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鸟行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基于“护鸟行动”的游戏案例
2022-07-25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幼儿园陈芳婷
■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幼儿园 陈芳婷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的课程论。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活的书、活的教材。如何实践陈鹤琴先生的课程理念,让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成为幼儿“活的教材”,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
在一次户外自主游戏中,孩子们发现奄奄一息的一只小鸟:“它是不是死掉了?小鸟看起来好可怜啊,小鸟的妈妈会很伤心的……”这只生命垂危的小鸟引发了孩子们的议论。小鸟能活下来吗?孩子们会为这只小鸟做些什么?带着对小鸟命运的关注和孩子们如何反应的好奇,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跟踪观察。通过观察,我深切感受到了孩子们所具有的人文情怀,也看到了他们在大自然中为了护鸟而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为他们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而欣慰。
一、了解幼儿心理需求,及时支持幼儿开展护鸟方式的科学探索
教师顺应幼儿的心理需求,积极鼓励幼儿将护鸟之情转换为护鸟行动,即保护小鸟的生命,为小鸟做一个安全防风网。在幼儿探索护鸟的方法时,教师也非常注意倾听和解读幼儿的需要,并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回应幼儿科学的实践探索活动。
【片段1】小簸箕+稻草垫子能护鸟吗?
户外游戏开始时,昊昊看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鸟说:“快来看呀,有只小鸟。”孩子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小鸟怎么不动了?它是不是死掉了?”“小鸟好可怜呀!”“小鸟的妈妈会伤心的!”瑾瑾好奇地问:“小鸟怎么会死掉呀?”昊昊回答道:“我猜可能是刚刚出生的小鸟被大风从鸟窝里刮下来的。”涵涵问昊昊:“鸟窝在哪里呢?”昊昊说:“我也不知道呀,要不我们一起去找鸟窝吧!”几个小朋友兴奋起来,他们像侦探一样四处查找。找到鸟窝后,涵涵说:“小鸟肯定从这个鸟窝里摔下来死掉的,那还会有小鸟摔下来吗?”经过一番讨论后,大家决定用刚才装小鸟的小簸箕当鸟窝摆在树下:“我们要保护小鸟咯!”护鸟行动由此而生。
鸟窝在大树木屋上,孩子们将小簸箕围着大树摆成一个圈。瑾瑾看了摆好的小簸箕说:“这个(簸箕)太硬了,小鸟掉下来会摔死的。我觉得用软垫子放在上面就应该没事啦!”说着,瑾瑾就招呼大家一起去拿稻草垫子。瑾瑾将稻草垫子铺满小簸箕后松了一口气:“这样小鸟掉下来就没事了。”涵涵听了瑾瑾说的话,立马开始研究小鸟从树上掉下来的轨迹。她用手从树的一端滑落下来,比划着看看小鸟能否掉到稻草垫子里。一旁的昊昊抬头看了看:“鸟窝这么高,摔在稻草垫子上还是会死怎么办?”瑾瑾锁紧眉头,大家也愣住了。我在一旁轻轻地提议:“要不我们做个小实验吧。我去找一个小玩具当小鸟,从树上丢下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涵涵听见我的提议兴奋不已:“好啊,我这就拿梯子去。”
实验开始了。涵涵扶好梯子,昊昊爬上梯子将玩具丢到稻草垫子上,看到玩具摔成了两半,涵涵惊呼:“哎呀,它死了。”昊昊说:“我们再来一遍吧。”我在旁边建议道:“试试从低一点的位置丢。”果然第二次实验玩具掉下来时完好无损。孩子们从两次小实验得出结论:鸟窝和地面的稻草垫子距离太远,不能保护小鸟。
观察分析:我园户外场地比较大,一颗颗大树横穿在沙水池中,营造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活动中,孩子们看到沙水池中奄奄一息的小鸟产生了恻隐之心,主动将情感上的抒发转移到行动上,自觉想办法保护其他可能会掉落的小鸟。孩子们首先想到的是用小簸箕来护鸟,可是瑾瑾对小簸箕太硬能否保护小鸟产生了质疑,于是联想到用稻草垫子做缓冲,这是幼儿已有经验的一种迁移。但铺好稻草垫子是否能真能保护好小鸟,是昊昊的质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判断。通过实验,幼儿知道了要缩短鸟窝和地面的距离,小鸟掉下来才不会受伤。小实验愈发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让护鸟行动又继续富有挑战地开展下去了。
【片段2】“变高”的小簸箕和蒲团垫哪个能护鸟呢?
在梯子上的昊昊突发奇想,他将所有小簸箕一个个摞起来做实验。可是这次玩具还是摔成了两半!涵涵心疼地叫道:“碎啦,碎啦,还是死掉了。”昊昊觉得还是因为“(簸箕)太硬了……”护鸟行动停滞下来,孩子们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了。但昊昊没有放弃,他拿来一个蒲团垫在摞起的簸箕上。为了引起旁边其他两个小朋友的注意,我故意大声问道:“昊昊,你为什么要拿这个垫子上来呀?”昊昊回答我:“因为我想把这块铺好一点。”昊昊将蒲团垫铺满后问瑾瑾:“这样铺上去是不是比刚才铺的要高一些了?”
蒲团垫“小实验”开始了!昊昊将玩具丢到垫子上,玩具还是摔成了两半……看到大家很沮丧的样子,瑾瑾回头看了看沙池里挂着的绳子:“我们可以用绳子试试,用绳子把垫子挂高一点就可以啦!”大家很赞同瑾瑾的想法,于是回班取绳子。
观察分析:结合第一个小实验的经验,幼儿对护鸟垫的高低和软硬度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当第一个实验失败的时候,昊昊立马将小簸箕叠高,缩短距离。当发现不仅有高低的问题,还有软硬的问题时,他自主寻来不仅软而且有点厚度的蒲团垫子做护鸟材料。从这个环节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有很强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自主寻找材料的意识。这种反应得益于在前期“家家酒”自主游戏中幼儿曾用过蒲团这个软垫,这次是其已有经验的折射。当“变高”的簸箕和蒲团垫都不能保护小鸟时,瑾瑾提出利用绳子提升高度的解决方案。材料“绳子”的加入很好地支持他们换一种思路继续探索。
【观察片段3】“网子”+稻草垫子能护鸟吗?
拿了绳子孩子们回到大树下开始讨论。瑾瑾想单独绑一根绳子,可是一旁的昊昊否定了:“没有用的。”我问他:“你有不一样的想法?”昊昊想了想说:“可以把绳子绑在一起,没有缝隙的那种。”我补充昊昊的想法:“你想用这个绳子绑成像没有缝隙的稻草垫子,对不对?”昊昊回答:“对。”我接着问:“那怎么编呢?”昊昊说:“我们把绳子量好长度,然后绳子从柱子这里开始绑……”听完昊昊的想法,大家开始齐心协力“织”起了网子,但因为网眼太大了,昊昊担心地小草莓(玩具)会从中间的缝隙掉到地上摔成两半。”涵涵挥了挥手:“我想到了,我觉得可以把稻草垫子挂上面,我们的小鸟就会软软地掉下来了。”昊昊听到高兴地竖起大拇哥:“是的,是个好主意!”他们将稻草垫子铺在绳网上,问题又来了:绳网占满了大树周围的位置,不能用梯子做实验了。昊昊提出建议:“我们在一边将玩具扔到稻草垫子上,看会不会摔坏。如果玩具分开了,就等于小鸟死掉了;如果没有分开,就等于小鸟就没死,那我们的护鸟行动就成功了!”
大家期待的实验开始了,只看见草莓玩具稳稳地落在稻草垫子上,没有破!瑾瑾鼓起掌说:“成功啦!成功啦!”小朋友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实验成功了!”
观察分析:上述案例中,幼儿质疑用绳子编织的网子缝隙过大,这样会导致小草莓(玩具)会从稀松的绳子缝隙间漏下摔成两半,就达不到护鸟的效果。幼儿能自主发现问题,也能通过推测发现新的问题,让我看到他们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其后,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做法,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他们结合上一环节的游戏经验,想到用稻草垫子来解决“四周空隙过大”的问题,最终获得了护鸟实验的成功。
案例中,看似极为寻常的护鸟实验,却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现象,隐藏着巨大的教育契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幼儿社会性发展就在这点点滴滴的护鸟行动之中得以实现。
二、总结游戏价值,梳理教师支持与回应策略
(一)游戏活动的价值
“护鸟行动”的产生,让我看到幼儿除了有解决问题的智慧,还有坚持探索的精神。幼儿不断摸索有用的护鸟方法,即使遇到困难也没有气馁。他们能独立思考、推测问题、迁移经验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幼儿自由选择与探索的机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捕捉到游戏中幼儿偶然出现的行为或点子,生成有价值的系列探索活动。
1.在探索行动中实现了爱鸟的情感迁移。这是由一件偶然性事件引发的游戏。幼儿在自然环境里看到奄奄一息的小鸟,他们对小鸟的同情和心疼并未止于发发感慨,而是用实际的护鸟探索行动来体现,反映了幼儿热爱生命、善待生灵的美好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习得了护鸟的科学方法。幼儿在不断的科学实验过程中,找到了最好的护鸟方法。第一步,幼儿首先设想用簸箕和稻草垫子来护鸟,通过实验发现鸟窝和稻草垫子的距离太远,无法起到保护作用。第二步,幼儿将小簸箕摞起来,但发现簸箕太硬,也不能保护小鸟。第三步,幼儿找到新的游戏材料——蒲团垫子,却发现垫子不够高,亦不能保护小鸟。第四步,幼儿用绳子“织”网,可“织”眼过大,仍然无法起到保护作用。第五步,幼儿在网上面加稻草铺垫,成功解决了护鸟问题。护鸟方法的探究一开始并不顺利,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探索行动。他们在不断用新材料来做实验,在不懈努力下,最终找到了最好的护鸟方法。这个探索过程让幼儿习得了科学有序的探究方法:发现问题、推测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经验。看似深奥的科学探究却在融入游戏之后,不仅满足了幼儿情感的抒发,又帮助他们获得了成功护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教师支持与回应策略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支持与回应策略,通过梳理,罗列如下表。
游戏材料稻草垫子解决办法幼儿利用将玩具从高处丢到垫子上的实验进行验证。幼儿发现距离的高低来对护鸟效果有影响。“变高”的簸箕问题与分析问题:用稻草垫子能保护小鸟吗?分析:幼儿缺乏相关经验。问题:簸箕能保护小鸟吗?分析:簸箕很像小鸟的窝,可是和稻草垫子搭配在一起却不能保护小鸟幼儿将簸箕叠高,再次做实验进行验证。簸箕太硬了,无法起到保护作用。支持与回应策略1.提升生活经验支持策略。幼儿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终于找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采取将不同的材料混合搭配在一起的方法来保护小鸟。
蒲团垫子幼儿铺满蒲团垫后,再次做实验进行验证。距离鸟窝太远,无法起到保护作用。网子+稻草垫子问题:用蒲团垫能能保护小鸟吗?分析:结合游戏经验,蒲团垫比较厚也很软,比较适合用来做保护垫。问题:幼儿用“织” 好的网子能保护小鸟吗?分析:幼儿迁移经验,却发现同样有缝隙过大的问题。结合上一环节的游戏经验,铺上合稻草垫子再次做实验验证。将稻草垫子盖上网子就没有缝隙了。2.心理支持策略。教师用言语、表情给予幼儿更多的心理支持,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3.材料支持策略。满足幼儿对各种材料探索的需要,适时生成与调整游戏的新玩法。
(三)游戏活动改进方向
1.增加相互讨论的机会。在游戏环节中组织一场讨论,让瑾瑾、涵涵和昊昊邀请其他同伴一同参与护鸟行动中来,让幼儿“群策群力”想出更多的护鸟方法。
2.添置更多适宜的材料。在幼儿从地面到空中的护鸟探索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更多低结构和高结构的材料,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相信能大大提高游戏的趣味性,提升幼儿深化探索的欲望。
专家点评(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敏)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该案例运用自然教育理论,做了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反映出教师能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游戏行为。主要亮点如下:
1.关注幼儿发出自己的声音。该案例以幼儿自主、自发的护鸟行动为切入点,引发了一系列的护鸟科学探索活动。看似简单的幼儿自主游戏,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引领幼儿在游戏中成长的鲜活案例。整个游戏过程,幼儿表现虽然是稚嫩的,但幼儿的情怀和行动却又是宝贵的。案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以护鸟行动作为幼儿发展的契机,努力去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幼儿经验的多元触发,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对保护小鸟的心理需求,让一个偶发事件成为引发幼儿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媒介,值得为之点赞。
2.关注幼儿享受亲身的体验。将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幼儿护鸟行动之中,将科学探究活动循序渐进地融入幼儿护鸟过程之中,可以说,本次护鸟行动非常符合5—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在护鸟的科学探索活动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动手实验等过程,也充分体现出幼儿游戏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幼儿在“大自然”的游戏情境和氛围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因此习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保护小鸟的方法,最终取得护鸟行动的成功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相信这样的游戏体验会让幼儿终生难忘。
3.关注幼儿尊重生命的情感。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教育从幼儿开始。案例中,幼儿通过自主游戏的方式开展护鸟行动,他们珍惜每一个生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小鸟,他们的护鸟行动难能可贵。在护鸟过程中,幼儿表达了热爱动物、保护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情感十分宝贵。案例中,教师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或简单的说教及标语口号等来开展生命教育,而是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觉保护幼儿园里的小鸟以及小鸟生存的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美美与共,真正地将生命教育贯穿到幼儿游戏过程之中。我们坚信,这样的游戏才是真正意义上幼儿的游戏,是真游戏,幼儿从中获得的经验,也必将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该案例获得湖北“好课堂”幼儿园优秀案例二等奖、武汉市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指导教师:张敏(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红英 (武汉市蔡甸区教育局)、刘爱华(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幼儿园)。扫描上面的微信二维码即可观看游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