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湖北省乡村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2-07-28朱少雄
朱少雄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乡村是将农业作为经济活动基本内容,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与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称为农村地区。乡村学校地理位置位于乡村范围,行政管理属于乡、镇级别。
在当前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学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处于下滑趋势,虽然中央、省及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强硬件条件建设、对乡村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等。但总体上讲,乡村教育发展仍存在不足,除在语文、数学学科存在一定差距外,其他学科的差距更加明显。该文对乡村学校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1 乡村教育的定位
广义的乡村教育包括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该文所讨论的乡村教育,是狭义上的乡村教育,即乡村基础教育。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在定位上并无不同,都是要致力于普世性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道德素养、审美能力的提高。
2 湖北省乡村学校体育综合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为清楚地了解湖北省乡村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湖北8 个地区(通山县、孝南区、麻城市、宜都市、建始县、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的63所乡村中小学(小学38所,初中20所,小学初中一体化学校4所,高中1 所)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现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看法,具体如下。
2.1 在专职教师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
湖北省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比较多,在体育教师人才资源的输出上应该不会存在太大问题。但笔者对湖北8个地区的63所乡村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专职体育教师共计110人,平均每所学校不足2 人;专职体育教师与兼职体育教师的比例为110∶314,所授体育课教师中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数与非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数比例为108∶250。其原因为:一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留在湖北的人数有限,大部分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二是留在湖北的大部分毕业生,留在了城区学校;三是各地在编制上没有充分考虑乡村体育教师,使得一些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执教;四是分配到乡村的大学毕业生,在乡村工作一段时间后,调到城区,而乡村学校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
2.2 在硬件设施上存在不足
2.2.1 学校运动场地情况
在调查的63所乡村中小学中,有标准400m田径场的学校为9 所(包含1 所高中),占14.3%;200m 以下及无田径场的学校有14 所,占22.2%。对于乡村学校而言,建成一座200m或400m田径场,在场地面积上比城区学校更有优势,如果学校缺少田径场地,那么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外运动就无法得到落实。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学校在建设田径场的资金上存在困难;二是在校全日制学生数量逐年减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负责人认为没必要建设田径场。
在调查的63 所乡村中小学中,都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只是设施数量及质量存在差异;有排球场的学校,有15所;其他场地基本没有;没有拥有室内运动场地的学校。由此可以看出,受场地影响,乡村学校能够开展的运动项目不多,这对于在某些项目上有运动兴趣的学生会造成一定影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
2.2.2 器材情况
在调查的63 所乡村学校中,有12 所学校器材充足,能满足上课及课外活动需要;有46 所学校器材较充足,基本上能满足上课及课外活动需要;有5所学校器材不充足,不能满足上课及课外活动需要。器材的充足与否,与学校场地能开展的运动项目有一定关系。从访谈情况看,学校器材出现损坏,需要更新的时间较长,对教学及学生课外运动练习会造成一定影响。
2.2.3 体育经费开支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63所乡村中小学中,年体育经费开支在1 万元以下的学校有52 所,占82.5%,其中在0.1万元以下的,占19.0%。在访谈中发现,经费一般包括器材的购买、维护、运动会开支等,有的学校把场地的维护费包含其中。总体来说,经费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的经费开支由所属管辖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支配(有37所),而这又与当地的财政收入有一定关系,如果当地财政收入较为紧张,就不可能给予当地学校太多的经费;二是与所属管辖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当地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三是与所在学校学生人数有一定关系,因为所属管辖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划拨给学校经费时,要考虑所在学校的学生数量,如果在校学生人数不多,分配到学校的总经费就少,导致在体育经费的投入方面就会更少。
表1 每年体育经费开支情况
2.3 在专职体育教师职称及质量上有待提高
在调查的110名专职体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体育教师仅有18 人,虽然在专职体育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教师人数较多,但也出现了中专学历,甚至无学历教师授课的情况。我国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的前提下,在城区学校逐步引进研究生的背景下,乡村学校还出现了中专学历,甚至无学历教师授课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可能这些教师有较好的运动技能,有一定的课堂组织能力,但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及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学习,懂得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育保健知识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动作示范能力。否则,难以成为学生体育教育的引导者。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较低的原因,除体育教师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外,一是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这一群体不重视,二是乡村学校分配的职称指标不多,学校一般会优先考虑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师。
2.4 课外活动开展没达到规定要求,教学上存在不规范现象
2.4.1 开设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开设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课程情况,虽然有30 所学校开展得很好,但1 学期开设1次、1年开设1次,以及没有开设的学校也有30所,尤其是有16所学校没有开设此类课程,这并不合理。
表2 开设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课程情况
2.4.2 体育教师的人均授课周节数情况
从表3 可以看出,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授课周时数在9~12 节、13~16 节。笔者认为,如果是专职教师,这个数量是比较合理的。存在的问题是如果班级人数较多或教学场地不能得到保障,课程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表3 体育教师的人均授课周节数情况
2.4.3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活动次数及每次活动时间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实际情况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每天都有课外活动,每次活动达到一小时”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未做规定的学校,在这方面的执行情况没有达到要求。
表4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活动(不包括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次数及每次活动时间情况
2.4.4 体育教师上课有无教案情况
教案作为教师上课的必备材料,是教师通过课前备课,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的过程,也是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调整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调研中看出,教案齐全的学校有27所,占42.9%;教案较齐全、不齐全甚至没有的学校有36 所,占57.1%。这说明大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不规范、不重视,且有些任课教师对教学不负责任。
2.4.5 学校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情况
对学生考试成绩的确定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遵守大纲的要求,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考核,并确定学生分数。从调研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校(36 所)能按大纲规定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进行考核,但也有23所学校(占36.5%)由体育教师自行规定进行考核,这就使得人们质疑他们考核的依据及标准的制定方式,以及合理性。甚至还出现了4所(占6.3%)学校不考核的情况。这也同样说明了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教学不重视,管理不规范现象。
2.5 学校对体育教师工作不重视
2.5.1 体育课成绩与教师评先评优无关
从调研中可看出,有32 所学校没有将体育课成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这也是出现学生体育课成绩考核由教师自行规定,甚至不考核情况的原因之一,但不可否定的是,这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5.2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发展重视情况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有29 所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发展,与其他教师一样重视,占46.0%;比较重视、不重视的学校有34所,说明大部分学校仍然没有将体育教师的发展与其他教师的发展同等对待。
2.5.3 课时计算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范畴情况
在调查的63 所学校中,有48 所(占76.2%)学校有折算,折算系数从0.2~0.8 不等。而对于课外体育活动,只有15 所学校将其全部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范畴,有28所学校部分将其纳入,有20所学校没有纳入。实际上,每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体育课需要在风吹日晒及室外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体育教师比其他科目教师在室内较封闭的环境付出的精力会更多,同时体育课需要教师既要讲解授课内容,也要进行动作示范,这无疑会打击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3.1 改善乡村学校体育硬件设施
国家、省级、当地政府及学校应在乡村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上加大扶持力度,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让乡村学校在体育硬件设施方面,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使学校运动场地及运动设施能够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外运动的基本需求,甚至在场地的铺垫上也要考虑使用能够减少学生伤害的材料。
3.2 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增加乡村学校体育学科教师数量
乡村学校师资队伍的短缺及学科教师的不平衡是制约乡村教育的根本障碍。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虽然改革开放已有40多年,我国体育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新时代背景下,由于学科越分越细,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但非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现象仍然存在,妨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当地政府在教师准入时,要充分考虑其学科背景,考虑学科间的相对平衡,在编制的编订上要适当照顾,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加相关学科教师的数量,最终做到不用兼职教师。同时,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从而为解决农村师资匮乏问题,尤其是体育教师短缺问题扫清障碍。
3.3 乡村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作为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能在于通过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品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而体育课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对这一主要职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4 加强乡村体育教师管理,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良好的教师激励和评价机制能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有限的师资发挥最大的效果,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应在课时计算、课外训练工作量的计算上与其他学科能够同等对待,在职业培训、职称评定上也要予以考虑。二是建立畅通的教师进入和退出机制,在对体育教师的管理上,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3.5 建立有效的乡村体育教师培训机制
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要充分利用“国培”“省培”计划,将教师分期、分批送出去进行培训。从上文可以看出,能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重视培训的学校,占46.0%,说明乡村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不足。实际上,乡村教师能获得有效培训的机会不多,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少有培训的机会。体育教师培训,除了在体育教学理念及训练方法上能得到加强外,还可以通过培训间的相互交流,开阔教师视野,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6 乡村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发展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做好自身的工作,要转变传统角色,丰富专业素养,重构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专业权威、专业精神、专业自觉等素养。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体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及自身运动能力保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其他文化知识(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虽然学校体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从此次调查及访谈情况来看,乡村学校体育落实的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既需要省级政府部门在经济上加强投入,更需要当地市、县级政府部门统筹谋划,也需要乡村学校领导重视,当然还需要学校体育教师自身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这样才能使得乡村学校体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