语用心理。“人间X”格式恰是由于格式的相对简洁性和表意的相对复杂性而满足了语言使用者的语用心理,故在语言使用中留存下来并得以发展。

三是语言产出的主观涉入。语言产出时不可能不带任何主观性,所谓主观性,是指语言中多多少少总会带有说话者“自我”的表现成分,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还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言者自我的印记[8]。“人间X”格式及格式整合度也会在言者主观性的涉入下发生相应变化,可相对容易地传递言者的情感、视角和认知。

四是网络时代的助力推衍。网络时代的语言追求新意,追求快速有效传播,追求能以简短格式传递相对丰富且特征明显的意义,“人间X”格式满足了这些要求。从20世纪末的《人民日报》、经典文学影视作品,到纪录片的选名、网络流量的标题,再到日常生活的使用,都是借助于网络时代的助力推衍,使得此格式可以被人民大众所接受、理解并使用。

四、结语

本文对当下常见的、但还未引起学界关注的流行语“人间X”进行研究,主要对“人间X”的结构、功能、产生动因和推衍机制进行分析,并归纳了该格式的格式义:表示言者对“X”的程度量级、凸显特征的主观认定或评价,认定范围是主观认知涉入下的“人间”。同时,也结合隐喻、转喻、类推和语用因素对“人间X”的生成动因和机制进行了解释。“人间X”结构简洁、语义丰富、能产性强,其也凭借这些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

然而,限于诸多因素,本文对“人间X”的考察或还存在一些未尽之处,如“人间X”是否构式化以及言者主观性对该格式有无影响。在语言的发展演变中,该结构可能还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这都有待继续考察。

猜你喜欢

主观性人间隐喻
春暖人间
人间第一情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