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探究
——以“极地地区”为例

2022-07-28许印梅陈传明

地理教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极地北极国家

许印梅 陈传明

(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7; 2.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国家安全教育是对公民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201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1]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一文明确指出,中学生应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国家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2]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国家安全教育,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生”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并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为例,探索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中学阶段是培养国家安全意识的关键期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时期,国家安全意识薄弱。习总书记曾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一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学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的形式与特点,增强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唤起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地理课程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具有重要价值。[3]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与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精神方面不谋而合。通过地理学科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剖析国家安全面临的问题,使课堂学习从“知识本位”上升到“素养本位”,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初中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策略

1.立足地理教科书,拓展国家安全知识

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没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的阐述。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科书与中国家安全教育的契合点,以现实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延伸、拓展相关内容使学生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做到自然渗透。本文将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可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并绘制成表,如表1所示,以期为国家安全教育“进地理课堂”提供参考。

表1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

2.依托校园活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结合时事热点,举办国家安全教育系列地理活动。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入脑入心。例如,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科普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当下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宣传粮食安全观,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政策。

3.注重地理实践,强化国家安全意识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注重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立足乡土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感,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例如,开展福建长汀县水土保持的研学旅行。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生态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通过实地考察,帮助学生认识长汀县水土流失的历史和危害,深刻感知我国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三、初中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强化自身的国家安全意识,了解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不断更新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在备课阶段要充分研读教材,寻找进行国家安全教育的切入点,紧跟时事。最后,通过延伸、拓展,构建多元认知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现状,创设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如图1所示。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第2课时)为例进行说明。

图1 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

1.构建多元认知,提升知识深度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为地理教学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找好切入口,找准时机。例如,在讲授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以教科书活动为抓手,适当延伸,帮助学生构建多元认知。通过呈现有关资料并设置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以提升知识深度。

环节一:探究北极海冰融化带来的挑战

材料1:播放35年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动画(略)。

材料2: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而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程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3倍,北极海冰正加速融化。海冰的消失是个正反馈的过程,海冰消失不仅对局地气候有显著影响,而且对全球的大气和海洋系统都有持续影响。更重要的是,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对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别是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此外,随着海冰的消失,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显现,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问题设置:①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最直接的危害是什么?②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对全球有哪些影响?③这些影响又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解释海冰消失过程,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活动:根据所给材料,通过小组成员合作研讨,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北极海冰融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国家安全问题,如表2所示。

表2 海冰融化的影响及对应的国家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以极地地区的海冰融化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转为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在气候变暖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多元认知,提升知识理解的深度。

2.立足课堂活动,培养国家认同感

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地理课堂的主阵地,巧设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深入了解我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政策文件。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推动学生树立大局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

环节二:保护vs开发极地资源

材料: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可能逐步改变北极的开发利用条件。据调查,北极地区未探明的石油储量有900亿吨,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3%;天然气4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30%。北极航道和油气资源的开发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各国对极地地区资源应坚持“保护优先”还是“加速开发”的理念存在分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蕴藏在北极的资源我们应该保护还是开发”这一辩题展开辩论。

学生活动: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的成果展开辩论。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辩论成果,并说明我国于2018年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文件中明确指出可持续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目标,[4]中国致力于北极治理保护与开发相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课中开展地理辩论,使学生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学生在辩论中学会思考北极航道开发、资源开采背后的大国博弈,拓展国际视野,有助于思维的活跃;了解我国的北极政策,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国家倡导的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3.践行国家安全理念,坚定责任担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国家安全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应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个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坚定责任担当;而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又能深化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以此达到良性循环。

环节三:思考“破困之法”

材料: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于2020年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个人层面出发积极思考北极地区气候变化面临的困境该如何破解。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破困之法”,并落实到行动中。

设计意图:呈现时事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为应对气候变暖所做的努力。学生通过思考明白生活中的小事与全球气候变暖这样的“大事”是密不可分的,保护极地环境刻不容缓。同时,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对守护国家安全的有效回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做到国家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四、结论与建议

地理学科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国家安全教育的自觉性,立足教科书,适当拓展教科书内容,深化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当然,加强初中生国家安全意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长期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极地北极国家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北极
把国家“租”出去
极地之星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