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境在中国画中的运用和发展

2022-07-27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纪瑞青

国画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欣赏者物象艺术作品

青岛市城阳区文化馆/纪瑞青

传统的中国绘画艺术,最看重的非意境莫属。形式当然也很重要,但唯有意境才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所谓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用色彩、笔墨、章法等外在语言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或社会形象等的描绘,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所产生的所思所想,经过画家高度的艺术提炼和加工,所能够达到的一种图景和感情相互融合的艺术境界。作者通过所抒发的情感、意志和观念,以感知信息的方式传达给欣赏者,以触动其思想、感染其情绪、激发其情感、共鸣其感受。可以说,意境是判定中国画作品创作所达到的高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根本性的标准。

一、中国画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中国绘画历经千年独有的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感受和意识的艺术体系,从万物的自然生命之美到艺术生命的艺术之美,对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品格都能够起到一种激发和滋养的作用。唐朝诗人王昌龄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的中华美学思想,此后,历代艺术和美学论著多有提及,直到近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进行了专门、系统地论述,为“意境”建立了一个标准。“意”是指所描绘的物象引人遐想超出画面以外的一种心理活动。所谓“意境”,就是画面描绘一种超越有限的自然物象、具体事件和指定场景,对人生、历史甚至宇宙赋予无限的遐思,从而产生的一种富有哲理性的体验和感悟。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的感受与作品中描绘的自然物象所共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就是一幅中国画中所包含的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认知、态度等。所谓“意”,是以情入理;所谓“境”,是赋形达神。而这种情理交融、形神和谐的“意境”,正是作者与作品相互融合、渗透,最终达到人与作品合一的至高境界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极为鲜明的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在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后,形成了不同于任何艺术品种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情致。与之相对应,同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历代传承不衰的、始终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伟大的理论体系。在中国画这一境域内,一幅成功的作品,不是对自然景物主观意义的模仿,而是作者借用自然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境界。艺术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作品的“源”,就是它所反映出来的生活;艺术作品的“高”,就是对现实进行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这种“高”,比现实生活更加典型化、纯粹化、理想化,从而使创作成果达到了一种美美与共、真善交融、虚实相生的更为理想的艺术境界。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美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对意境的追求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流,并因而成为中国画乃至一切艺术门类的重要审美标准,在各个艺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将“意境”这一美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观之,所谓“意境”,就有了超越性、无限性、哲理性和不可言说性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在凡俗的、有限的、科学的、场景的具体畛域内,打破时间和空间关系,游走于现实与历史之间,在有限的物理时空内追求一种生命价值的无限,从而获得一种新鲜的思悟式的美的享受。这样的“意境”是现实人生与精神理念、人类世界与宇宙空间的艺术交换。从欣赏者的角度讲,则是通过对作品意境内涵的感悟而与画家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的过程。在创作与接受的交汇中,通过作品的意境展示,传达出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的真谛。

二、中国画意境美的实现

1.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在绘画历史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以诗歌化的方式表达中国画的意境之美。所谓诗歌化的特征,简而言之就是“画中有诗”。而“画中有诗”具体地说即是诗意在画中的体现。概括而言,就是通过画面艺术而体现出文学语言的意味。这是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植入了画家和诗人丰富的想象和与画面相适宜的感情。在中国古代,画家和诗人使中国绘画与诗歌结合起来,使本已达到相当艺术高度的中国画作品更进一步升华到了诗情与画意交融的极高境界,开拓出了画外之境,这是外国诗歌及绘画所无法具备的。

2.中国画的意境美在于所描绘的画面带有一种超越自然的精神格调和生动韵律。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富有独特审美和哲学气息的中国画。这种美学境界自唐以后成为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之一,它强调天地山川的气势和人与景物的风度韵致,而以生命力和感染力为两翼,在创作中贯彻着自然的气质和自我的生命。一幅“气韵生动”的中国绘画作品,是中国艺术精神与审美特质的体现。画家通过笔墨的浓淡、虚实和线条的粗细、疏密来表现气韵的形态,以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意趣表达而实现整体画面的和谐之美。

3.“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意境之美的重要表现,即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也就是说,画家笔下对自然物象的描绘,并不是追求对客观形象的真实描摹,而是画家对所要表现的物象造型进行一番意象化的取舍加工处理,对繁杂的细节进行概括,对零散的构图进行整体布局调节,融合画家的学识、修养和智慧,从而寄托画家内心的思想情感,并结合各种艺术手段和画家高超的表现技法,体现出自然物象超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效果。简单地说,也就是“写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神”。“似与不似”,通过绘画作品的“似”,来描绘真实生活中的“真”,从而实现艺术作品源自生活而超越生活,升华到“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使欣赏者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实现与作品的共鸣。

三、构建中国画的意境美

1.意境美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体现,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每一幅中国画作品的意境美都要通过合理的展示才能够表达出来,从而达到高于现实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意境美,简而言之,是来自于自然界纯粹、天然而又朴素未经任何加工和雕琢的自然之美。所以,中国画的意境美来源于现实纯真的自然之美。因此,在古往今来的中国画艺术作品中,欣赏者不难发现画家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建筑场景以及描绘人物的服装、配饰和道具等,都来源于画家的生活和现实。画家通过艺术作品,对现实生活中的遇见和感受进行提炼和重新安排,使欣赏者通过画家的艺术作品,感受到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处的社会现状时代背景,从而能够体会到画家感受和意志的独特之处。

2.中国画意境美的产生,是画家通过描述出来的景物,化“实境”为“虚境”,“虚境”升华了“实境”的精神内涵,从而“虚实相生”成为中国画意境美独特的结构方式。在传统中国绘画的技法中,“实”是绘画中所描绘的具体物象和景观,是刻画丰富细致的部分,而“虚”是指画面中稀疏和留白部分,给欣赏者留有无限想象空间。“虚实相生”是中国哲学和传统美学表现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大特色。画家运用笔墨把真境实景和虚境虚景,通过博学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紧密结合起来,使欣赏者如同身临其境地与画家产生共鸣,将画面的意境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3.中国画的意境美是通过描绘物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或者借物抒发画家的情感和意志,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既不是完全直观地描摹事物的外观形象,也不能完全超出生活的现实,二者的关系是统一的。这种对形象的描绘是创造中国画意境中以“境”为开始的,“境”是为了写真景物,而“意”则是在“境”的基础上融入画家的思想感情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象,才能够实现以事物可视的具体外在的表象,来反映画家所要表达的事物内在本质的抽象的内涵气质,以实现“以形传神”“以物言志”。

中国绘画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精粹的艺术品种,画家要实现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就必须要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并且掌握娴熟的造型手段和高超的笔墨表现技法,而且具备丰富的情感和对现实社会敏锐的洞察力,方能展现出画家不拘泥于笔墨,追求精神层面的心灵和自然相统一的意境美,才能够实现创作与意境情景交融、完美转换的艺术境界,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获得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欣赏者物象艺术作品
意象与形象、物象、意境
——“意象”阐释的几组重要范畴的语义辨析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