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青年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28荣晓霞叶志英叶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发病率团体量表

荣晓霞,叶志英,叶丽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及卒中后焦虑(post-stroke anxiety,PSA)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1-2],PSD的发病率为20%~60%,而青年脑卒中后PSD发病率高达70.8%,PSA高达83.3%,导致的危害严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GCBT)利用团体来降低个体对症状的焦虑与抑郁水平、增加社会支持,同时通过团体体验与分享增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控制能力和信心,且GCBT较个体认知行为治疗而言更高效、省时、经济[3]。因此,本研究以伴有焦虑抑郁的青年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GCBT干预前后其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年卒中后焦虑抑郁的患者(18~44 岁)45例,排除3例,入组42例,平均年龄(36.56±4.67)岁,男28例,女1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44岁之间;②确诊为脑卒中,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及SAH),且首次脑卒中发病患者;③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估存在抑郁焦虑的青年卒中患者;④患者意识清楚,且本人与家属均同意并配合本次研究,能够正常交流沟通。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或者其他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疾病;②有精神疾病或者有严重沟通障碍者。所有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按1:1对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时间为8周,6-8人组成一个治疗小组,治疗时间为每2周1次,每次2h,共4次,由参与治疗干预的临床工作人员、志愿者病友组成认知行为干预团队,对患者进行认知的提升、行为的干预、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主要内容包括①建立关系,了解患者心理特点;②认识疾病、心灵沟通;③心理疏导,共情交流;④学会管理和处理负面情绪(见表1)。

表1 青年卒中患者GCBT干预方案

1.2.2 评估方法

治疗前由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

HAMD(本研究采用24项版本)与HAMA(本研究采用14项版本)、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四种量表进行评定。在治疗期间的第 5、8 周末采用 HAMD、HAMA 量表评价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在 8 周末采用 SF-36、NIH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16 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件构成比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对比,治疗前:HAMA观察组 (27.51± 3.21)、对照组 (27.78± 3.49),HAMD观察组(28.85±4.32)、对照组(28.73± 4.87);5周后:HAMA观察组(20.71± 3.18)、对照组(22.53±3.22),HAMD观察组(21.73±3.65)、对照组(23.71±3.78);8周后: HAMA观察组:(11.54±3.12)、对照组(15.78± 4.23); HAMD观察组(12.34±3.71),对照组(15.93± 3.22);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HAMD、HAMA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s,分)

组别 HAMA HAMD治疗前 5周后 8周后 治疗前 5周后 8周后观察组 27.51±3.21 20.71±3.18 11.54±3.12 28.85±4.32 21.73±3.65 12.34±3.71对照组 27.78±3.49 22.53±3.22 15.78±4.23 28.73±4.87 23.71±3.78 15.93±3.2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 NIHSS 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SF-36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7.37±3.87 91.76±3.26 22.37±2.78 11.21±3.01对照组 67.53±4.01 85.14±3.72 21.89±3.72 13.13±2.14

3 讨论

目前,卒中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成为全球第一位致死性疾病和主要的致残性疾病[4,5]。2017年《中国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约有 250 万例新发卒中病人,青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 左右[6,7]。青年正是人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家庭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lriki[8]等认为,致残程度高者发生卒中后PSD、PAS的风险高,因此,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青年患者中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Bartoli F, Di Brita C, Crocamo C[9]等认为PSD 、PAS是脑卒中后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风险因子,甚至增加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卒中后致残、睡眠、认知障碍、康复效果差以及社会功能减退与PSD 、PAS密切相关。

因此,青年卒中后的PSD 、PAS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除了应用药物治疗外,心理层面的干预及疏导对卒中的预后产生积极的作用[10]。既往针对青年卒中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报道较多,但团队认知行为治疗在青年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少见,本文基于团队为基础,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充分发挥集思广益的特点,强调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病友担任指导员的方式,他们之间更能感同身受,切身体会,互相理解和鼓励,减轻青年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帮助重新审视生命,积极面对卒中后的生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的 HAMA评分、HAMD 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团队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青年卒中后抑郁焦虑情绪。本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干预的时间较短、认知功能的评估不全等等,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团队认知行为的干预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益、易接受的特点,能有效改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改善预后。目前,GCBT应用越来越具有广泛,在意外创伤截肢患者、伴发PSD 、PAS糖尿病等等患者中的应用均取得较好成果[11,12],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青年卒中病因研究的深入,预防疾病能力的提升,先进诊疗技术的应用,将降低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猜你喜欢

发病率团体量表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