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2-07-25朱自芬王爱明柏廷钰柏灿丽易丽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穗数全生育期尿素

朱自芬,王爱明,柏廷钰,鲍 婕,柏灿丽,易丽华

(峨山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峨山 653200)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约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味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绿色健康的优质稻品种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满足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提高优质稻产量,摸索总结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特开展优质水稻不同移栽密度试验,为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香软米“云粳37号”。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选择峨山县小街街道由义社区由义村三组何秋农户责任田,海拔1530 m,前作为除虫菊,土壤类型砂壤,肥力中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4.6 m、宽2.9 m,小区面积13.34 m2,小区间走道30 cm,重复间走道40 cm,四周设有保护行。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级差3万穴·hm-2,每穴基本苗3苗,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处理1,21万穴·hm-2;处理2,24万穴·hm-2;处理3,27万穴·hm-2;处理4,30万穴·hm-2;处理5,33万穴·hm-2;处理6,36万穴·hm-2;处理7,39万穴·hm-2。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3月28日播种,秧田播种量900 kg·hm-2,采用旱育秧育苗,播种21 d施尿素225 kg·hm-2,用敌磺钠(敌克松)、氯溴异氰尿酸交替预防青枯病、立枯病2次。5月1日移栽,秧龄33 d,移栽密度按设计方案实施。大田施肥采用氮肥后移新技术,即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2.5∶2.5∶2.5∶2.5的比例均衡施氮,全生育期施尿素480 kg·hm-2,移栽前1 d施基肥,田耙平后,施尿素120 kg·hm-2、普钙4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移栽8 d后施分蘖肥,施尿素120 kg·hm-2、硫酸锌30 kg·hm-2;移栽45 d施促花肥,施尿素120 kg·hm-2、硫酸钾75 kg·hm-2;移栽60 d施保花肥,施尿素120 kg·hm-2。用“异丙甲·苄泡腾粒剂”防除稻田杂草1次,用废弃细烟叶防治红线虫1次,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防治稻飞虱1次,用蚜绝+禁飞、春雷霉素防治病虫害各1次,适时灌水,9月2日收割。

1.5 调查方法

试验记录主要生育期,调查农艺性状,成熟后取样考种,产量为各小区实收晒干重量。观察记载标准参照《云南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测记载项目与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最高茎蘖数处理7最多,为606.0万苗·hm-2;其次是处理6,为528.0万苗·hm-2;处理5第3,为520.5万苗·hm-2;最少是处理1,为459.0万苗·hm-2。

表1 各处理群体结构、经济性状及生育期比较

有效穗数处理7最多,为544.5万穗·hm-2;其次是处理6,为499.5万穗·hm-2;处理5第3,为492.0万穗·hm-2;最少是处理1,为454.5万穗·hm-2;有效穗数随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多。

成穗率处理1最高,为99.1%;其次是处理3,为96.3%;第3是处理5,为94.5%;最低是处理2,为89.3%。

株高处理7最高,为100.8 cm;其次是处理6,为99.9 cm;处理3、处理4、处理5第3,均为99.8 cm;最矮是处理1,为98.0 cm。

穗长处理4最长,为20.9 cm;其次是处理2,为20.6 cm;处理3、处理7第3,均为20.5 cm;最短是处理5,为19.9 cm。

穗实粒数处理1最多,为95.8粒;其次是处理2,为94.9粒;处理3第3,为94.2粒;最少是处理7,为85.8粒。

结实率处理5最高,为90.4%;其次是处理4,为85.0%;处理3第3,为83.8%;最低是处理7,为74.7%。

千粒重处理7最高,为26.5 g;其次是处理4,为26.2 g;处理5、处理6第3,均为26.1 g;最低是处理1、处理3,二者均为25.6 g。

全生育期处理1最长,为157 d;其次是处理2,为155 d;处理3第3,为153 d;最短是处理7,为149 d;全生育期随移栽密度的增大而缩短。

2.2 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单产处理7最高,为12237.1 kg·hm-2;其次是处理6,为11934.4 kg·hm-2;处理5第3,为11829.3 kg·hm-2;最低是处理1,为11119.1 kg·hm-2;产量随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经方差分析,处理7与处理3产量差异显著,与处理2、处理1产量差异极显著,与处理6、处理5、处理4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表2 各处理产量比较

2.3 不同移栽密度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3可知,纯收入最高是处理7,为107637.20元·hm-2;其次是处理6,为104883.09元·hm-2;处理5第3,为103926.70元·hm-2;最低是处理1,为97463.63元·hm-2;纯收入随移栽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表3 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3 讨论

通过试验表明,优质水稻新品种云粳37号随移栽密度增大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增多、产量增加,在大田生产中移栽密度以30万穴·hm-2、33万穴·hm-2、36万穴·hm-2、39万穴·hm-2为宜,即:30万~39万穴·hm-2,每穴3苗为宜。

猜你喜欢

穗数全生育期尿素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浅析重汽电驱SCR 系统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SODm尿素和普通尿素肥效对比试验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玉米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