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根治术对胃癌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2-07-25陈林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我院

陈林

·临床研究·

腹腔镜下根治术对胃癌的治疗效果研究

陈林*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新密 452300)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根治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第1 d、术后第5 d的白介素-6、 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及应激反应,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下根治术;胃癌;应激反应;并发症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由胃内壁细胞生长失去控制形成,具有高死亡率、发病率的特征[1]。多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对于早期的胃癌患者,临床常采取根治性手术治疗。胃癌根治术又可以称为胃癌治愈性切除术。该手术是将病变组织和受转移的淋巴结以及周围浸润组织同时切除。常规胃癌根治术属于开腹手术,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大,手术难度较低,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并且机体由于受手术创伤的刺激,致使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进而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影响患者的恢复进度[3]。随着医疗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得以提升。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已被逐渐运用于胃癌的治疗当中。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胃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52±6.59岁;病变部位为:胃窦部20例,胃体部17例,胃底-贲门部5例;根据胃癌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20例,Ⅲ期15例。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73±4.25岁;病变部位为:胃窦部19例,胃体部18例,胃底-贲门部5例;根据胃癌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16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皆符合均符合胃癌相关诊断标准[4],并经临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确诊;进行胸、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在我院影像学、临床资料完整,且经资料匹配;患者及其家属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症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衰竭者;经影像检查高度怀疑存在淋巴结转移者;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本研究或依从性差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开腹根治术:患者入室后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行全麻,于腹部正中线作一切口,切口沿胸骨剑突至脐部下3 cm,入腹后对患者腹部情况进行探查,将胃部动静脉结扎,对胃周围淋巴结予以清扫,并切断肝左右三角韧带和迷走神经,再行胃全切或胃大部分切除,留置引流管,缝合伤口,术毕。

1.2.2 研究组

研究组予以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入室后取仰卧位,进行气管插管行全麻,行四孔法穿刺,于脐下置入气腹针并构建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Hg,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肿瘤位置,将大网膜、横肠结、胃结肠韧带剥离,对淋巴结予以清扫,于腹中线剑突下方,取6 cm左右小切口,进行标本切除以及消化道重建,留置引流管,缝合伤口,术毕。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止血等治疗,术后两天内禁食、水,两天后予以流质饮食。必要时复查站立位腹部平片及血常规等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除数量、肠蠕动恢复时间等。

1.3.2 应激反应

于术前、术后第1 d、术后第5 d抽取患者5 mL静脉血,3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浆,置-20℃保存。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1.3.3 并发症

观察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肠梗阻等。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腹腔镜下根治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腹腔镜下根治术改善应激反应

两组术后IL-6、CRP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研究组术后第1d、术后第5 d的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腹腔镜下根治术减少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9.05%)(P<0.05),见表3。

表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D,n=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对比两组手术前后IL-6、CRP水平(±SD,n=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与同组术后第1 d相比,&P<0.05。

表3 并发症(例(%),n=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5]。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因此绝大多数胃癌患者在肿瘤进入进展期才出现症状而就诊,此时只能通过采取外科手术或化疗,但治愈率低,且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胃癌的治疗常用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诱发机体发生应激反应,造成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导致手术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6],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更能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肠蠕动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手术用时更短暂,手术创口更小,加之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视野清晰且可观察术中难以暴露的部位,因此可有效减少对血管与黏膜的的误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关研究证实,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应激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炎性因子水平的上升。而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术后IL-6、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可能与腹腔镜下根治术对患者肠道刺激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少有关。此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其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胃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

1 王政强, 王春.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疗效比较[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0, 37(4): 386-390.

2 马军兴, 刘振军.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 25(8): 567-570.

3 辛晓昆, 姜永, 周茂旭,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0, 23(8): 645-648.

4 钱晨, 杨丰, 徐英杰, 等.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上海医学, 2019, 42(5): 263-268.

5 左婷婷, 郑荣寿, 曾红梅, 张思维, 陈万青. 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J]. 中国肿瘤临床, 2017, 44(1): 52-58.

6 张焱辉, 李靖锋, 唐俊,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应激、免疫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2): 150-153.

(20225-24)

陈林,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甲乳、下肢血管、腹壁疝胃肠等临床研究,Email:chenlin20210615@163.com。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