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信县玉米纹枯病发生特点分析

2022-07-25李菊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田块病株纹枯病

李菊芳

(威信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威信 657900)

玉米纹枯病(Corn sheath blight)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1],一般情况下,可造成玉米减产10%~20%,严重时可高达35%以上。威信县由于自然条件适合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生产上常年发生危害,自然损失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为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结合生产实际,对当地玉米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应用性研究摸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2011—2020年,玉米乳熟期,玉米纹枯病病情稳定后,对威信县玉米田块进行调查,并收集2011—2020年威信县7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资料。

按照自然环境,分为河谷区(海拔800 m以下)、半山区(海拔800~1200 m)、山区(海拔1200 m以上)3种地理类型,每种类型随机抽样100块田,调查田块玉米纹枯病发病率,并随机抽取10块田,调查病株率、计算病情指数(简称病指)。

每块田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0株计100株。

1.2 分级标准

植株发病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发病部位在第4节位以下叶鞘上,茎秆无或有极少病斑;3级:叶鞘上发病部位达第4~5节位,或茎秆上病斑高度发展到第4节位;5级:叶鞘上发病部位达第6~7节位,或茎秆上病斑高度发展到第5节位;7级:叶鞘上发病部位达第8节位,或茎秆上病斑高度发展到第6~7节位;9级:叶鞘发病达到第8节位以上,或茎秆上病斑高度达第7节位以上。

病田分级标准。0级:病指在1.0以下;1级:病指在1.1~2.0;2级:病指在2.1~10.0;3级:病指在10.1~20.0;4级:病指在20.1~30.0;5级:病指在30.1以上。

发生程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轻发生):2级以上田块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下;2级(中等偏轻发生):2级以上田块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1%~10.0%;3级(中等发生):2级以上田块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1%~20.0%。4级(中等偏重发生):2级以上田块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20.1%~40.0%。5级(重发生):2级以上田块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0.1%以上。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病田率、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并用软件Excel 2017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病田率(%)=(发病田块数/调查田块总数)×100;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该级发病株数×相应病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级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威信县病害发生分布

病害在全县均有发生。以病田率看,2011—2020年威信县年平均病田率为55.9%,年均发病面积4573.99 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19.7%。

从表1可见,威信县每年病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11—2020年平均病株率为46.6%,病指为15.71。不同地理类型,病害发生情况有所不同,3种地理类型间,病害发生程度有明显差异,表现出病害随海拔降低而显著加重的趋势。以病指看,病害由重到轻依次是河谷区、半山区、山区。与河谷区相比,半山区病指下降2.81,下降率15.3%,山区病指下降5.29,下降率28.7%;山区较半山区,病指下降2.48,下降率15.9%。2011—2020年的10年间,玉米纹枯病重发生年份为1年,占10%,偏重发生2年,占20%;中等发生4年,占40%;偏轻发生3年,占30%。总体上看,全县为3级发生,达中等程度。

表1 2011—2020年玉米纹枯病病情普查

2.2 温度、湿度与病害发生程度的关系

威信县玉米播种期多在清明节前后。据多年观察,玉米纹枯病在抽雄后开始表现症状,玉米灌浆期病害迅速蔓延,大喇叭口期以前,病害很少发生,7月是病害扩展关键时间段。2011—2020年,7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气象值及病害主要指标见表2,将主要发病指标与温度、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t测验。由表3可见,温度、湿度对病害发生都有明显影响,均表现正相关关系,各项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以t值看,温度与病田率、病株率、病指、发生占种植比4项发病指标平均t值为7.3028,湿度与病田率、病株率、病指、发生占种植比4项发病指标平均t值为10.8710,平均t值湿度较温度增加3.5682,增长48.9%。表明,湿度对病害的影响大于温度。

表2 2011—2020年7月气象及病害主要指标

表3 气象及病害主要指标t测验

3 讨论

3.1 发生特点

(1)自然条件适合病害发生。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繁殖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5~30℃[2],温暖、潮湿利于病害发生。威信县年降雨量900~1100 mm,降水丰富;在玉米生长季节,最热月平均气温23.2℃、平均相对湿度74.5%,接近最适温度条件;常年气候温暖多湿,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很少出现极端高温的天气过程。温度高、雨水偏多年份病害发生重,如重发生年的2013年,当年7月平均温度25.2℃,平均相对湿度85%,主要气象条件适合病害发生;而病害最轻的2011年,7月平均温度22.3℃,平均相对湿度67%,气象条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害发生。

(2)病害流行频率高。总体上看,病害流行频率处于较高水平。对2011—2020年的病情普查资料整理结果显示,其间,中等以上发生程度为7年,占比为70%。

(3)低海拔地区病害重。根据田间调查,全县各地病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随着海拔降低,病害加重。河谷区重于半山区和山区,一般半山区重于山区。这与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也会下降,从而对病害有一定抑制作用有关。

3.2 防治建议

防治工作上,应结合当地生产条件,重视病害预警,加强田间监测,进行防治区域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应用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技术,避免单一防治措施防效不理想,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危害损失。

(1)选用抗病品种。选育、引试、推广抗病品种。在无高抗品种的情况下,现有品种可选用较为耐病的扎单202、西山70、贵单8号等,并注意多品种搭配布局,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生态、环保多重效益。

(2)清除病残组织。冬季清除田间病残体,土地深翻;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叶鞘,带出田间集中处理,减少初侵染和再侵染菌源。

(3)加强田间管理。氮磷钾配合使用,控制氮肥使用量;开沟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清除杂草,增强通风透光性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害发生,提高玉米植株耐病能力。

(4)实行玉米育苗定向移栽。高密度栽培利于病害发生,应合理密植,栽培密度应在3.75万株·hm-2以内。

(5)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措施。应用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措施,移栽前对病田进行土壤处理,推荐采用穴施方法,较撒施、条施均可以降低农药用量。发病初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施药,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降低危害损失。应用集成防止技术措施。单一的防治措施并不能取得高效的防治效果,应采用集成技术系统处理。

猜你喜欢

田块病株纹枯病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