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膳食疗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2022-07-26李德潮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膳思政精神

李德潮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康养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尤其需要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如何用好专业课程这一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中,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重要课题[2]。本文以“药膳食疗技术”课程为例,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药膳专业知识点,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通过适当的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力图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药膳食疗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3]“药膳食疗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梳理、挖掘蕴含于课程之中的显性及隐性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进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所有课程都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所有教师都应履行育人职责,这对于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药膳食疗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知识、技能目标

“药膳食疗技术”课程是中医养生保健和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如下: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药膳学的基础理论、药性理论、治法理论、配伍原则、药膳特点、药膳应用原则、辩证施膳方法、药膳配方制定方法、药膳制作及烹饪方法等;深化对广西特色药膳知识的认知;具备能为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制定相应药膳配方和制做药膳的技能;具备养生保健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教学方法

根据“药膳食疗技术”课程的特点,立足中医养生保健职业岗位要求,设计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课程项目化教案。在设计过程中,遵循“能力目标、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3个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评价标准和教学活动,确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有序衔接,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好的课程项目化教案,采用“六步教学法”,即情境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实施)—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开展教学。

(三)素质育人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培养其理想信念、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政元素与素材,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职业伦理操守和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技共同发展,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以践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校训。

(四)建设任务

1.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标准与教案

“药膳食疗技术”课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做好中国味道、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医者仁心精神和团队精神为课程思政内容切入点,通过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思政案例,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载体,把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入知识学习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药膳食疗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导思、导学教学资源建设

从“导思—导学—导做”3个层面逐层推进,将相关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具体途径包括:借助“超星泛雅”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借助其他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布置教学任务等;通过设定讨论话题及实施抢答、选人回答、分组任务、播放视频等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等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直观印象,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和勇于创新。

三、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

“药膳食疗技术”的课程思政可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选择课程中适宜开展思政教育的知识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引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二是为了更好地讲解和诠释思政元素,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鼓舞和触动,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采用案例、类比、联想及启发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德育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确保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典型思政案例的实施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药膳是中国优秀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药膳“寓医于食”,既可作为食物,又可作为药物,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助益。药膳具有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功效[4]。课程在教学“药膳学认识”项目内容时,挖掘出的思政点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学文化。例如,教材中提到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药膳配方,具有温中补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导致的腹痛等症[5]。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分析该配方中羊肉甘温入脾肾,能益气补虚,温中暖肾;辅以当归补血和血,佐以生姜祛腥除膻,温中散寒。诸品合用,共奏温中补血、散寒止痛功效,因此适用于妇女产后气血虚弱、阳虚失温所导致的腹痛等证。笔者还引出《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参芪杞子红枣乌鸡汤”这个药膳配方,该配方具有补中益气、固本培元的功效,可用于久病者的康复调理,可达补虚益气,增强体质的效果。通过上述分析和介绍,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医“治未病”核心思想的理解,形成把药膳应用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养生保健中的意识,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学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程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载体,把严肃谨慎、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思政点与专业教育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学习“药膳的配方与应用”内容时,笔者教导学生:要根据中医药膳的药性理论、治法理论、配伍原则,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地选用原料,才能避免食材和药材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保证药膳安全有效;不能只囿于传统的药膳配方,应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个体及其健康状态等,设计出适合其体质特征和满足其具体需求的配方。笔者在此模块中引入“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思政元素,列举中药资源专家刘正宇研究员不忘初心,以工匠精神挖掘、保护、利用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事迹。

在刘正宇采集的30万份药用植物标本中,最珍稀的是一株裸子植物——崖柏。崖柏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一度被宣称已灭绝。1999年,刘正宇带领工作小组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在大巴山区的城口县明中乡龙门村发现了古崖柏树,随后又在咸宜乡葛藤村的密林中发现了高大的崖柏群落。经鉴定确认后,刘正宇和同事在国际权威杂志《林奈学报》上发表论文《崖柏没有灭绝》,向世界宣布:崖柏并没有在地球上绝迹,中国仍存在一定的野生种群。

通过案例教学活动,把思政教育与专业内容有机结合,教育学生要养成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和工作习惯,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3.学习党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教学“药膳的原料认识”内容时,笔者介绍了不同的原料具有不同的养生保健作用,对虚弱体质的人群,应使用滋补性的原料制作药膳。笔者还引入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了照顾3个伤病的小战士,他自制鱼钩,钓鱼给小战士补充营养,帮助他们战胜伤病,最终走出环境恶劣、沼泽遍布的草地,但自己却不幸牺牲。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

该思政元素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将来工作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树立艰苦奋斗、不怕艰难险阻、牢记使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4.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精神

药膳属于食品,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授课时结合“药膳原料认识”项目内容中原料的毒副作用及处理方法等知识点,阐述保证原料安全是保证药膳安全的前提;阐述制作药膳必须选用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原料,或者通过炮制手段去除原料的毒副作用后,才能使用;强调要严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中笔者还介绍了“齐二药厂假药”案和“三鹿奶粉”事件。

在“齐二药厂假药”案件中,罪犯使用了有害物质二甘醇冒充原料丙二醇;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聚氰胺使用量超标。这两个事件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通过列举这些反面案例,使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就树立起不可逾越的食品安全红线的底线思维,避免进入社会后犯错、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损失;引导、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等社会责任。

5.培养学生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食用药膳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常用方法。制作药膳既是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医养生保健人员一项普通的工作。在“广西民族特色药膳”项目的教学中,笔者列举了东汉时期著名医生董奉“杏林春满”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董奉医术十分高明,经常药到病除,但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只要求治好的病人在他门前种杏树。时间长了,他房子周围种上了大量的杏树,这片林被称为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将杏子换取粮食,然后全部用来救济贫民和饥民。

通过“杏林春满”这一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6.培养学生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人和企业都不可能单独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形成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和共克难关、共同进取、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团队,共同参与社会竞争,才能创造新的业绩。在“药膳学基础理论认知”项目教学中,笔者介绍了屠呦呦领取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时的一个事例。

当时工作人员为她准备了座椅,但她觉得自己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和她带领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团队,所以她拒绝坐下,而是站着领奖,现场观众为她送上了热烈而真挚的掌声。

通过这个事例,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7.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民无信不立”,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的观点。一个人没信用,就不能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在社会中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在“药膳制作基本技能”项目教学中,笔者列举了享誉世界的“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衰的例子。

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同仁堂成功的背后是其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作原则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守信精神。

通过这个事例,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实施成效

“药膳食疗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围绕中国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医、药、食的现代应用,挖掘上述内容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等元素融入专业内容中,多维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从而成为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大学生。

该课程通过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形式融入思政元素,改革课程评价方式,丰富课前、课堂、课后师生互动形式等手段,营造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学习氛围,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超星”线上教学平台,课程访问量由教改前不足18万人次增加到教改后的24万多人次;学生的参与活跃度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优良率(80分以上)由教改前的65.3%提高到教改后的74.1%;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的学生评教分数由教改前的95.5分提高到教改后的97分;同行评价分数由教改前的96分提高到教改后的97分。

通过课程思政教改的探索,该课程制定了新的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实现了专业内容与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专业课程在思想深度上跃上新台阶。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思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提炼出了多个思政案例,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了良好借鉴。课程教学团队也获得了校级教学能力微课比赛二等奖,课程同时也获得学校线上线下教改优质课程立项。

结 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课程思政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其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6]。“药膳食疗技术”课程结合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在每一教学模块中,围绕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医、药、食的现代医养应用,挖掘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等元素,并把这些思政元素融入相关专业知识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遵守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掌握从事养生保健工作的职业技能。限于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政治水平有限以及专业案例选取的局限性,该课程的教学还需不断积累与药膳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同时继续完善和调整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医养生保健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药膳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荔枝养生药膳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改善消化不良的两款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