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流行热的诊治及防控

2022-07-26牛金鹏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病牛小鼠疫苗

文│牛金鹏(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牛流行热(BEF)又称为“三日热”,发病后表现为高烧,并在2~3天内消退。该病由牛流行热病毒(BEFV)感染牛引发,症状与牛流行性感冒类似,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口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急促、跛行以及产奶量明显下降等多种症状。该病感染牛群后多数病牛预后良好。但是,由于该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牛群较高的感染率,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重视该病的诊治及防控。

一、病原学特征

BEFV属于暂时热病毒属、弹状病毒科,病毒的基因结构为单股RNA,其直径较大,接近200纳米,基因组长度为14800个碱基左右。病毒粒子主要有两种形态,包括锥形和子弹形,与狂犬病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类似,外部包裹囊膜。该病毒有数个结构蛋白,包括聚合酶交联蛋白、核蛋白、聚合酶相关蛋白、糖蛋白和基质蛋白,其中糖蛋白是抗体的结合蛋白。因此,通常以G蛋白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原,G蛋白外表面有数个抗原位点,其中G1为特异性抗原位点。

由于存在囊膜结构,该病毒对脂溶剂敏感,包括氯仿、乙醚以及脱氧胆酸钠等。BEFV对热的耐受力差,处于56℃环境条件下10分钟或在37℃环境条件下18小时该病毒即可丧失活性。该病毒对酸碱环境较为敏感,在酸性低于pH=2或碱性高于pH=9环境条件下,几十分钟内即可丧失活性。低温条件下,该病毒可长期存活,并保持感染性。采集病牛血液,经抗凝集处理后,在2℃~4℃环境条件下保存一周其致病能力不降低。在4℃条件下,在小鼠脑组织液悬液中保存一个月后其致病能力仍不降低,且毒力不受冻融影响。该病毒于-20℃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并保持致病能力。

二、流行病学特征

BEF可发生于各个品种的牛,包括奶牛、黄牛、水牛以及牦牛。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各类蹄类野生动物血液内广泛存在可以中和BEFV的抗体,据此推断,野生动物可能普遍带毒。部分地区,牛群存在BEFV抗体检测阳性的情况,推测可能存在隐形感染。该病主要是通过非接触性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节肢动物,包括库蠓以及蚊类等,因此该病在阴雨季节比较容易流行。该病存在周期性流行特点,流行周期为数年至十几年,同时该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好发于夏秋季节。该病发生时疫区与非疫区呈现间隔交叉存在的情形,不连接成片,疫情发生时表现为跳跃式传播,该病的传播不受一般地理屏障的阻隔。

三、致病机理、症状及病理变化

1.致病机理。牛机体抵抗力较弱时,BEFV侵入牛体内并增殖,引起牛发病。通过检测牛体内病毒滴度发现,在牛发热的第一天,BEFV即可达到较高的载量,BEFV在白细胞内浓度较高,远高于在红细胞内的浓度。据推测,这一现象是由于白细胞吞噬BEFV导致的,BEFV可以激发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进而引发炎症。该病毒主要在内皮细胞内增殖,损伤组织的各类血管内皮细胞,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BEFV主要在肺、淋巴结以及脾内繁殖,并造成损伤,其中以肺损伤为主。BEFV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水肿,还可导致机体血钙浓度降低、中性粒细胞浓度上升、白细胞浓度下降、血浆纤维蛋白浓度增加。

2.症状。BEFV感染牛机体后,潜伏数日后突然发病,体温迅速升高至40℃~42℃,发热2~3天后恢复正常。有些病牛产奶量明显下降乃至停止,随后出现口鼻分泌物增多、精神倦怠、食欲降低乃至废绝、跛腿行走、关节肿胀、呼吸加快、心率增速等症状。肺部听诊音开始为干啰音,后发展为湿啰音,不同状态的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轻重不同。高产奶牛、体型肥胖的牛、成年牛、公牛表现出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有些牛感染BEFV后迅速死亡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部分病牛出现头部歪向一侧、瘫痪、倒地不起、瘤胃鼓气、反刍停止、便秘、最终死亡。多数病牛表现为单腿或多腿出现僵硬、跛行,母牛出现死胎、流产。

3.病理变化。BEF病牛因症状不同、发病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该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呼吸道黏膜肿胀、充血、有出血点,呼吸道内有大量充满的气泡的渗出物。肺部明显肿大,甚至占据整个胸腔,表现为充血肿胀、充水肿胀或者间质部位充气肿胀,黏膜下大量淋巴细胞积聚。肺部病变主要发生于肺叶处,有时可见到暗红色实质性病变。胃、肠及心脏部位的病变以出血为主,肉眼可见出血点,黏膜充血。心脏有时可见血凝块,胃肠有时发生广泛性出血、卡他性炎症甚至黏膜脱落。肝、脾及肾等器官也可见肿大等病变。关节肿大,有炎性渗出。

四、诊断

根据特殊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实现对该病的初步诊断。如需确诊需对疑似患BEF的病牛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1.病原学诊断。采集患BEF病牛的血液分离白细胞,并接种小鼠脑部,对BEFV进行多次传代,使BEFV的潜伏期不断缩短,毒力不断增强,待传代至BEFV能够使全部小鼠3天内迅速发病死亡时分离小鼠体内病毒,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分别在分离得到的病毒悬液中加入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并注射到小鼠脑部。若注射阳性血清与分离物悬液混合液的小鼠全部存活或者仅个别死亡,而注射阴性血清与分离物悬液混合液的小鼠全部死亡,则说明病牛患BEF。该方法耗费时间长,有一定操作难度,因此,目前往往采用更加简便快捷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 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这些血清学诊断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度。SN包括常量SN和微量SN,适合于大规模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微量SN是目前采用的标准诊断方式。特异性抗体阻断ELISA特异性较好,并且操作简便,常被用于BEF的临床诊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BEF进行诊断,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多种优点。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式,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反转录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技术。RT-PCR是目前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式,该方法操作较简单,灵敏度较好。Real-time PCR更加省时、特异性更好、灵敏度更高。RT-LAMP相较于PCR技术环节更少,并且可以在病牛发病早期进行检测,但是该方法易造成病毒扩散,因此难以广泛应用。

五、治疗

根据患BEF病牛的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呼吸型、消化型和瘫痪型。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表现可以通过补充等渗溶液改善脱水症状,使用抗生素抑制继发感染,使用抗炎药物抑制炎症的发展。针对呼吸型,可以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退烧,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使用广谱类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继发感染,使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补水治疗;针对消化型病牛,给予降温退热、抗炎以及预防继发感染治疗;针对瘫痪型病牛,要经常帮助其每日翻身数次,避免因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坏死。除进行降温退热、抗炎并防止继发感染外,还可以使用葡萄糖酸钙治疗钙血症。

六、防控措施

1.免疫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BEFV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疫苗包括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以及重组型疫苗,重组疫苗主要针对BEFV的G蛋白。牛接种该疫苗后保护期较短,因此疫苗接种后每间隔6~12个月需要加强免疫。发生过BEF的牛,痊愈后获得坚强的免疫,能够抵抗BEFV的再次感染,不需要接种该疫苗。

2.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由于该病为非接触性传播,蚊类等节肢动物是BEF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阻断蚊虫传播,对抑制该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在蚊虫滋生的阴雨季节应停止放牧,改用舍饲,养殖场区内应及时清理积水,饮水器具应定期清洁并进行消毒,养殖圈舍门窗安装纱网,阻止蚊虫进入。

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注重温度、湿度控制,避免环境过冷过热、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引发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饲喂营养均衡的草料,清洁饮水,避免饲喂存在霉变的情况的草料或不洁饮水引发疾病,同样导致抵抗力下降。

猜你喜欢

病牛小鼠疫苗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miR-373通过P2X7R影响抑郁症小鼠行为的作用机制
晚秋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牛病毒性腹泻治疗分析
小鼠大脑中的“冬眠开关”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小鼠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