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针疗法联合多重微乳活性成分治疗难治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2022-07-26叶瑞雅涂罕灯苑凯华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4期
关键词:微乳微针黄褐斑

叶瑞雅,涂罕灯,苑凯华

(1.广州紫馨整形外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2.广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黄褐斑(chlosama)属于皮肤科常见疾病,好发于更年期女性的面颊、前额和上唇部等部位,多为不规则棕色或浅灰棕色的色素沉着。目前黄褐斑的常规治疗中以激光及药物导入治疗最为常见,尽管激光治疗黄褐斑已取得肯定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仍有多数患者症状未缓解。现联合微针治疗方案已得到十分广泛的认可,已证实微针联合药物治疗如氨甲环酸能够减轻黄褐斑色度,患者满意度较高。然而单一用药具有局限性,效果并不明显,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病情康复,无法有效根治或减缓难治性黄褐斑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应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多为单一或单纯复配成分,且其长期稳定性和吸收效率尚无有效验证,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分别采用微针导入多种活性成分配比制作而成的微乳体与单纯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难治性黄褐斑,以评估微乳体系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紫馨整形外科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60例难治性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6.58±3.82)岁,病程6~15年,平均病程(6.47±4.68)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9.68±4.92)岁,病程5~13年,平均病程(7.17±4.29)年。两组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2010年修订稿);②经过4次以上治疗均无明显改善或自述无明显改善(含加重);③治疗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药物等其他方法治疗。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中止治疗或更换方法者;②联合其他疾病,如褐青色痣、白癜风或黑病变等;③合并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瘢痕体质、糖尿病和(或)合并有单纯疱疹、肝病等传染性疾病者;④不配合临床随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氨甲环酸(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30,规格:5 ml∶0.5 g)联合微针滚轮(海南科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治疗,取5 ml氨甲环酸配合滚针;观察组使用复方微乳药物联合微针滚轮治疗(海南科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琼械20202140042,S型),其中复方微乳包含透明质酸、左旋维C、光苷草定、谷胱甘肽、马齿苋提取物、熊果苷。治疗前清洁患者面部皮肤,留取正面及左右两侧45°照片(佳能相机,EOS M200),用利多卡因乳膏(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5 g/支)表面麻醉40 min,清洁麻药后消毒,进行微针导入药物治疗,采用1.0 mm滚针,面部皮肤无序滚动,以皮肤微红稍微出血点为宜,同时涂氨甲环酸溶液(治疗剂量5 ml)或复方微乳药物(治疗剂量50 ml)于黄褐斑处。治疗后敷贴透明质酸液体敷料15 min,嘱患者注意保湿防晒。两组患者均每隔1个月治疗1次,共3次,每次治疗前均留取正面及左右两侧45°照片存档,治疗3个月后行疗效判定。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MASI评分、主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1 MASI评分 由3位主治及以上职称的皮肤科医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MAS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前后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参照Kimbrough-Green等制定的MASI(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计算公式进行评定,以皮损面积、色沉均一性、颜色深浅作为评价指标,评判标准:①皮损颜色深度(D)+颜色均匀性(H)评分:分别为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及4分(极重度);②黄褐斑面部皮损面积可分为前额(F)30%、右面颊部(MR)30%、左面颊部(ML)30%、颏部(C)10%4个部分。根据皮损分布在4个区域的比例进行评分(A):分别为0分(无)、1分(<10%)、2分(10%~29%)、3分(30%~49%)、4分(50%~69%)、5分(70%~89%)及6分(≥90%)。MASI=F[0.3A(D+H)]+C[0.1A(D+H)]+ML[0.3A(D+H)]+MR[0.3A(D+H)]。黄褐斑患者MASI评分总积分0~48分,MASI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

1.4.2 主观临床疗效 由患者进行主观评价,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①痊愈:消退面积≥90%,色斑颜色基本消失;②显效:消退面积≥60%,色斑颜色明显变淡;③有效:消退面积≥30%,色斑颜色变淡;④无效:消退面积<30%,色斑颜色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如实记录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疼痛、红肿、水疱,色素加深、色素脱失、瘢痕等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MAS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2、3个月黄褐斑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MAS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主观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观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不易治疗且容易复发的色素障碍损容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影响因素多且较为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性激素、色素代谢异常、皮肤血管因素等有关。复杂的机理使得临床治疗方案较多。氨甲环酸是临床上推荐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一线用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和纤溶酶原-纤溶酶系统,干扰黑素细胞代谢和转运,从而达到改善黄褐斑的治疗目的。但已有研究认为,该药单一使用临床效果一般,因此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应运而生。唐华明等研究发现,多药物配合可提高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然而多数药物治疗均以氨甲环酸为主展开,可能存在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对机体组织产生刺激作用,且有案例报道其可引起胃肠道不适、经期异常或注射处暂时红肿等不良反应。

针对光甘草定联合左旋维生素C、马齿苋提取物和熊果苷的多分子复配的联合治疗报道研究较少,水溶性分子光甘草定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明显的抑制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由基,通过抑制黑色素及活性氧的生成,从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及炎性反应;左旋维生素C可还原多巴醌,并与酪氨酸酶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减少黑素的生成;谷胱甘肽与酶的含铜活性位点结合直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马齿苋提取物具备抗炎作用,特别对于黄褐斑的炎性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而油溶性药物分子熊果苷略溶于冷水,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生成途径,具有减少黑素生成的作用。本次临床使用多种活性药物复配,采用“鸡尾酒疗法”微乳技术,使得水性和油性药物混合充分,更容易被机体吸收,通过微针导入,治疗操作简单、高效且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针对MASI评分的开展了为期3个月追踪评估,两组治疗后2、3个月黄褐斑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底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可能与氨甲环酸的代谢时间和单一作用路径有关,而混合配比中马齿苋提取物可以抑制微针创伤后炎症反应,修复皮肤屏障,这可能改善长期黄褐斑的预后效果。维生素C、光甘草定和熊果苷能则阻断黑色素表明观察组的生成,改善患者皮肤状况。同时观察组主观评价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认可度更高。通过微针导入,对表皮角质层造成轻微损伤,破坏了基本皮肤屏障,增加药物渗透率,也加快皮肤毛细血管血流,增强药物吸收。另有研究表明,湿敷可增强皮肤水润度,通过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水分子扩散渗透,从而扩张皮肤角质层“砖墙”结构,加大皮肤角质细胞细胞孔隙,促进氨甲环酸的渗透,因此针对难治性黄褐斑治疗除了可以通过多重机制分子联合作用,也要关注治疗中促进药物手段,如微乳化、湿敷等。

本研究报道结果反映观察组可促进难治性黄褐斑的色斑淡化,但因观察随访时间不足,无法进一步观察其复发情况,而黄褐斑复发往往与其皮肤屏障功能的缺失相关,其复发机制更为复杂,中医学认为黄褐斑是全身机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治疗中宜注重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综上所述,两组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并未出现治疗后色斑加重情况,微针导入治疗多重活性物质的微乳化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佳,可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黄褐斑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微乳微针黄褐斑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逯俭运用微针强通法治疗项痹经验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翻白草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微针疗法在中风后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