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试点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研究*

2022-07-27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学分职业技能

陈 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深圳 518055)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在职业院校试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要求试点院校在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2019-2020年,教育部陆续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在院校实施 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经费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多项专项指导文件,并按批次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2021年,“1+X”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开启常态化工作模式。迈入试点第4年,目前已面向一万余所职业院校开展了四批共442项证书试点。随着试点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试点工作的常态化推进,职业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要在学校层面做好“1+X”证书试点的科学谋划、整体统筹与管理工作,方能在落实试点工作的同时,助力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1 职业院校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路径图

“1+X”的目标任务体现在五个方面:(1)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2)促进校企合作;(3)建好用好实训基地;(4)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5)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为实现这五个任务,笔者梳理了职业院校推进试点工作的各个步骤,绘制了工作手册式的实施路径图(如图1)。

图1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路径图

1.1 试点申报

在教育部公布试点证书名单和试点申报条件后,院校应首先对本校专业所对应的证书列清单做梳理。一是比对证书对应的职业岗位和专业的职业面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等是否匹配,调研企业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认可度和岗位适用的必要性,只有符合专业定位、符合用人需求的证书才能发挥对学历证书的补充、强化与拓展作用。二是统筹评估专业建设基础、招生就业质量、专兼职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等是否符合证书培训和试点考核的要求,综合专业试点实施能力、学生人数和技能掌握水平等实际情况,决定试点证书种类和等级。

1.2 师资培训

院校获批试点后,由培训评价组织试点专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一是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纳入教师发展培训项目中,将专业教师“送出去”,支持鼓励参加国培、省培、培训评价组织、企业组织的各类培训及实践,尤其着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发挥其专业内引领带头作用;二可多渠道“请进来”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高水平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的过程中去。

1.3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考核,掌握了“1+X”证书制度基础认识和X证书标准相关内容后,根据培训评价组织的指引,各试点专业要将证书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技能点进行比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技能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重新梳理现有课程设置,实现课证融通。根据本校学生、社会学习者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1.4 多形式教学与高质量职业培训

院校可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要求与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建设引入技术和生产流程、符合产业发展需求、满足集教学、培训、研究、生产和创新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配套的新形态工作活页式教材,盘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培训能力。同时,坚持工学结合,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培训。

1.5 考评考务组织

鼓励符合考核站点条件的试点院校申报证书考核站点。获批考核站点的院校,遵循培训评价组织的考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本校考务工作,明确考务工作流程,培训考务人员,组织学生顺利报名,并在考评当日,严格考场纪律,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未获批考核站点的院校,可主动联系当地相关证书考核站点,组织学生顺利报名,并配合做好赴考核站点参加考评的保障工作。

1.6 学习成果转换

一是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完成对通过考核的学生的证书签发工作;二是组织试点专业研究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融合程度与可替代程度,制定相应的转换规则,将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录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与学分银行信息平台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积累与转换。

2 职业院校推进试点工作的关键环节

2.1 厘清“1”和“X”的辩证关系,做好课证融通

“1+X”证书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要统筹做好“1”的培养和“X”的培训,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课证共生共长”,实现“书证融通”。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1”是在学校开展的学历教育,是“X”的基础;“X”是对“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也就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一剂强力“补充剂”[1]。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反映了在某一时段某个行业针对某些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将其中要求学习者掌握的技能点融入到学历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适应性,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更具实操性的知识技能,毕业即能上岗,增强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做好课证融通并不能一蹴而就,要形成动态更新机制,在与学历教育有机融合时,注意紧随产业的变革、技术的更迭、需求的变化,动态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只有在专业教学标准与证书标准“互融互通”、课程体系与证书标准同步迭代的情况下,“1+X”证书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效能,有效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在课证融通方面的成果为例,早在2006年开始,深职院就与华为签订合作协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良好且紧密的校企合作、共商公议的合作关系,专业教师与华为工程师共同对华为认证证书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对研究,构建了“分段”“分类”“分层”的“三分”课程体系[2]。结合证书标准和企业需求,对现行课程中已覆盖的职业技能点予以保留,对课程中已不符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企业需求的内容进行更新升级,对课程中未涉及也无法融入的职业技能点进行整合开发,并随着证书开发标准的不断升级,不断调整更新课程体系和反哺认证体系。

2.2 充分利用制度创新,统筹推进校企合作和“三教”改革

将落实校企合作和“三教”改革贯穿“1+X”证书试点工作,切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1 落实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培训评价组织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及遴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强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与培训,这要求学校要与企业联合起来全面加强深度合作,也是保证试点工作高质量实施的必要条件。职业院校可依托与企业共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和产业学院,统筹用好学校和企业人力、技术、知识、资本、场地、设备等多要素资源,让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话语权”,才能共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2.2 与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结合起来

“1+X”证书制度试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

(1)大力动员教师参与试点工作,提高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能力,打造专兼结合“新”团队。通过整合校企教师资源,重视校内教师能力提升和转型,积极“送出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到企业岗位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研发团队实际项目开发。积极参与由行业龙头企业担任培训评价组织的“种子”师资培训,成为由评价组织认证的培训师或专家;深度参与真实项目研发,从根本层面解决教师双师素质、双师能力问题。此外,以学校为主体,“请进来”行业、企业高水平工程师与学校共同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工程师不仅可为学校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还可与专业教师一同对比分析通过项目实施与课程教学的异同,系统梳理证书知识与课程知识的衔接互补问题,切实推动模块化课程精细化改革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2)利用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能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或行业龙头企业、出版社联合,以岗位需求与技能考核为坐标,引用企业实际案例作为任务,逆推知识模块与职业技能的组织框架案例,适配岗位需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开发编制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人员特点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开发PPT、视频、在线平台等信息化资源。

(3)创新教学组织与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育训结合达到证书培训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利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加大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增虚拟实训资源,将企业生产实际过程同步“搬到”学校课堂,实现“生产即教学的资源同步传输”,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实现育训合一。

3 职业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3.1 如何认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1+X”证书制度

3.1.1 两种制度的本质并无不同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来已久,“1+X”证书制度的提出并非是对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性地推翻,而应该辩证地去认识二者的异同。从本质上看,回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去认识“1+X”证书制度,不难看出,二者并无差别[3]。两者都属于对产业技术人员的评价模式,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国家为了培养满足当下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采取的积极措施。

3.1.2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1+X”证书制度奠定基础

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劳动法》正式提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人社部负责推进,其所包含的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是由经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颁发,对于劳动者就业而言是一种“准入证”。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通用性[6]。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资格证书门类的不断丰富,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①证书泛滥,交叉严重;②政出多门,同一性质的证书有多个部门签发,管理混乱,缺乏统筹;③缺乏监管,敛财驱使导致证书贬值,质量无法保障。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化,职业资格证书的设置与准入被严格限制,证书数量锐减至139项。职业资格证书的发展演变为“1+X”证书制度奠定了发展基础。

3.1.3 “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产物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适应新的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国家于2017年、2018年陆续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多项文件,提出要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倡导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2019年初,国家在“职教20条”中正式提出“1+X”证书制度,从有国家信用背书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向技能型社会下市场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过渡。“1+X”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最大的不同在于,X证书由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这些培训评价组织是源于市场的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或者特色企业,具备行业标杆作用和代表性,较能反映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此外,为加强学校与企业命运共同体的紧密联系,切实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国家将学历教育“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绑在一起,将学校与企业联在一起,将学校基础教育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融在一起。“1+X”证书制度是职业资格证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产物。

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1+X”证书制度二者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在职业院校试点“1+X”证书制度时,要抓住历史机遇全面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

3.2 如何选取合适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展课证融通

3.2.1 现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规模逐步扩大,部分专业可对应的证书不只一个,专业在选取合适的证书试点时,往往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在证书标准方面,有的证书标准覆盖领域宽,涉及任务多而泛,与学历教育之间形成了替代关系,难度较低无法达到补充提高的效果;有的证书标准则过于针对性,涉及的任务少而精,难度过高无法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有的证书虽然面向专业,但其标准却与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职业教育实际关联度不高,难以对应学历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去。②在证书培训考核方面,个别证书限定了培训和考核设备,不仅对院校的场地、资金要求较高,还局限了证书的普适性,造成了试点障碍;个别证书考核难度与培训难度不一致,有的高于培训难度导致通过率低,有的低于培训难度导致考核价值遭质疑。③在证书效用方面,由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尚在起步阶段,大部分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考核信度和效度均尚待验证,专业在有限的时间内试错,难以选择。

3.2.2 院校与专业选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思路

“1+X”证书制度试点初期阶段,除去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培训评价组织不断完善证书管理、证书开发等外在因素,对于实施主体而言,如何发挥主动性,做好内部管理,选取合适的X证书开展试点,可从以下2个层面考虑:

(1)在院校管理层面,一是在鼓励专业参与试点的同时,做好证书选择的指导工作,强调选取证书的原则,不可为完成指标而随意选取不适合的证书开展试点。二是在专业选择试点证书的数量上,虽要根据实际情况,但鉴于目前证书质量的参差不齐、证书效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建议专业先选取1项证书进行试点,若教学培训运行良好,证书标准与考核符合人才培养预期,则可考虑扩大试点规模。三是对于经多方论证、确有试点价值、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的试点,可以探索与技能大赛、基地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院校间互联互通,将试点成本摊薄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在专业执行层面:基础调研必不可少。“职教20条”明确,人社部门负责职业标准的制定,教育部门负责依据职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培训评价组织负责开发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国家先进标准接轨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首先应对“四项标准”(上述三项标准和课程标准)和“一个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展开深入研究(关系图见图 2)。一是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对应岗位的职业标准;二是以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学标准为基础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专业教学标准;三是逐项比对X证书公布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否符合职业标准、是否能对接本专业教学标准,以及与现有课程标准是替代关系、补充关系还是提高关系;四是初步选定证书后重新审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关键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岗位技能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五是进一步细化技能点与现有课程标准的对接与取舍。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三者应相互匹配、有对接性,才有展开试点的逻辑基础[4];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能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相融合才具备可执行性。其次,专业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一是充分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二是摸底行业企业对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认可度和适用性。只有以需求为导向,符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才有试点价值。

图2 “四项标准”“一个方案”关系图

3.3 如何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与学分银行的对接

3.3.1 “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共同推进技能型社会的构建

多年来,国家多次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倡导全民终身学习。学分银行的概念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产生,关于学习成果的认定、储存与转换,早有关于资历框架、学分银行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应用的相关研究。

“职教20条”提出,要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并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成员获取学历证书和对取得职业院校毕业证书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时给予适当减免作出了要求。教育部在运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的同时,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管理网站也同步上线。可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经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紧密联系,共同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的具体做法。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构建技能型社会,在新理念的加持下,“1+X”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

3.3.2 职业院校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与学分银行对接的思路

根据《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规程(试行)》,学分银行的服务对象分为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参与“1+X”试点的职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都属于机构用户。就流程与分工而言,培训评价组织先依据学分银行制定的学时学分记录规则,结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学习成果提出建议学分。待学分银行核定学分值后,职业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

在院校管理层面,首先可组织试点专业研究“四项标准、一个方案”,由具体专业提出针对某项证书或某类、某门课程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微观上,主要思考试点证书对应可转换的课程颗粒度、课时数、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理论+实践课)等;宏观上,研究课程与一个或多个试点证书的可转换关系,比如一项证书标准能否完全或部分替代某门或多门课程、一门课能否完全或部门替代一项或多项试点证书标准、多门课与多项证书标准之间是补充、替代还是提升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从课程体系上进行整体调整优化。在试点专业提出方案后,院校管理部门结合所有试点证书学分转换方案进行整体研究,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实际制定具有普适性的校级学习成果转换办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证书研制不同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院校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和转换规则最终要纳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实现学习者个人的学习成果转换和存储。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学分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学分美食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