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研究※
2022-07-25骆彩燕
赵 亮,张 燕,骆彩燕
(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恶性肿瘤患者日益增多。《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新发的癌症病例数为406.4万例,癌症死亡病例241.4万例,且2000—2016年我国癌症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严峻,也是当前我国医疗领域不得不重视的问题[1]。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如何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通过辨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其分布特点,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新思路,以期为制订有效的体质调理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12例。男63例,女49例;年龄20~93岁,平均(60.28±13.00)岁;肿瘤类型:消化系统18例,呼吸系统34例,泌尿生殖系统3例,血液系统2例,乳腺癌16例,卵巢癌5例,甲状腺癌7例,其他27例。肿瘤TNM分期:Ⅰ期25例,Ⅱ期20例,Ⅲ期35例,Ⅳ期3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2]中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有影像学支持;患者愿意配合体质调查。
1.3 排除标准 危急重症者;需要对病情保密者。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方法 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中的问卷[3]对患者进行逐一询问,并填写、计分。问卷采用纸质形式,课题组成员经统一培训,明确问卷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统一性指导语说明填写要求。对患者及家属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
2.2 调查工具 包括两个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该表由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病程、日期等基础资料。②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包含8种偏颇体质问卷和1种平和体质问卷。问卷中每个条目包含5个选项:没有或根本不、很少或有一点、有时或有些、经常或相当、总是或非常,分别计1、2、3、4、5分,其中平和体质带星号题目为反向计分,即没有或根本不、很少或有一点、有时或有些、经常或相当、总是或非常,分别计5、4、3、2、1分。问卷填写完成后依次计算出原始分和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数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2.3 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 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进行判定[3]。①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②平和体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判定为“基本是”;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否”。兼夹多种体质者,取得分最高的体质作为主要体质。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恶性肿瘤分期与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63例(56.25%),女49例(43.75%);年龄20~93岁,平均(60.28±13.00)岁,高发年龄为60~69岁。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1,P=0.959>0.05)。见表1。
表1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3.2 主要体质类型分布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平和质15例(13.39%),偏颇体质97例(86.61%)。偏颇体质中以阳虚质最多,为30例(26.79%);气虚质其次,为23例(20.54%);再次为痰湿质和血瘀质,均为13例(11.61%)。男性主要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女性主要体质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特禀质、湿热质。女性患者气郁质排序较男性明显靠前。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分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7,P=0.024<0.05)。见表2。
表2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性别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例(%)]
3.3 恶性肿瘤分期与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使用Kruskal-Wallis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和血瘀质在Ⅱ、Ⅲ和Ⅳ期出现频率较高,恶性肿瘤不同分期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000,P=0.406>0.05)。见表3。
表3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期与主要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例)
3.4 体质兼夹情况 统计主要体质和次要体质的兼夹情况,结果显示,以阳虚兼夹气虚最为多见,阳虚兼夹血瘀和气虚兼夹阳虚次之。见表4。
表4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不同体质兼夹出现频次(次)
3.5 各体质类型出现总频次分析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各种体质类型(包含主要体质、次要体质、倾向是体质)出现总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平和质、特禀质。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出现总频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57,P=0.149>0.05)。见表5。
表5 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各体质类型出现总频次分布情况[次(%)]
4 讨论
中医中没有恶性肿瘤的病名和系统、分期的划分,故本研究尝试从传统中医入手,以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三因制宜”理念的体质学体系,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期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的最常见体质是阳虚质,兼夹体质以阳虚兼夹气虚、阳虚兼夹血瘀和气虚兼夹阳虚多见。这与历代中医文献对肿瘤形成的观点基本一致。传统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源于机体阳虚,无力推动水液和血液运行,导致寒湿瘀凝结而成瘤。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阳化气,阴成形”。张介宾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说明阳气不足是有形病理产物形成的原因。《外证医案汇编·乳岩附论》认为“正气虚则成岩”,明确了“岩”(即今之肿瘤)的产生与正虚有关。《景岳全书·积聚》曰:“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说明积聚(即今之肿瘤类疾病的统称)的产生与脾肾阳虚有关。笔者也曾在《经方温化发微》一书中提出“寒湿为诸病之源”“病多寒湿,法当温化”等观点[4],也是基于阳虚体质论述疾病成因。郭威堂等[5]认为肿瘤的发生与阳虚体质密切相关,从阳虚体质易伴随阳虚、气郁、痰浊、水湿等方面探讨与肿瘤的关系,并通过临床案例佐证阳虚体质与肿瘤的关系,指导中医临床。吴晓晴等[6]认为阳虚寒盛,兼夹气虚,导致血瘀,正气不足,日久乃生癌毒,四者杂糅成积聚。朱广辉等[7]以阳虚为病机,在恶性肿瘤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温化方法,防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取得较好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体质是阳虚体质,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不良生活习惯影响[8]。睡眠是补充阳气最好的方法,而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有熬夜的不良习惯,长期熬夜最伤人体阳气;其次,空调的普及应用,长期低温会加重人体阳气受损。②岭南独特气候影响[9]。本研究患者多来自岭南地区,岭南全年日照较长,平均气温偏高,终年以炎热气候为主,少有严寒,根据阳气四季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岭南地区一年四季阳气耗散太过而收藏不及,故其民多阳虚体质。③岭南饮食习惯影响[10]。岭南居民尤其是沿海地区居民,进食海鲜较多,且喜食纯味不放生姜,海鲜多性寒,久食易伤人体阳气致阳虚体质。④受错误养生理论误导[11]。岭南人长期受“湿热论”误导而凉茶文化盛行,凉茶中多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物,长期饮用易伤人体阳气;其次,近年流行饮蒲公英茶和服用安宫牛黄丸,殊不知蒲公英和安宫牛黄丸乃清热解毒之品,最伤人体阳气。⑤高龄影响[12]。人体阳气随年龄的增长逐步衰减,从本研究中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看,40岁以上患者共102例,占总病例数的91.07%,这也充分说明了恶性肿瘤患者确实存在阳虚体质。
目前,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专家的重视。如戴红芳等[13]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辨体辨证治疗一定时间后,患者临床症状、体液免疫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体质辨识调养对该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纪立秋[14]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发现在辨病辨证基础上,结合体质辨识,可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辨治思路。曾铃俨[15]针对肿瘤患者的体质进行个性化干预,对治疗和康复也有明显效果。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基数不大,研究病例一定程度上受地域限制,未对恶性肿瘤进行详细的系统及分期划分等。本研究作为该课题的初步研究结果,必将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药体质干预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