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研究
2022-07-28邱峙澄
邱峙澄
(天津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0)
目前,国际所适用的贸易治理机制大多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存在着突出的 “零和博弈”特点。在该贸易治理机制下,发展中国家缺乏相应的地位和话语权,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快速进步,逆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贸易发展日益呈现出多样价值和多种类型发展模式特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逐渐上升,其牟取相应平等地位及话语权的诉求愈加强烈。在此背景下,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议一经提出,立即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同时也为当前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的创新及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展现状
(一)发达国家长期掌握着话语权
当前,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呈金字塔分布态势,其中发达国家长期占据金字塔的顶端,并通过修改、操纵国际贸易规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形成打压。其中美国一直位列金字塔顶端国家行列,是现有全球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实施者。
基于美元在全球贸易支付体系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这一因素强化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最初是将美元与黄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有力强化了美元的核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散之后,美元基本取代了黄金在国际贸易流通中的地位,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储存了数量极多的美元作为外汇储备,可以认为,世界经济发展已经对美元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为美国及发达国家掌控全球贸易治理机制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逐渐提升
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话语权金字塔中,位列中端和下端的属于话语权依附国家和话语权弱势国家,这些国家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很小或基本没有话语权。但近些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扮演的角色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由过去贸易规则的依附者、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全球贸易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中,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近十年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年均增长率比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约2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成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逐渐提升,较大程度上强化了对国际贸易多边治理格局的监督,增强了国际贸易治理体系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二、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生变动的原因探究
(一)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逐渐提升。2014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指出:“30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中的占比从28%升至现在的50%,社会财富从22%增至70%,贸易从21%发展到50%,投资从26%增至65%,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群体之一”。[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能够更加迅速地解决这场危机,其经济发展总量及发展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状况,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必然发生相应变动。
(二)全球化发展出现了更多困难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发展,转而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表1数据显示,2018年,G20国家实施的限制贸易措施为746项,同比增长60%,其中美国实施的限制贸易措施为96项,在前者数据中的占比为12.87%。由于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经济实力大幅下降,国内中产阶级数量及相应的社会福利不断减少。对此,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开始奉行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浪潮逐渐席卷世界各国,并对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产生了巨大影响。
表1 2018年G20国家及美国实施的限制贸易措施与增长率
(三)世贸组织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贸易规则的不公平性问题。由于制定规则者话语权的非对等性和规则适用对象的差异性,许多世贸组织规则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发达国家的利益,这意味着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必然存在某些不公平性。二是WTO协商一致谈判决策机制问题。世贸组织所制定的谈判机制原则是“协商一致”,该原则虽然能够很好地尊重每一个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但在实际执行中会出现谈判多次却无果的情况,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导致了谈判走入低效运行的困境,明显不利于实现世贸组织推进多边贸易开放自由发展的组织目标。三是贸易争端解决步骤繁杂问题。根据《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谅解》规定,贸易争端解决步骤包括:(1)争端当事方应当采取磋商方式解决贸易纠纷;(2)成立专家小组,依当事人请求对争端案件进行审查;(3)通过专家组报告进行复审;(4)上诉机构审议,专家小组终期报告公布后,争端各方均有机会上诉等等。在此过程中,还经常会受到很多国家政治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争端解决时,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士或自身财力有限,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得不选择放弃申诉。
(四)区域贸易协定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较大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并存已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显著特点。随着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快速增加,加之区域贸易协定的内容不断扩展(不再局限于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安排,而是包括了贸易、投资、服务、劳动、环境、竞争等多种因素在内),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也逐渐加大。一方面,区域贸易协定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施贸易限制措施,致使大量非成员尤其是贸易量较小的国家被排除在区域安排之外,具有十分明显的排他性;另一方面,当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规则产生矛盾冲突时,区域协定各成员方会在区域协定内部寻求局部解决方案,这会导致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运行成本大大增加。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效能不足
近些年来,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治理机制为世界各国创建了全球贸易往来沟通的渠道,在促进多边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创造了一个平等协商、开放稳定的贸易环境。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发展又面临着诸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局势,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开始了新一轮调整,给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WTO贸易治理机制的缺陷逐渐凸显,导致全球贸易体制功能减弱、全球价值链出现断裂。随着美国重回单边主义的倾向强化及贸易制裁措施增加,多边贸易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权威性被严重削弱。美国贸易单边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奉行美国优先原则。美国将自己的对外贸易法律大量融入国际贸易体系规则中,大部分关贸总协定条款都源自美国国会的立法或美国之前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贸易协定,其实质是将美国国内法“国际化”。二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遏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贸易、技术和金融等多方面遏制中国经济发展,进而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三是加强了美国主导的区域贸易谈判。美国将其迫切关心的国际议题引入区域贸易谈判框架中,以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其本质仍然是维护美国利益、巩固美国在国际贸易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其结果是导致了全球贸易治理效能下降、国际贸易结构严重失衡。
(二)全球贸易治理共识难以达成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风云变幻,传统的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已经难以适应这一挑战,多边贸易规则的逆向转变、不断增加的博弈成本、全球经贸利益的分配不均将WTO固有的治理机制局限暴露无遗。对于世界各国而言,发达国家通过对多边贸易制度的控制来使自己处于国际经济中心,客观上造成各国全球化利益分配的不均,导致多边贸易制度下的全球共识难以达成。[3]加之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诉讼程序运行不畅、效率低下、缺乏透明度等,愈加凸显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系列缺陷。此外,在处理贸易摩擦过程中,因缺乏多元主体应对机制,迫使各成员走向单边自助之路,合作共识逐步淡化,最终导致多边合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滥用贸易保护手段
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滥用关税壁垒、双反调查等贸易保护手段,中国一直深受其害。截至目前,中国已连续十多年成为世界范围内遭受“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美国在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提出重启北美自贸协定谈判,对钢铝产品进口开展“232调查”,对中国开展“301调查”,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征收25%的关税等,严重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4]
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贸易治理变革的助力与阻力
(一)“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贸易治理变革的助力
1.“一带一路”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新时期世界各国寻求贸易平等和自由化发展的意愿,为对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能够获得平等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对话机会,并在开放包容、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开放式多边合作。[5]“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国长期倡导的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理念,极大程度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利益趋同,有利于构建出一个开放、包容、普惠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治理更加公平合理。
2.“一带一路”倡议追求构建合作共赢的贸易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构建合作共赢模式,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一带一路”采取了项目先行先试的基本策略,通过聚焦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贸易联通、互联互通作为连接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纽带,极大促进了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流动,有力推动了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3.“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多边合作机制的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构建各国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应对机制,将各个国家有机联系起来。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全球抗疫合作共识不断增强,有效树立了疫情防控的“共同利益观”。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不单是指各国经济贸易往来,还蕴含着责任担当、先义后利、开放包容等丰富的人文底色。无论是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还是推动国际多边贸易发展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一带一路”倡议都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赞扬。
4.“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多边贸易覆盖面扩大。“一带一路”倡议、RCEP以及区域贸易协定构成了多边贸易的有益补充,部分成员以多边合作机制为载体积极打造均衡、普惠的开放式合作模式,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增进合作共识,提高贸易自由化程度,开创了互联互通、互鉴互补、互利共赢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沿线国家努力推动亚洲区域贸易一体化及全球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等全球经贸格局重构,充分利用多边合作机制主动融入多边贸易体系中,不仅拓展了多边贸易覆盖范围,而且与全球各国携手共建了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驱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二)全球贸易治理变革遭遇的阻力
1.全球贸易发展动力持续减弱。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贸易争端加剧、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发展动力持续减弱。统计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降至1万亿美元。[6]具体而言,一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贸易网络格局造成冲击。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将全球贸易拖入“大封锁”困境,包括旅游、餐饮、航空、酒店和文化娱乐等在内的服务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导致部分国际贸易网络中断,出现了供给不足、物价飙升、失业增加等问题。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塑。全球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供应链瓶颈,结构性需求明显不足,而且这种风险将长期存在,迫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三是全球经贸发展动力不足限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导致诸多项目搁置甚至流产,严重影响到多边贸易的推进。
2.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一带一路”倡议有力推动着全球贸易向着自由公正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贡献的方案和智慧。但中国的快速崛起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引发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担忧”,不断打压、抑制中国经济发展。[7]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主要源于以大国竞争为基调的拜登政府将中国定性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决意要与中国展开所谓的全方位长期斗争,对全球贸易治理形成了阻力。
3.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经过6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且沿线各国的经济水平、文化认知、宗教信仰等存在较大差异,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不确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增加,包括自然灾害、资源短缺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地缘政治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给全球贸易治理带来了巨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