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比邻,携手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2022-07-25陈诗松
陈诗松
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场疫情,让我们新认识了很多小区里的“老邻居”。老话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始终忙碌的现实生活里,近邻们往往只存在于业主群里,如果问疫情带给人们什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感触,和近邻的特殊网友“见面”也许算是其中之一。
在那些健康码由绿变黄的封闭日夜里,我们看到很多近邻们挺身而出,共同守护着自己的社区和家园。这边,身穿防护服的社区邻里志愿者们正在小区门前,准备值夜;那边,小区里的其他业主抱着厚厚的棉被赶来,送给他们御寒。一些不留姓名的隔壁社区邻居和商户们将“投喂”的面包或奶茶送到小区门口,收件人写着“志愿者”。还有住在同小区的外国邻居也主动跑来当志愿者,他们说,别老是喊我们“老外”啦,我们也是“中国人”。
在被暂时封闭的不同小区里,常常会出现上述这样相似的场景。因为疫情,因为散发出光的凡人善举,因为“被击中”的人间真情,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和邻里的关系,也重新思考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除了“近邻”,我们还有很多“远邻”。在疫情的侵袭中,全球同此凉热,中国和所有地球村的“邻居们”天涯共此时。2022年,结束疫情是全世界共同的心愿。
比邻而居地球村,我们和全世界的命运休戚与共。在新冠疫情和全球复苏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部分西方国家将病毒标签化、疫情政治化,破坏了国际合作的良好氛围,甚至有一些“邻居”对中国不怀好意,歪曲和抹黑事实,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个时候,我们责无旁贷要向更多的“邻居”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沟通桥梁,解除误解坚持互助。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新一代的中國“网络原住民”们,开始用更亲近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在无界的网络世界传播当代中国的形象。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曲犹在耳畔,全新上线的冬奥会主题曲《一起向未来》再一次唱响世界。北京冬奥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地球村“邻居”们以勇于拼搏、顽强不屈的体育精神驱除疫情阴影的一场“世界派对”。
除了冬奥会,今年中国还将迎接更多全世界的“邻居”们来“串门”。亚运会、世界技能大赛、第五届进博会……新的一年中,在更多的重要场合、重要时刻,我们将和各国“邻居”们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虽然变化和不确定性已是无法拒绝的新常态,但可以确定的是,2022年迈入新征程的我们,将给全世界更深的拥抱。就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年寄语中所说的那样:“让我们一起将实现复苏作为2022年的新年决心,为了人类、为了地球、为了繁荣。”
(选自《青年报》2022年1月7日,有删改)
提炼
这则时评最大的亮点是文章主题的自然拓展和构思视角的巧妙转换。
文章表现的是疫情下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主题,而视角则由邻里之间的倾心合作到国家之间的命运与共。
“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和邻里的关系,也重新思考我们和世界的关系”既写亲密的邻里关系,也为下文写国际间的“邻里关系”做铺垫。“除了‘近邻’,我们还有很多‘远邻’。在疫情的侵袭中,全球同此凉热,中国和所有地球村的‘邻居们’天涯共此时。”这段话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文中表现邻里之间的合作是铺垫,表现国家之间的协作是重点。接下来,文章对主题进行了视角的转换:“在无界的网络世界传播当代中国的形象”,为消除“国际化”的“负能量”而加强沟通、消除误解。
文章最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激情豪迈;又由联合抗疫拓展到国家之间其他方面的合作,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我们平时在写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看问题的视角的转换,二是文章主题的深化与拓展。前者一定要找到路径,诸如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内到外(这则时评是由邻里到国际)等,使这种转换自然顺滑;后者必须抓住一个关键点,作巧妙引申(这则时评是以“合作”为关键点,由协同抗疫拓展到国家间其他方面的合作),使前后内容无缝对接,让主题自然拓展,不显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