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临床疗效
2022-07-25刘莉郝欣
刘莉 郝欣
(承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河北 承德 0670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是指非酒精和其他已知的伤肝因素(药物损伤、病毒感染等)所致,与代谢相关的脂肪性肝病〔1~3〕。相关实验证明,NAFLD与炎症反应和肝脏脂肪变性有密切联系。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机体脂代谢功能逐步降低,往往伴有脂代谢紊乱、高血糖、肥胖等问题,脂肪易在肝脏内蓄积,是发生NAFLD的高危人群〔4〕。NAFLD临床表现主要为弥漫大泡性脂肪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在临床上并无特效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肝细胞保护剂、调血脂药物、抗氧化剂等,但是治疗效果皆不够理想〔5〕。近年来,中医在治疗NAFLD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已有研究证明,针灸治疗脂肪肝,不仅能够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还具有降血脂的功效〔6~8〕。有文献证实,肠道与肝脏联系密切,肠道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失调及菌群移位等导致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NAFLD的病情。为益生菌制剂治疗NAFLD提供了理论依据〔9〕。本研究拟分析针灸结合益生菌对老年NAFLD患者的治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NAFLD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41例,女9例,年龄60~81岁,平均(76.1±11.2)岁,体重指数(BMI,27.91±7.56)kg/m2;脂肪肝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体感腹胀38例,纳差31例。对照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60~82岁,平均(75.8±10.8)岁;BMI(28.09±8.23)kg/m2;脂肪肝程度分级:轻度10例,中度25例,重度15例;体感腹胀39例,纳差28例。纳入标准:(1)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0〕;(2)年龄≥60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脂肪肝;(2)有药物禁忌证者;(3)合并其他疾病不能停药者;(4)依从性较差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NAFLD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行低脂饮食嘱托其禁酒,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治疗期间不行另外治疗方案。在上述基础措施上,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取穴:三阴交、足三里、丰隆、中脘。每周针灸3次,每次留针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国药准字S10950032,生产商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治疗,口服胶囊每次4粒,2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价:根据患者报告结果(PRO)疗效评价方式,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等基础项目指标用以计算BMI,BMI=体重/身高2。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11〕。(2)肝脏超声: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肝/脾CT比值≤1.0判定为脂肪肝。评价标准:0.7 1.4疗效评判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MI恢复正常数值,各项生化指标显示正常,CT值>1.0。显效:临床症状缓解,BMI、生化指数得到改善,肝/脾CT比值显示脂肪肝减轻。有效:临床症状、BMI、生化指数、肝/脾CT比值显示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BMI、生化指数,肝/脾CT比值无改变。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1两组BMI和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两组BM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腹胀、纳差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BMI、临床症状比较 2.2两组肝/脾CT比值比较 观察组轻度有效例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度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表2 两组肝/脾CT比值比较〔n(%),n=50〕 2.3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AST、ALT、TC、TG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IL-22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2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肠道菌群比较 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葡萄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5 两组肠道菌群比较 2.6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47例(94.00%);痊愈1例(2.00%)、显效27例(54.00%)、有效19例(38.00%)、无效3例(6.00%)〕高于对照组〔38例(76.00%);痊愈0例、显效16例(32.00%)、有效22例(44.00%)、12例(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P<0.05)。 2.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心电图和肾功能均在正常数值范围内,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目前,NAFLD已成为全球肝病的首位病因,如得不到有效治疗,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衰竭〔13〕。现今,NAFLD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有效的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抗氧化剂、胰岛素增敏剂和肝细胞保护剂等,但并没有一种为NAFLD的特效药。已有动物实验证明,针刺可以通过下调大鼠肝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PEBP)-1c和肝X受体(LXR)-a蛋白表达水平,从而降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水平,减少肝脏中的脂质蓄积〔14〕。且有临床研究证明,针刺治疗在肝脏血清酶学、血脂及肝脏影像学改变方面的疗效显著〔15〕。IL-6、TNF-α是致肝细胞损伤的关键炎性因子,针刺能够下调NAFLD病程中肝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肝细胞的炎性反应〔15〕。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减轻NAFLD患者肝细胞的炎性反应,结果与以往文献相一致。 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和代谢有密切联系,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加速NAFLD的发生发展〔16~18〕。有关文献指出〔19~21〕,NAFLD患者肠道菌群表现为葡萄球菌、肠杆菌等需氧菌增多,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厌氧菌减少。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肠道中失衡的菌群,从而减少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减少肝脂肪变性〔22~24〕。本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的应用,能够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减少肝细胞脂肪积累,改善肝脏功能,与以往文献结论相符。同时证明针灸结合益生菌对老年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针灸治疗,其通过平衡肠道中的菌群,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及肝细胞的炎性反应,减少肝脏中脂肪的堆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可以为临床联合治疗NAFLD患者提供方便有效的方案及数据支撑。 综上,针灸联合益生菌治疗NAFLD比起单纯针灸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可应用于临床治疗NAFLD。2 结 果
3 讨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