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纪录片发展的创新——以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和《闪亮的记忆》为例

2022-07-26谢莹

声屏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纪录片中国共产党记忆

□谢莹

2021 年,适逢“建党百年”,重大题材党史纪录片产量颇丰,并且佳作频现。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和《闪亮的记忆》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揭示大道理,以小物件回顾感人故事,展现鲜活的伟大建党精神。其中,《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每集8 分钟,用100 个历史故事,讲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100 个重要事件,形象反映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视角,采用短小精悍、观众喜爱、易于传播的短视频方式,生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是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

《闪亮的记忆》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创作,湖南省委宣传部参与指导,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湖南卫视承担节目制作,旨在通过红色文物背后的真实故事,用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方式,弘扬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励广大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坚定跟党走,为实现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每集5 分钟,通过珍藏在博物馆中的“革命文物”,在浩瀚的史料中搜寻先烈们存留下来的个体记忆,让文物背后的“牺牲”“承诺”“使命”与“信仰”再次鲜活,向观众讲述一段段直击人心的革命往事, 重新点亮那些震撼人心的记忆。

与以往传统人文历史纪录片相比,这两部微纪录片全景回顾了历史时期的众多影像资料,将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精深。采用沙画、手绘动画艺术手法,表现形式不但新颖,而且能迅速将观众带进故事,更加利于视频的传播和共鸣。同时,还调动多平台资源实现融合联动,推动了节目的播出频率,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力。

多维度真实还原历史故事

无论什么类型的纪录片都是在讲故事,怎么讲好过去发生的故事,打破时空局限将历史和现在进行转换,是有技巧的。文献记录和影像资料无疑是研究当代历史最有力的重要史料,以此为基础再现历史的恢宏,不但具有极大的价值,也是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最形象的画面内容。加之人物扮演和场景搬演等形式,更加有助于让观众更加理性、客观地了解过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历史背景为背景,让观众有较强的代入感。

文献记录与影像资料巧妙结合。《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搜集和遴选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并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委党史研究院搜集到一批宝贵的史实资料。这些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弥足珍贵,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档案、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全景再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光辉历史。

例如,第一集《亢慕义斋》中,开篇第一个镜头映入观众眼帘的是100 年前的8 本德文原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书的封面上清晰可见一个蓝色的印章——亢慕义斋图书,紧接100 年前的8 本德文原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李大钊带领北京大学进步青年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始末细细道来,再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的合影照片,通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精炼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与历史必然,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心怀人民、矢志不移、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

恰到好处的影像资料使用,不仅深化红色故事的教育主题,也烘托了环境气氛,有着格外重要的作用。《亢慕义斋图书——德文原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这一鲜为人知的文献资料,可以激起观众的观赏兴趣,挖掘“旧”资料的内涵,发现“旧”资料的价值,通过精心的甄选史料,通过电视的艺术加工手法,使得原有的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发挥较大的历史价值和作用,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力,将历史的变迁和发展逐一展现,突显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的艺术感染力。

情景再现与人物扮演相互融通。 过去历史事件中一些重要的情节和人物用传统纪录片的方式来记录比较困难,通过情景再现、人物扮演、场景搬演等手法追述历史,不仅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历史引发深入思考,而且更具可看性和故事性。《闪亮的记忆》寻找了20 件满怀革命先烈热烈情感和具有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传递一物、一情、一段革命往事,让观众感受历史温度,感悟先烈精神。例如第七集《半条被子》中,讲述1934 年10 月底,湖南省汝城县当地村民对陌生的红军队伍充满了警惕,在民团、清乡队的蛊惑下他们纷纷藏进山里。沙洲村的徐解秀因为要照顾襁褓中的儿子无法上山,只能忐忑地躲在家里。深秋寒夜,大雨滂沱,徐解秀为3 名躲雨的女红军打开了房门。3 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家,看到徐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女红军临走时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影片运用人物扮演和场景搬演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再现历史故事,既推动了《半条被子》的剧情发展,又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具有观赏性。简短的故事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让观众深深感受到3 位女红军留下的军爱民、民拥军、水乳交融的鱼水情谊。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和《闪亮的记忆》都将文献记录与影像资料巧妙结合,将情景再现与人物扮演相互融通,大大增强了两部微纪录片的真实性、可信性和权威性,同时全景回顾历史事件,将主题思想表现得更加精细、深入。

强化叙事表达,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随着手机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兴起, 如今全民都乐于参与微纪录的创作,视频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日益大众化、普及化,给微纪录片的生产带来了更多契机,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影片更有感染力。

宏观叙事与生动细节巧妙结合。《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各集虽体量短小,但结构紧凑、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为了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人物、事件和场景,该片还采用了沙画等多种丰富的表现形式,一幅幅沙画仿佛能够瞬间将观众带回到那段历史岁月中。例如,第二集《老渔阳里的秘密》将当年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张东荪等一批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们在上海法租界里一条石窟门弄堂编辑《新青年》的故事,第十一集《井冈星火》讲述1927 年湘赣秋收起义之后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的历史事件都以沙画的形式予以展示,其表现形式不但新颖,而且能迅速将观众带进故事,更加利于视频的传播和共鸣。

同时,该片把宏观叙事与生动细节巧妙结合起来,既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和奋斗历程,又将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生动讲述,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作品的吸引力、深刻历史内涵。例如,第十集《南昌城头的枪声》中,既描述了1927 年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新组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决定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召集中央紧急会议讨论决定大革命失败后的新方针等历史背景,又通过人物扮演、场景搬演还原南昌八一起义前夕会晤讨论场景,将那场点亮中国革命前途的战斗再次展现于观众眼前,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沙画由于背面打光,画面的明暗对比强烈,加上沙子的特性是无形又可以有形,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图画将故事串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连续性场景中,几秒钟的故事更迭变化,表现力很强,美妙神奇的艺术创作手法,强化了《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叙事表达,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艺术创作与叙事手法相辅相成。 纪录片较为传统的拍摄手法是说教式的讲述, 对于审美追求越来越高的观众和网民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受众心理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故事化往往也是把双刃剑,它给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纪录片开始不断创新,大量使用各种新颖手段来增加作品的故事性。

《闪亮的记忆》运用手绘动画的形式直接在画板上绘画、上色,最后合成动画。它虽然没有电脑动画那么光滑,但粗糙的线条感、手工感,更能表现纪录片故事里的人物感情,极具吸引力。黑白色调的搭配和画面设计的独特使纪录片中的镜头产生时代的美感,富有诗情化的历史眷写出了革命者持之以恒复兴中华的爱国之心。例如,第一集《求索之路:坚韧的信念·真理的味道》手绘动画中,展现了主张教育救国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三顾茅庐邀请陈独秀任教,一张普通的藤椅陪伴青年精英李大钊为革命奋笔疾书,语言学家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吃粽子时误将墨汁当红糖水。

黑白影调的手绘动画为革命者们增添美感,大量的小景别画面绘出了蔡元培等待陈独秀的谦卑、李大钊英勇就义的勇敢、陈望道废寝忘食的刻苦,打破了平铺直叙的常规叙事手法,在美感中提升革命者的爱国之心,感召无数个爱国者为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例如,第三集《最后的嘱托:致母亲书·“箱”思之苦》讲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年轻的共产党员陈觉和赵云霄夫妇双双被捕。他们知道面对的必然是死亡,可这时,妻子赵云霄已怀六甲。陈觉、赵云霄夫妇临刑前写下遗书,和这个世界告别时,陈觉才21 岁,赵云霄23 岁。赵云霄临行前给女儿写下遗书:“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曾经的历史画面通过手绘动画形式予以再现,将赵云霄的人物动作和神态细节表现得更加细腻,新颖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有较强的代入感,那段难忘的记忆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只会历久弥新,给予当代青年强大力量,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和《闪亮的记忆》皆以静态叙事美学讲好革命历史故事,高清、高品质影像有电影般的精良质感。沙画和手绘动画两种形式都对过往历史进行情境再现,营造逼真精致的氛围,故事性强声画冲击力强,人物情感故事触动观众心底,引发观看者的共鸣,同时也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全媒体联动,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调动多平台资源为节目传播提供服务, 实现融合联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互动,不但推动了节目的播出频率,而且还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力。

全媒联动拓宽传播面。微纪录片时长短、内容精炼,传播的指向性明确。《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这种100 集的故事内容虽然相对独立,但观众的关注度颇高,也可以让观众任意选择空间较大,也更适应受众的传播。相对于电视、电影的单向传播,网络平台互动性较强,看过作品的观众纷纷留言,与创作者交流、分享观看心得和感受。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积极发力全媒传播、移动优先,率先于江苏卫视落地播出,并陆续登陆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哔哩哔哩等主要视听网站以及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传播格局。多个媒体都通过首屏首页焦点图、建党百年专区推荐等方式对该片进行重点宣推。

江苏卫视客户端荔枝新闻APP 以专区形式对该片进行了产品化宣推,其中包括节目正片、切片短视频、相关新闻等内容以及党史知识小课堂、物件里的红色记忆等“划重点”“拓展题”板块,受到不少网民关注和喜爱。节目获得收视口碑双赢,产生强烈反响,观众纷纷留言:“这个节目让我详细、系统地了解了党的光荣历史”,“节目让我们明白了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风雨雨,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契合融媒特色增强互动。20 集系列纪录片《闪亮的记忆》,于2021 年7 月3—18 日每晚在CCTV9 纪录频道播出,并在央视频同步上线。从一物读取一人,从个体审视群体,从片段一窥时代,于细微处见真章。《闪亮的记忆》既符合当下影视节目日趋短小精悍的趋势,又着力精准,传递了动人的情感和平凡英雄们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定,是一部微纪录形态的佳作。

全片从策划创意到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多,行程数万公里,摄制组奔赴国内多座博物馆,深入采访了革命烈士后代,经反复挑选与深入挖掘,确定了20 个红色故事,并邀请国内一批党史专家权威指导把关。系列片追求一流水准,精心打磨作品,努力打造一部赓续革命血脉、生动讲好红色故事的纪录精品。影片收官当晚,在微博平台上,《闪亮的记忆》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已经超过7726.4 万,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讨论。其中针对《写满信念的锦幛》这一集主人公、红军张世全发起的全网寻人活动,更是引起网民广泛关注,话题“寻找红军张世全下落”登上微博热搜榜。

微纪录片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 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全媒体联动有助于微纪录片的内容生产,拓宽了收看的受众群体面,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增强了互动性、服务性,从而增强影片内容的的可视性。

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众多纪录片,不断加强影片的叙事结构,创新表达形式,再现峥嵘岁月中的难忘记忆和红色爱国精神。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 年》和《闪亮的记忆》结合当下青春化语态,深度挖掘党史故事看点,从而受到众多年轻网民的关注,以党史文化为主线,调动一切能够感染观众的元素,将理论以艺术手法表现,引领广大观众学习党史、牢记国史。

猜你喜欢

纪录片中国共产党记忆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