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的追踪研究*
2022-07-28王军利文彦茹卢英俊
王军利 文彦茹 林 艺 卢英俊
(1.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桂林 541004;2.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桂林 541004;3.桂林旅游学院教学实践中心,桂林 541006;4.浙江师范大学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杭州 310012)
1 引 言
情绪表达是人一生的课题,自婴儿呱呱坠地起,它就先于理性思考发展,能够建构和维系社交关系,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Saarni,1984)。但个体所表达出的情绪未必是真实体验到的情绪,人们往往会为适应所处环境而表达出符合社会规范或使自己获益的情绪。Ekman 和Friesen(1969)认为这种现象可以用情绪表达规则(emotional display rules)来解释。情绪表达规则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可以指导其在特定情境中进行恰当情绪表达的一套规则。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是幼儿适应社会、处理人际问题以及构建社会关系的基础,能够有效地预测个体的情感能力和行为问题(Garrett-Peters et al.,2017)。情绪表达规则理解与运用较好的幼儿能够更准确地推断他人的愿望(Yang & Schulz,2020),社交效果更好(刘航等,2017)。
情绪表达规则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成分:情绪表达规则知识(以下简称知识)和目标。知识关注的是幼儿对内外情绪差异的认知(张月娇,王振宏,2010)。目标关注的是幼儿表达情绪的动机和原因,主要包括为维护社会规则的社会定向目标(以下简称社会目标)和为满足个人需求的自我定向目标(以下简称自我目标)(Gosselin et al.,2002)。情绪表达规则运用关注的是情绪调节策略,幼儿常用的策略有掩饰、平静化、夸大和弱化(Ekman & Friesen,1969)。年龄、情绪情境和性别是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任志楠等,2018)。
年龄的增长是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向更高级、更复杂方向发展的前提(Feng et al.,2018),前人主要用横断研究探讨年龄对幼儿情绪表达认知发展的影响。Harris 等人(1986)研究发现6 岁幼儿能够区别内外情绪,Banerjee(1997)优化其范式后,发现3 岁幼儿就已具备该能力。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Wu et al.,2017)。目标方面,幼儿自我目标发展先于社会目标,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向社会目标过渡(任志楠等,2018)。策略方面,幼儿掌握策略的数量和难度随着年龄增长均有所提升,策略使用频率也迅速提高(Sala et al.,2014)。
情绪情境也是幼儿理解和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幼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具有消极情境优势(刘玉娟,2013),但也有研究并未发现这种优势(侯瑞鹤,俞国良,2006),甚至得出相反结果(任志楠等,2018)。这可能是由于前人早期多聚焦于整体研究积极和消极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何洁和徐琴美(2009)发现幼儿对同属于消极情境的生气和伤心情境的理解有显著差异。有研究者逐渐转向对具体情境的研究,发现幼儿在失望情境中的知识水平高于生气情境(杨文琪,2011),在生气情境中更多考虑自身,在伤心情境中则更多考虑社会期望(王军利,卢英俊,2012),在高兴情境中综合使用掩饰、夸大和弱化策略(王军利等,2012),在厌恶情境综合运用掩饰和弱化策略(王军利等,2019)。
性别因素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的影响尚无定论。有研究认为女孩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理解和推测能力更强,其知识水平高于男孩(杨文琪,2011),但也有研究认为这种优势仅存在于消极情境中(侯瑞鹤等,2006),还有研究并未发现性别差异(任志楠等,2018)。对目标研究发现,女孩的社会目标水平比男孩高,而自我目标则正好相反(杨文琪,2011),但也有研究未发现目标存在性别差异(Gosselin et al.,2002)。在策略方面,女孩使用情绪策略能力更强(王军利等,2012),会更多掩饰自身的消极情绪(侯瑞鹤等,2006),但Gosselin等人(2002)却发现男孩的策略水平更高。这种尚无定论的局面可能与前人多采用横断研究有关(张月娇,王振宏,2010)。
综上,前人多用横断研究探索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且对具体情绪情境关注不够,性别因素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的影响尚无定论。因此,本研究对幼儿在厌恶、高兴、伤心和生气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理解和运用进行追踪研究,更好地探索其具象的发展趋势及情境和性别对其发展的影响(风笑天,2006)。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西某市J 幼儿园60 名幼儿(其中男孩34 人),4 岁时平均月龄48.3±3.6 月,追踪到6 岁,每年同一时间施测一次,被试均自愿参加,每次实验结束得到一份精美礼物。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每年从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中选取厌恶、高兴、伤心和生气各2 个情境故事(王军利等,2021)。该材料库整体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为0.903,Cronbach’s α 系数为0.968,分半信度为0.941,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03,每个情境故事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为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和任务,配有8 张情境故事图片,心情、表情及男女人物图片各1套。其中表情和心情图片均为13 张卡通面部情绪图片,分别为:非常厌恶、有点厌恶、非常生气、有点生气、非常害怕、有点害怕、非常惊讶、有点惊讶、非常伤心、有点伤心、非常高兴、有点高兴、平静。
主试在较安静环境中对被试一对一施测,每个被试实验时间约10~20 分钟。第一,主试请被试挨个指认13 张面部情绪图片,当被试辨认错误时,及时纠正并引导被试观察情绪图片之间的细节差别,直至被试能独立正确辨认13 张图片。第二,展示8 张故事图片,故事顺序由被试决定,且被试的性别与故事主人公的性别相一致。主试陈述故事,被试复述,以确保理解故事。第三,对被试进行提问1:“你认为小红/小明心情是什么样?”请被试选择一张情绪图片放在小红/小明的“心”上。提问2:“你认为小红/小明脸上表情是怎么样?”请被试选择1 张情绪图片放在小红/ 小明脸上。提问3:“为什么这样选择?”
2.3 计分规则
参照前人的研究(Gosselin et al.,2002)确定计分规则。知识:表情与心情完全一致,计0 分;表情与心情不一致,外部情绪表达不符合社会期望,计1 分,符合社会期望,计2 分。目标:当幼儿能明确表述是为了考虑他人感受,“社会目标”计1 分,为保护自我,“自我目标”计1 分,不能明确表达原因,目标计0 分。策略:表情和心情情绪类别不同,且表情非平静,掩饰计1 分;表情和心情情绪类别相同且表情强于心情,夸大计1 分,反之弱化计1 分;表情平静,心情非平静,平静化计1 分;表情和心情完全一致,策略计0 分。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2.0 软件整理与分析,并采用JASP 软件进行贝叶斯因子的分析。
3 结 果
以情境、年龄和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知识、两种目标和四种策略得分为因变量,进行3×2×2 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3.1 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理解
年龄主效应显著,F(3,56)=18.09,p<0.001,η=0.24,BF=25.79,5~6 岁幼儿的知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前一年(见表1)。情境 主 效 应 显 著,F (3,56)=4.61,p<0.01,η=0.07,BF=0.21,厌恶情境的知识得分高于高兴和生气情境,伤心情境知识得分高于生气情境(见表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21,BF<0.29)。
表1 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理解(M±SE)
3.2 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目标的理解
社会目标的年龄主效应显著,F(2,57)=11.61,p<0.001,η=0.17,BF=31.93,情境主 效 应 显 著,F (3,56)=11.61,p<0.001,η=0.17,BF>100,情境与年龄的交互效应显著(见表2),F(6,354)=2.46,p<0.05,η=0.04,BF=22.93,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伤心和厌恶情境中,6 岁和5 岁的社会目标得分显著高于4 岁;在生气情境中幼儿6 岁时的社会目标得分显著高于4 岁和5岁。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06,BF<0.49)。
表2 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目标的理解(M±SE)
自我目标的年龄主效应显著,F(2,57)=17.01,p<0.001,η=0.13,BF=11.36,情境主效应显著,F(3,56)=8.50,p<0.001,η=0.13,BF=15.26,情境与年龄的交互效应显著(见表2),F(6,354)=3.16,p<0.01,η=0.06,BF=20.07,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生气情境中,6 岁和5 岁幼儿的自我目标得分显著高于4 岁;在高兴情境中,4~6 岁幼儿的自我目标得分逐年显著增长。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46,BF<0.36)。
3.3 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运用
掩饰策略的情境主效应显著,F(3,55)=13.01,p<0.001,η=0.19,BF>100,高兴情境中掩饰策略得分显著低于其他情境,伤心情境中掩饰策略得分低于厌恶情境;平静化策略的情境主效应显著,F(3,55)=4.34,p<0.01,η=0.07,BF=1.60,高兴情境的平静化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情境;夸大策略的年龄主效应显著(见表3),F(2,56)=15.07,p<0.001,η=0.21,BF=15.73,5~6岁幼儿夸大策略得分均显著高于前一年;弱化策略的情境主效应显著,F(3,55)=14.04,p<0.001,η=0.20,BF>100,高兴情境中的弱化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情境,伤心和厌恶情境中弱化策略得分高于生气情境。年龄主效应显著,F(2,56)=4.31,p=0.01,η=0.07,BF>100,年龄与性别的交互效应显著(见图1),F(2,114)=6.34,p<0.01,η=0.10,BF=28.3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男孩6 岁和5 岁时弱化策略得分显著高于4 岁;4 岁时女孩的弱化策略得分显著高于男孩,但6 岁时正好相反。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s>0.12,BF<0.25)。
图1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幼儿弱化策略平均得分
表3 幼儿情绪表达规则的运用(M±SE)
4 讨 论
4.1 年龄
通过追踪研究发现4~6 岁幼儿的知识和夸大策略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年提高。究其原因,4~6 岁幼儿的前额叶皮层不断成熟,对各种情绪的理解更为清晰(傅小兰,2016),其知识水平也逐年提高。夸大策略主要是放大情绪的强度,在儿童年幼时抑制能力发展还不成熟(刘航等,2017),更易使用夸大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能力逐渐发展,夸大策略的使用更加收放自如,故夸大策略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提高。
幼儿的掩饰和平静化策略发展无年龄差异。究其原因,掩饰策略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表现出适合当前情境的任何情绪,适用范围广,4~6 岁均喜欢用,故无年龄差异。而平静化策略正好相反,要求不管内心有多大波澜,脸上都要保持平静,很多成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幼儿,故4~6 岁用的都不多,无年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幼儿两种目标的发展因情境而异,弱化策略发展因性别而异,以下4.2 和4.3 部分会进行深入讨论。
4.2 情绪情境
厌恶情境中幼儿的知识得分最高,社会目标4~5 岁迅速发展,5~6 岁发展较为稳定,6 岁时显著高于其他情境,掩饰策略使用最多,平静化和弱化策略比高兴少。究其原因,厌恶是由令人不悦或反感的事物诱发的负性情绪,也是重要的道德情绪,与威胁有关,有帮助人们躲避有害刺激的进化意义(金熠等,2014),幼儿的道德情绪、情绪理解和移情等能力在4~5 岁有较大的发展(张姝玥等,2021),后期随年龄增长,幼儿道德感逐渐建立,也会使其在厌恶情境中的社会目标持续而稳定发展,幼儿的知识和社会目标得分高也在情理之中。也正是因为厌恶情绪的这些特点,表达出厌恶情绪会导致不良的人际后果,而四种调节策略中,夸大和弱化本质上还是会表达出厌恶情绪,只是强度不同,平静化对幼儿太难,掩饰就成了相对较好的选择。
高兴情境中4 岁时自我目标得分最低,但随着年龄的发展逐年提升,平静化和弱化策略使用高于其他情境。究其原因,最初高兴作为一种积极情绪,是相对安全而无须刻意自我保护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理解动机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任志楠等,2018),使其自我目标逐年快速发展。此外,中国文化不鼓励表达强度太大的高兴,因为容易滋生骄傲或“乐极生悲”。故高兴情境中使用平静化和弱化策略多。
伤心情境中社会目标发展先快后慢,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幼儿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分4 岁时迅速发展,5 岁普遍通过社会认知任务(刘航等,2017),与社会目标的发展正好吻合。幼儿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倾向于对伤心同伴产生目标恢复、道歉和趋近等亲社会行为(何洁等,2009),相对应也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情绪表达策略。
生气情境中知识和社会目标得分最低,社会目标发展先慢后快,自我目标正好相反,为自我保护较少用弱化策略。究其原因,生气情绪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展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何洁等,2009),故幼儿在生气情境中知识和社会目标水平低。直接表达生气情绪能让幼儿迅速达到维护利益和安全的目的(傅小兰,2016),而弱化策略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故使用较少。也正因生气情绪的自我中心特点,再加上幼儿处于皮亚杰的自我中心阶段,使得4~5 岁时自我目标发展迅速,社会目标发展较慢,而5 岁时幼儿普遍通过了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任务,对社会期望的理解也更为清晰(刘航等,2017),使得5~6 岁时幼儿的社会目标发展速度加快,自我目标则发展速度放缓。
4.3 性别
本研究通过追踪更具体地揭示了不同性别幼儿弱化策略的发展趋势:4 岁时男孩弱化策略水平低于女孩,之后男孩的弱化策略迅速发展,5 岁时追上女孩,6 岁时反超女孩。女孩的情绪表达规则发展虽早于男孩(杨文琪,2011),但二者随年龄增长对策略的运用能力也不断发展(任志楠等,2018),使两性间差异日益减少,男孩运用某些策略的能力甚至会反超女孩(张月娇,王振宏,2010)。蔡阿燕等(2016)发现男性在使用抑制策略调节负面情绪时更具优势,也证实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前人研究的一些争议,也凸显了研究不同具体情境的重要性。很多看似矛盾的结果可能并不冲突,幼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理解的发展因情境而异,性别和年龄一起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运用产生影响,年幼时可能女孩在某种策略上占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发生反转。
5 结 论
(1)厌恶情境中幼儿的知识水平最高,社会目标发展先快后慢,为他人考虑而多用掩饰策略;高兴情境中自我目标迅速发展,多用平静化和弱化策略;伤心情境中综合使用多种策略;生气情境中知识水平最低,为自我保护而较少用弱化策略。
(2)幼儿的知识和夸大策略迅速增长,两种目标发展与情境密切相关,弱化策略发展因性别而异,掩饰和平静化策略无年龄差异。
(3)性别对幼儿情绪表达策略的影响因年龄而异,男孩弱化策略水平4 岁时低于女孩,5 岁时追上女孩,6 岁反超女孩。可以很好地解释前人研究的一些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