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向,以赛促改
2022-07-28井新宇
文/井新宇
作者单位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毕业季到来,春招也步入尾声,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首次破千万。为了给毕业生开拓更多市场化的就业机会,早在3 月9 日,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该专项行动旨在鼓励高校加强与企业的信息交流,做好“走出去”“请进来”“促对接”的相关工作。但是,就以往就业经验而言,等到毕业季再开展校企对接,会给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造成手忙脚乱的局面。因此,就业工作要前置到高校校园。
校企合作,促进就业
在制造业变革趋势下,未来的人才培养要加强顶层设计,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学校要主动适应,聚力培育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同时,要科学把握产业变革新需求,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和适应性等突出问题。举办职业竞赛,或可将企业与高校有效连接起来。近年来,不少企业都深度参与职业竞赛,通过赛事挖掘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质伙伴。企业不仅在大赛里“挖人才”,还将人才共育的愿望延伸到校园,主动寻求与院校合作。
学校以新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带动新职业领域人才培养,开展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还有互联网营销、电商直播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世界五百强企业西门子(中国)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深化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比如与某职业学院成立“中德学院”,通过共研共建数字化领域符合产业需求、对标岗位能力标准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并以世界技能大赛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通过助力合作院校建立世界技能大赛实训基地等方式,从竞赛选手的培训延伸到在校学生的培养,逐步完善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标准和体系,助推当地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无疑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保障,特别是具有优秀技术能手潜质的人才。企业用人的要求特别关注六个方面:做事的专注度、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良好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对新知识新能力的求知态度和学习能力。技能竞赛通过训练备赛、团队与梯队建设以及为了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奋斗拼搏,这些品质都与企业用人的要求相吻合。
作为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人才培养具有导向功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要求,比赛内容对应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体现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涵盖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点;竞赛选题取材于行业的真实应用需求及案例。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保持实用性、紧贴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保障。
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技能人才工作,将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技能竞赛得奖等条件纳入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政策,技能人才待遇得到落实。企业也相当重视技能人才的引进,技能竞赛得奖选手不仅“好就业”,也能“就好业”,部分选手更是“就业好”,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有力促进了就业工作,全面提高了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技术标准、生产技术、岗位场所、工作流程等五项内容对接课程建设中的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能力模块等五个方面。同样,技能竞赛将通过提供竞赛指导教师、技能标准、技能内容、竞赛环境、竞赛流程等五个方面实现课赛结合,赛教融合作为有效的教改措施,使赛与教互动推进。
企业导向,培养人才
明确技能竞赛的目的意义,首先应明确为什么要全员积极探索实践技能竞赛。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宗旨,通过技能竞赛唤起高职院校同学的自信心,促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显其才”。长久以来,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总是有一种自卑的心态,认为自己学历不如人,就业无望。为了改变这种大众心理,学校和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举办技能竞赛就是促进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途径之一。当然,在竞赛过程中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如:技能竞赛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技能竞赛制度制订修订办法、竞赛赛事申报与遴选制度、竞赛规程编制制度、赛事承办制度、竞赛参赛管理制度、竞赛指导老师奖励与人事绩效挂钩管理制度、参赛学生奖励与学籍挂钩管理制度、客观公正评判制度等等。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由熟悉生产实际、了解学校教学的职业教育专家与企业、行业的工程师为主组建赛项专家组,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和分析,从相关企业岗位对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中提炼出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参照职业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规程、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竞赛试题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贴近企业实际生产。
在竞赛体系设计中,院校把赛项分三层:认知与基础、实践与提高、综合与创新。要求广覆盖、高质量、高水平。广覆盖包含两方面:认知与基础赛项主要指专业群公共知识与技能部分,力求人人参与,激发学习动力,全面提质;实践与提高、综合与创新赛项主要指市赛、省赛、国赛以及行业竞赛、校企合作竞赛,每个专业均要覆盖上述专门的竞赛。高质量是指,不论哪个赛项,都要结合企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和标准,严格制订比赛规程、比赛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竞赛的过程严肃严谨。高水平是指,通过参赛备赛,建设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带赛经验的师资团队,形成届届传承的学生梯队,在历年比赛中有望取得优异赛绩,在校企合作竞赛中创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赛项品牌。
人才培养与技能大赛系统衔接,将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赛”与“教”的融合在标准、内容、教改上实现提质培优,达到综合育人的成效。
竞赛体系,初见成效
中小微企业有丰富的就业资源和合作空间,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尤其是在学校参加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的同学特别受青睐。技能竞赛作为嵌入点和抓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主动性,对培养“德技双修”的同学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面向先进制造业,以工作为导向,建立核心技术技能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底层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通用能力;参加电工基本技能、电子基本技能、电子电路板设计与制作、3D 打印技能等比赛。第二层是中层模块:对应各专业参加SMT焊接工艺、自动化生产线、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物联网技术等等竞赛。第三层为高层方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岗位迁移能力,并对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校企合作的技能竞赛。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通过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开展岗位大比拼,校企共同办赛,把企业的生产项目引入到技能竞赛中,使得竞赛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确保竞赛项目的设置符合企业岗位和技术的需要,校企共同参与制定竞赛方案和评判标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提高办赛水平。
在技能竞赛各专业项目比赛中,优秀选手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一些企业在技能竞赛的现场设置招聘会,优先招聘优秀选手就业,也有企业与参赛选手现场沟通就业意向。当前,社会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参加高级别技能竞赛的选手都是各地选拔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尖子,体现了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推动了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实践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