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小学,师德全程渗透养成”体系构建

2022-07-25黄文芝赵晶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全程师德

黄文芝 赵晶

摘 要: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语文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语文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品德的培育者,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师德养成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成才先要立德,因此,面向小学的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将师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研究以张家口学院为例,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学生管理等方面对师德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构建“面向小学,师德全程渗透养成”体系,对同类型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小学;师德;全程

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语文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语文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品德的培育者,其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道德养成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定位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次,面向小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小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对小学生道德观的养成及人生态度会产生重大影响。近年,个别小学语文教师出现的师德失范现象在社会中产生负面影响,不断引发舆论热议。因此,面向小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加强对学生的师德教育尤为迫切。

目前,师德教育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大多以开设师德课等方式开展。师德养成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成才先要立德,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将师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题组所在的张家口学院是一所市属本科院校,依据“立足张家口,面向京津冀,辐射周边,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汉语言文学专业从2018级开始,面向小学培养基层一线语文教师。面向小学的专业定位确立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面向小学,师德全程渗透养成”特色体系,围绕全程师德养成进行专业建设实践,初步形成专业特色。

一、“面向小学,师德全程渗透养成”必要性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以面向小学为定位,以探索培育全程渗透式师德养成体系为专业发展特色,对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汉语言文学专业构建全程渗透式师德养成体系,正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落實面向小学的专业定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小学。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期,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班主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班级管理与语文教育的双重使命。作为负责班级管理的班主任,与学生密切接触,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很大;作为语文教师,其既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学生品德的潜移默化影响者。因此,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把培养师德放在首位。

(三)落实产出导向的师范认证理念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产出导向即以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教师为目标,而践行师德是师范专业认证人才培养的首要要求。因此,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是育人灵魂,使学生具备合格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则是育人基础。

(四)落实面向基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层条件相对艰苦,教师流动性大,因此,师范院校进行师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使人才不仅“用得上”,更要“留得住”。

二、“面向小学,师德全程渗透养成”体系构建

(一)课程建设

1.形成师德培养课程矩阵。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分为三大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素质拓展实践课程。师德养成目标的达成,可以在三类课程模块联动的课程矩阵设置中实现。比如,从2017级本科生开始,张家口学院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过文化熏陶提高人文道德素养。在课程教学基础上,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组织编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编》,作为支撑教学的校本教材。

2.聘请一线教师讲师德。师德教育重在入脑入心,因此要积极探索师德课程的授课方式,加强课程改革。一线教师尤其是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一线教师的从教经验是师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师范院校聘请一线教师讲授师德课程,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效果。比如,张家口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2019级本科生中开设教师职业道德必修课程,聘请张家口市桥东区小学具有近20年教龄的小学高级教师和2020年脱贫的张家口市张北县小学特岗教师为学生开设系统的师德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特别好。

3.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师范院校应围绕师德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选取课程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汇编课程思政素材合集等。比如,张家口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选取“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章节,让学生体会杜甫的忠君忧民情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课程思政目标。

(二)实践教学

1.围绕师德教育开展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师范院校开展师德教育,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营造崇尚师德的氛围,如宣读教师誓词,祭拜孔子像,组织“立师德、铸师魂”主题演讲,开展“塑师德、讲诚信”考试诚信承诺书签订活动等。此外,实践教学活动还应注重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比如,张家口学院文法学院在2020年抗疫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疫中义”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或者在疫情中的所思所悟写成文章投稿,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见习、实习等活动中全程融入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任务目标落实到一线教学的见习、实习活动中。

3.加强毕业论文撰写与师德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结合基层一线师德建设进行论文选题,既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特点,又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人文性特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将基层一线师德高尚的小学语文教师纳入“双导师”队伍,作为学生的校外德育导师,并将校外导师的师德水平作为考核指标。聘请的校外导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师德水平也是优先考虑的标准。师范院校可将长期扎根在基层一线、在艰苦地区工作的特岗教师聘请为校外导师。

2.加强师资队伍的德育教育,树立师德典范,强化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实践基地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要求:“与合作伙伴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基地数量能够满足教育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的需要。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既要注重达成培养学生教育技能的目标,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师德养成。

师范院校可专门建设以师德养成为目的的小学实践基地,选择具有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小学作为实践基地。比如,张家口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基地张家口市桥西X小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曾获得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等荣誉。

(五)学生管理

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应将师德教育贯穿学生管理的全部环节。一方面,建立学生师德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链条的师德表现,提高学生对师德的重视;另一方面,营造有利于师德培养的校园环境,如成立师德教育学生社团、在教学楼设置正衣镜等。

三、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师范生作为将来的育人者,其师德养成更为重要。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应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师德养成教育。张家口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小学,构建覆盖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学生管理等教学主要环节的师德全程渗透养成体系,特别是形成师德培养课程矩阵、聘请一线教师讲师德课程、加快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积累,为师范生的師德系统性养成提供了示范,对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银辉.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师德培养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9).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EB/OL].(2017-10-26).http://www.moe.

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

8535.html.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全程师德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浅析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