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及推广模式分析

2022-07-26姚树森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奶量发情奶牛

文│姚树森(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农业农村局)

高产奶牛饲养技术研究及技术应用推广价值如下:其一,营建崇尚科学的奶牛养殖氛围,为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诞生与运用给予支持;其二,提升养殖户专业水平,保障奶牛高产稳产,满足奶制品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其三,通过饲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帮助养殖户解决奶牛高产难题,使之可提高经济效益。基于此,为保障奶牛高产探析饲养技术及推广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产奶牛概述

高产奶牛为本地母牛、纯种荷兰牛高代杂种,长期选育成为我国乳用牛品种。据统计,我国荷斯坦牛约为300万头左右,各胎次产奶量约为6360千克,乳脂率为3.56%,以305天计良种牛产奶量约为7022千克,同时产量不断提高。奶牛生产关键一环是发情鉴定,奶牛在配种、妊娠、产仔后方可产奶,理想繁殖周期为一年产一胎,每胎泌乳共计305日。对于产量较低的奶牛来讲可适当压缩胎间距,适宜胎间距为340~390天,泌乳期为280~330天,适宜配种期为产后60~110天。经验表明,胎间距过短产奶量会受到影响,胎间距过长将减少奶牛的终身产奶量,若奶牛失去生产能力将会被淘汰。据统计,因不孕症淘汰的母牛占比约为26%,因健康问题而被淘汰的母牛占比约为42%。基于此,奶牛高产需加强发情鉴定,以免出现牛群漏配、产仔间隔延长、增加饲养成本、繁殖率降低等消极现象。鉴定奶牛发情的主要方法为观察法,超90%的母牛会站立发情,有60%左右的发情母牛会在早晨爬跨,有10%及30%分别在中午、晚间爬跨,早、中、晚进行观察并记录,若有三次发情的表现则说明可以配种并能提高受胎率,压缩空怀天数及产仔周期,达到提高繁殖率及产奶量的目的。

生病是影响奶牛高产的原因,如乳房炎、子宫炎等,这就需要养殖户做好奶牛疾病防控工作。以乳房炎为例,可接种疫苗防治有关疾病,乳房炎疫苗可有效降低奶牛得隐性乳房炎的概率,在肩部注射疫苗,共3次,每次5毫升,按照疫苗注射间隔周期合理使用,达到防控奶牛乳房炎的目的。用乳头药浴的方式治疗奶牛乳房炎需在临产前或停乳时开始,每天1到2次,泌乳奶牛挤乳后药浴1次,将次氨酸钠、洗必泰、过氧乙酸、碘伏等溶液按照特定比例调制好后供牛奶药浴。治疗奶牛乳房炎还可使用抗生素结合使用中药的疗法,内服云苔子,依据奶牛的重量给药,通常为250~300克,亦可内服几丁聚糖,将15克药物拌在每日的精料中并分两次投喂,用药疗程为6~8日,继而通过治疗与防控奶牛常见疾病助其高产。

二、高产奶牛饲养技术

1.合理规划牛舍。牛舍尽量背风、朝阳且位于较高地势,最好“坐北朝南”,保障每头牛活动空间为3~5平方米,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以免浪费牛舍建造成本。根据高产奶牛数量划出活动场地,在周围安置饲料槽、饮水槽,满足高产奶牛饮食需求。

2.选养优质品种。奶牛品种直接影响产奶量,荷斯坦奶牛是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原产于荷兰,在我国与黄牛杂交,经过长期选育成为乳用牛品种,其乳脂率约为3.56%,日均产奶量约为23千克,主要分为南方型、北方型两种,经过繁衍与培育,产奶量在不断提高。

3.优化饲养环境。为使高产奶牛能保持产奶量稳定,需保障其活动空间较为卫生,以免感染细菌或病毒并患有各类疾病,如奶牛乳房炎、酮病等。这就需要优化饲养环境,为高产奶牛准备柔软的垫料,保障活动空间充足,及时清理圈舍杂物,减少蚊蝇滋生总量,净化圈舍空气。在清理圈舍时需将细沙铺在靠近外部卧栏的地方,在内部卧栏铺橡胶垫,同时需及时清理粪便,通过优化饲养环境降低奶牛患病率,助奶牛高产稳产。

4.紧抓饲养要点。在饲养时需树立多元化意识,主体为青粗料,精料要适量,长期平衡提供多汁青绿饲料,夏季要提高日粮营养含量,保障饮水充足,冬季日粮需营养丰富,添加能量型饲料,饮水温度为12℃~16℃,在喂养过程中严格遵循先粗后精、定时定量、少量多次、以精促粗的原则,不可给奶牛吃霉变、冰冻或残留毒素的劣质饲料。饲养需具有差异性,针对犊牛来讲,需尽快断奶,通常在2~3月断奶,逐步添加青粗饲料,要保障饮水清洁且充足;对于围产期牛来讲,需精心饲养,注意产后、产前15日的营养配比,以青干草为主,适量添加精料,合理减少槽渣类饲料,生产后的母牛要喝干净的温水,其中添加2千克红糖、1.5千克麸皮、少许食用盐,分娩后头两日需喂养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从第三日起增添精料,增量约为每日0.5~0.8千克,严控青贮、块根饲喂量;对于泌乳盛期奶牛来讲,需喂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保障奶牛食欲较好,尽量吃饲草料,可自行食用青干草、青贮料,精料与奶料比例为3∶1;泌乳中后期产奶量减少,饲料喂养与之前基本一样,在奶量明显减少时需适当的控制饲喂量;对于干奶期的奶牛来讲,需严控精料总量,主要饲养粗饲料,适当添加矿物质饲料。

在饲养过程中需注重夜间管理,实践证明夜间饲养管理与奶牛产量成正比。通常在晚上10点添加草料且需适量,以免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清水需足量,为的是助高产奶牛恢复体能并增强抗逆能力,夜间可用荧光灯照明,时长为14小时左右,促进奶牛新陈代谢,饲料消化率、运用率随之提高,继而提高产奶量。夜间需安静,以免奶牛受到惊吓。高产奶牛夜间会用趴卧位休息且时间较久,为不影响产奶量需铺上软草,这还可降低高产奶牛患病概率。在夜间养殖户需加强观察,关注奶牛发情、反刍、休息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精确记录观察结果,为缩短奶牛空怀期并防控疾病提供依据,达到通过饲养管理助奶牛高产的目的。

三、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模式

1.政府主导,提高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有效性。通过对当前高产奶牛饲养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规范化饲养不到位、饲养管理依靠人力、饲料质量参差不齐等是影响奶牛高产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应用政府主导的饲养技术推广模式,从宏观出发,引领区域性高产奶牛养殖业朝着规范化、集成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创建示范园区,制定饲养标准,颁布帮扶政策,使养殖户乐于聚合在一起共享饲养资源,以免出现高产奶牛疾病防控难、牛舍空间浪费、技术传播存在壁垒等消极现象。政府还需对高产奶牛品种引入、饲料加工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以免养殖户因采购劣质饲料而影响奶牛产量。政府部门可集结各村社加强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宣传,使养殖户能逐渐改变陈旧观念,注重科学饲养与高效管理,使养殖户饲养技术水平能不断提升。

2.养殖户主导,调动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积极性。养殖户真正意识到高产奶牛饲养技术应用价值之所在是调动其推广有关技术积极性的关键,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及其他机构能帮助养殖户解决具体问题,如牛舍环境优化问题、饲料配比问题、发情监测问题等,做到技术传播以人为本,以攻克基层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难关为指向,制定合理的、实时的饲养技术推广方案,例如在防治高产奶牛乳房炎时,可采用印制宣传手册的方式,助养殖户明晰疫苗接种、乳头药浴、抗生素及中药联合治疗等方法的可行性,还需提高基层兽医帮扶有效性,面对养殖户有问必答,实现引领养殖户主动使用高产奶牛饲养技术的服务目标。兽医可教养殖户一些实用的饲养知识,如通过观察奶牛精神状态了解其是否处于发情期、疫苗肩部皮下接种方式、晚间饲料管理方法等,这些知识及技能需具有简单易懂且利于操作的特点,以免因高产奶牛饲养技术难度过大而被养殖户所排斥。

3.专业小组主导,赋予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持续性。在规范化养殖奶牛过程中,专业人员指导极为重要,这就需要在各区域加强高产奶牛饲养技术研究的同时由专业小组主导持续优化并推广有关技术。例如,各地区可创建产教研一体化模式,专职院校、企业、兽医、行业专家等需成立技术推广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制定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推广方案,从饲料配比、夜间管理、饲养环境优化等角度切入加大基层研究及创新力度,同时在扎实的理论支撑下开展试点活动,基于政府帮扶政策及福利政策调动养殖户参与试点活动的自主性,消除养殖户运用高产奶牛饲养技术的顾虑,这说明高产奶牛养殖技术持续推广需多模式交融,仅凭某个模式很难提高有关技术推广的综合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产奶牛饲养技术有效应用及大范围推广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需在了解高产奶牛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牛舍,选养优质品种,优化饲养环境,紧抓饲养要点,在专业小组主导、政府主导、养殖户主导的技术推广模式加持下有效利用饲养技术并实现奶牛高产目标。

猜你喜欢

产奶量发情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荷斯坦牛泌乳速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中甸犏牛的产犊季节、泌乳期分布及产奶量变化规律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奶牛吃草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
《奶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