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探讨
2022-07-26李加柱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文│李加柱(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升高,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量与质量随之提高,使得养殖业的规模日益扩大。而生猪的养殖周期较长,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原的侵袭,出现不同的疾病,其中以腹泻最为常见,严重影响肉猪的健康与肉质的安全,损害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猪养殖人员来说,要加强对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全面了解其发病的原因、特征,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确定科学的养殖密度,来提升猪只的免疫力,从而确保生猪养殖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猪养殖的效益,推动猪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猪腹泻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1.发病原因。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猪腹泻疾病的发病往往是因为生猪的养殖环境、喂养不当所致。也就是说,当养殖生猪的环境不符合标准,或者建造的猪舍不规范,加之饲料的搭配不当、卫生的防护不到位等情况,都会引起猪腹泻疾病。尤其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因生猪长期圈养,缺少户外活动,其自身的免疫力较低,再加上喂食搭配不合理,误食有害的腹泻物质,或者饲料冰冻、霉变等,都会导致生猪被病菌侵袭而出现腹泻,并且传染整个养殖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危害严重。
经研究发现,猪腹泻疾病是由于受到病毒、细菌及一些寄生虫的影响,出现腹泻的疾病。其潜伏期较短,通常在2~3天内便会传播给猪群。
2.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患有猪腹泻疾病的母猪,死亡率相对较低,而仔猪的死亡率却高达90%。当猪只感染腹泻后,其粪便的颜色出现明显的变化,并伴有恶臭味、腥臭味,其仔猪的粪便中存在没有消化完全的凝乳块。往往患病的初期,病猪表现为腹泻、短暂性的呕吐,通常腹泻为水状、黏糊状,同时伴有肛门失禁,逐渐出现脱水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猪的体重开始减轻,弓背疼痛且营养不良,并且体温升高后迅速降低,部分的病猪还会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全身的皮肤颜色为青紫色。当经过病理学检查后,发现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肝部位肿大、有淤血。
二、猪腹泻疾病的类型
1.细菌性腹泻。当猪只的身体内遭受细菌的侵袭,便会出现内部肠道系统的感染,损坏猪的肠道黏膜。在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是引发猪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且细菌的滋生不易肉眼可见,所以通常不经意间便会导致生猪被细菌侵害,出现腹泻。
2.病毒性腹泻。引起猪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德尔塔冠状病毒与轮状病毒。其中轮状病毒是导致腹泻疾病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当被轮状病毒感染,人与动物都会患有腹泻病。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会破坏猪的消化系统,通常集中在春秋季节易于滋生,初期病猪感染会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发生脱水的情况,14天左右的猪崽被感染后具有较大的死亡风险,并对第一次感染的个体造成巨大的危害,症状显现速度快。14日龄内的新生幼猪感染后在12~24小时出现呕吐、水样腹泻情况,排泄物多呈现黄色,同时带有强烈的臭气,短时间内快速消瘦,直到脱水而死。成年肉猪感染后的24~72小时出现水泻,排出的粪便为灰褐色,于7天内停止腹泻,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流行性腹泻是因为猪群生活的环境差、温度较低,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具有极高的发病率。
3.寄生性腹泻。由于寄生虫包括蛔虫、球虫和烟虫等寄生在猪的身上而引发其腹泻,对生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4.副伤寒性腹泻。因为沙门氏杆菌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长时间存活在干燥、太阳照射的环境以及粪便内,并可在零下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活性,不耐高温,对消毒剂比较敏感。当猪只感染沙门氏杆菌,便会出现副伤寒性腹泻,其潜伏的时间不稳定,有数天到几个月不等,不仅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还会导致肠黏膜的坏死。通常传播方式为排泄物、母婴接触感染所致。
三、猪腹泻疾病的有效预防措施
1.合理饲养。饲养的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到猪的健康。因此,想要预防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就要加强对猪群的饲养管理,不仅要保证饮水和饲料的安全,还要确保其洁净程度与质量达标,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对生猪的用水进行适当的调节,适宜喂养的温度为20~25℃,夏季天热可供给凉水,但切忌为冰水,避免内外温度差而刺激生猪的肠胃发生腹泻,而冬季温度低,要为其提供温水,保持水质的干净。
饲料保存时要避免与地面接触,需架空超过10厘米,同时保持环境通风、防止霉变的发生。另外,养殖人员要根据猪只的生长周期,科学的配比饲料,确保营养的均衡,以少食多餐的原则来提升其消化能力。并且针对生猪的体质适当的添加营养物质,来增强生猪对病菌的抵抗力,由此降低猪腹泻疾病的发生率。而且,养殖人员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安排专人定期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
2.优化环境。环境是导致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猪养殖场地内,要坚持日常消毒、杀菌,确保猪群生长状况良好。同时,养殖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换进行清洁工作,比如冬季每周1~2次、夏季2~3次,如若出现疾病可一天一次,持续一周,并且要将感染的病猪隔离,实行分群管控。比如,猪只经过保育专舍、肥猪出栏的阶段之后,所使用的区域先空置1周,进行消毒、灭菌,猪群进入到猪舍前也要灭菌,一周1~2次。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猪腹泻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母猪生产前、后分别注射大肠杆菌疫苗,调节生猪的肠道平衡,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当母猪在生产阶段中,可采用注射二联苗的方法加以预防。同时当幼猪断奶、转移圈舍前,可以为其适量的补充微量元素,食用母乳可促使幼猪的抵抗力提升,避免其在幼儿阶段感染腹泻疾病,从而达到科学的预防效果。
4.猪腹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1)停食法。在猪腹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停食法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治疗手段,适用于中毒引起的腹泻疾病,比如饲料霉变、有毒等。通过停食法,能够避免霉变与有毒饲料继续进入到病猪的体内,同时利于有毒物质快速的排出。但是在这一过程,要注意禁止早期使用止泻药,避免出现闭门留寇的现象,而且要选择合适的解毒药物,实施对症治疗,比如阿托品、葡萄糖与美蓝等。
(2)驱虫法。当病猪出现慢性的腹泻、精神萎靡且日渐消瘦,生长迟缓等症状,同时伴有虫体随粪便排出体外的症状,就可以采用驱虫法治疗,对猪粪进行镜检,如若发现大量的虫卵,可使用盐酸左旋咪唑、敌百虫和阿福丁等药物治疗。
(3)抗生素疗法。通常抗生素治疗适用于病原生物导致的腹泻,其传染性较强,所以利用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抗菌类药物、呋喃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并对病猪隔离、封锁和消毒,对猪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4)补盐液法。当猪腹泻疾病发生后,猪机体便会失去大量的盐分、水分及糖分乃至其他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猪的生长发育,严重可威胁其生命。其中脱水导致仔猪死亡,主要是因为猪体的电解质紊乱,所以便可以采用补盐液法治疗,成分为葡萄糖、碳酸氢钠、氯化钾与氯化钠,可发挥调节酸中毒、补水、平衡电解质及补充营养的作用。具体方法:在1000~1500毫升的水中,加入25克的补液盐,由病猪自由的饮用或者灌服,一天四次。如若病猪的症状较轻,剂量可以控制在50~80毫升,如若病猪的症状中度,剂量可控制在20~100毫升,如若病猪的症状严重,剂量可控制在100~300毫升,并于4~8小时内服用完毕。
(5)中药疗法。取80克的金银花、120克的蒲公英、50克的苦参、100克的穿心莲、100克的白头翁、25克的黄连、60克的黄芪、60克的连翘及60克的川穹,水煎后灌服,一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效果,对病猪的抵抗力、免疫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猪腹泻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生猪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给猪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全面了解猪腹泻病发生的病因、传播的途径,以便拟定科学高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对出现猪腹泻病的病猪及时、对症的治疗,保证猪群的健康最大程度上减少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推动猪养殖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