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在高血压病特色护理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22-07-27于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19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高血压病

于佳

(安徽省泗县中医院,安徽 泗县 234300)

0 引言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又称高血压病,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是长期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仍然处于偏低水平,分别为51.6%、45.8%和16.8%[1],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患高血压病粗率为27.9% (标化率23.2%),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西药控制虽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如何降低粗率仍是未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可能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高血压病纳入中医优势病种,2020年中医药首次写入《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在疾病早期尽早干预可以降低发病率;在高血压病期积极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体现了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优势。文献整理发现,中医外治法能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头痛、眩晕等症状[3]。耳尖放血和耳穴压豆都属于中医外治法,也是中医适宜技术,目前较多应用于临床和特色护理治疗,现就上述两种技术联合应用于高血压病特色护理治疗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5岁,平均(63.3±8.4)岁;高血压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7岁,平均(62.8±8.5)岁;高血压Ⅰ级6例,Ⅱ级19例,Ⅲ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2018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

(2)血压控制不佳,且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

(3)患者能够配合治疗,自愿入组,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继发性高血压;

(2)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严重的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

(3)高血压危象患者;

(4)患有可能导致引起血压升高和增加心排出量的疾病;

(5)有精神疾患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常规西药治疗(每日口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11),予以基础护理,包括监测血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予以耳尖放血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耳尖放血的方法:按摩耳廓,疏通血脉,使耳廓充血发热。用75%的酒精消毒耳廓。用左手拇指、食指将卷曲的耳轮展平、固定,右手持一次性灭菌针快速刺入耳尖,双手边挤压边用无菌棉签擦拭血滴,通常放血量在10~15滴。耳穴压豆一周两次,取穴:神门、肝、肾、心、降压沟等,用医用酒精擦拭耳廓的皮肤后,将王不留行籽贴贴在选取的耳穴上,并适度地揉、压、按、捏至耳廓发热,出现胀、酸、麻、痛感为宜,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个穴位按压20~30s,两耳交替进行。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周。

1.5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每位患者均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测量,安静状态下用同一电子血压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

(2)心理状态:治疗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SAS评分等级:50~59分轻度;60~69分中度;>69分重度。SDS评分等级:53~62分轻度;63~72分中度;>72分重度。

(3)临床症状(眩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主要记录眩晕时间(从患者住院治疗开始至眩晕消失总共持续时间,按小时计算)。

(4)护理工作满意度:治疗前后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进行评分,总分100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79为一般,80-89为满意,90-100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系统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比较采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检验标准α=0.05,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比较P=0.91,两组治疗前收缩压比较P=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01;组间比较,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经治疗后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s,mmHg)

注:①观察组前后收缩压比较P=0.000;②观察组前后舒张压比较P=0.000,t=9.05;③对照组前后收缩压比较P=0.000;④对照组前后舒张压比较P=0.000,t=9.72 ;*治疗后收缩压组间比较P=0.002,t=-3.317 ;#治疗后舒张压组间比较P=0.000,t=-5.179。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舒张压观察组 30 169.97±17.78① 124.47±9.61①* 94.20±10.69② 77.00±6.54②#对照组 30 169.03±11.32③ 133.23±10.83③* 94.47±7.14④ 84.73±4.91④#t值 0.243 -3.317 -0.114 -5.179 P值 0.81 0.002 0.91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眩晕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比较(±s,h)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持续时间比较(±s,h)

组别 例数(n) 眩晕时间(h)观察组 30 70.45±12.91对照组 30 110.81±21.65 t值 -8.77 P值 0.000

2.3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包括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s,分)

注:*观察组SAS与治疗前比较P=0.000, *SDS与治疗前比较P=0.000;#对照组SAS与治疗前比较P=0.000,&SDS与治疗前比较P=0.000;①治疗前SAS与对照组比较P=0.443,③SDS与对照组比较P=0.787;②治疗后SAS与对照组比较P=0.707,④SDS与对照组比较P=0.126。

组别 例数(n) SAS SDS治疗前 63.85±5.20① 65.17±6.40③观察组 30治疗后 40.40±7.27② 45.23±5.94④*治疗前 64.18±6.09 65.91±7.05对照组 30治疗后 53.42±5.48# 54.86±6.73&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病种之一,高血压患者基数庞大,调查数据[1]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城市,因此关注农村地区高血压人群、提升基层医院诊治高血压的能力非常重要。心血管风险与血压水平成正相关正相关,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患病率也显著升高[2]。人群中危险因素的聚集普遍存在,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的严重程度及数目的增加,呈现血压水平升高的趋势,患高血压的风险也逐渐增高[4-7],因此早期干预,及时治疗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关键。

本研究所采用的耳尖放血和耳穴压豆疗法,为很多早期不愿意服药或者因为各种因素难以坚持服药的高血压人群提供了另外一种治疗途径。中医外治疗法也为高血压期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法,更加凸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人体耳部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因此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能够促使机体各个器官及组织做出相应的反馈。目前耳穴压豆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耳穴压豆不仅能控制血压水平,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减少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9]。耳尖放血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具有消肿散结和泻热止痛等作用[10-11],临床证明其可以降低血压水平[12]。

我们的研究通过把耳尖放血和耳穴压豆疗法联合应用于高血压期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证实了两者可以共同发挥作用,在控制血压方面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中医适宜技术的加入可以更好的改善血压,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另外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眩晕症状可以更早的缓解,笔者认为这与耳部取穴有直接关系,因为耳穴压豆可以对耳部穴位形成强烈刺激,经经络传导,达到调节内分泌及阴阳脏腑功能的目的,如心穴主治神经衰弱;肝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潜阳;肾为气之根,肾穴可以调节脏腑气血;肝肾同源,肝肾合穴,诸穴同治,可平衡阴阳,调畅气血,从而治晕、止眩,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均有改善,说明血压的及时控制对焦虑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观察组的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并无明显优势,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治疗周期短有关,外治法在改善心理状态方面优势并不突出,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需要采取更有效和适宜的方法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这也是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对我们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适时加入中医适宜技术,最终使患者临床获益,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后形成医患和谐的良性循环。

表4 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综上所述,中医适宜技术(耳尖放血和耳穴压豆)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的及时控制,患者的焦虑心理也明显得到缓解,因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高血压病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豆豆”压耳祛小病
“豆豆”压耳祛小病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