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初探

2022-07-25李燕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

李燕

摘 要:本研究阐述了在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并正确把握的几个重要原则和关键前提,分析了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要义、思想内涵和明确方向,同时结合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指出了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意义和路径,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观点和参考思路。

关键词:党的教育方针;重要原则;高校学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教育系统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教育事业中国特色,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无论是思想意识、成长环境,还是认知能力、身心发展,都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新情况。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要准确领会其坚定的政治底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实际,充分遵循教育规律、育人规律,在关键环节、实现路径上取得突破,在重要原则、根本要求上把稳航向。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就要让广大青年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领成长。

笔者在进行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时发现,一部分青年学生在为谁而学、为何而学等问题上认识不清,仅关心眼前得失、注重个人利益,在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上存在“软骨病”“缺钙症”等。针对这种现象,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在青年学生中广泛持久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课堂、进教材,使之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当前信息传播渠道丰富,青年学生思维方式多元善变,其关注点、认知度和接受习惯各有不同,要通過资源整合、方法创新等途径,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重要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深刻领悟只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开辟光明前景,帮助青年学生做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让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点、要紧处把稳方向,站稳立场。

二、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美好未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沃土,凝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是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并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

当前网络新媒体、新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互碰撞,多样化的思潮通过多种媒介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传播,迫切需要青年学生自觉抵御各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侵蚀,抵抗各种不良诱惑。青年学生如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就会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奉献奋斗精神、集体主义观念,最终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动摇政治立场,甚至误入歧途、腐化变质。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就是要让青年学生突破“小我”、追求“大我”,筑牢成长的精神堤坝,在精神上有“压舱石”,在思想上有“主心骨”,在行动上有“指南针”,铸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坚强品格,达到更高人生境界,从而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真正落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牛鼻子”,找准切入点,用好总抓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使理想信念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成为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的明亮灯塔。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因此,要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各个学科,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正心培元、明德修身的强大能量,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可靠后备军。

三、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责任担当砥节砺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永远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砥砺前行精神本色,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是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知行合一、强化责任担当、追求思想真理、锤炼精神品格的最佳途径。

知行合一理念在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责任担当养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才率。笔者在调研时了解到,一部分青年学生对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知”与“行”的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比如存在不知不行、有知不行、不知却行等错位认知。总体呈现出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人既不想在知识学习上学深学透,也不想在生活实践中付诸行动;有的人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在社会现实中身体力行,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的人一遇到实际问题则是细节处无意识、实际处太空泛,意志品质不坚定,精神信念易动摇,经不起实践检验。显然,这样的认知不利于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虽然这样的认知仅存在于较少青年学生当中,但也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按照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进行纠偏,让广大青年学生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责任担当,始终沿着正确的成长路径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才的成长培养多次强调知行合一,号召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要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教育引导学生知要真知、行要真行,既要接受学校教育,也要接受社会教育,既要在掌握知识上研机析理,又要在实际生活中强志笃行。

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理念启智增慧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指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字字千金,都是经过多年总结摸索才得出来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显著特征,是党关于教育方针的内涵不断升华、认识逐渐深化的生动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新继承和新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科学性、规律性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每个方面的教育功能,按照成长规律、教育规律有效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以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长远的政治站位,完整科学地制定各学年各学科“五育”并举的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保证各学科各课程开齐开足,千方百计为广大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各种保障、创造各种条件,努力培养道德品质优秀、学科知识全面、身心素质健全、审美素养高尚、劳动技能扎实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构建新时代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谋划实施新时代育人工程时,必须明确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互相贯穿渗透的完整培养体系。要坚决克服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弊端,保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以完整准确地贯彻和实施。在加强“大思政课”建设、以德育为统领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教育功能,引导青年学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品德养成中磨炼意志,在心无旁骛中求知问学,在愉悦享受中强健体魄,在劳动创造中完善人格,从而让全面发展的一棵棵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让继往开来的百花园永葆生机。

五、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体润心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理念上更加丰富和鲜明,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身体素质等都必须通过生產劳动和社会实践来获得。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什么时候教育就富有生命力;什么时候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游离脱节,什么时候教育就相对失去活力。事实上,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冲破应试教育藩篱、打破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顽瘴痼疾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强调了育人方式的实践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目前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抓手是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其中又以劳动教育为现实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做了重要论述,第一次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强调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不能满足于象牙塔中的自我成就,还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通过走向社会、融入工农和亲力亲为、动手实践来接受锻炼,强健体魄,磨砺意志,从而明白劳动是人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优秀劳动品质,体验“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历史”的人生真谛,获得心灵上的感悟、思想上的升华。

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路径上拿出真举措,做出真成效,让学生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企业,在火热的生产劳动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修身健骨、强体润心,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涵养实践品格,提高身心素质,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民族复兴道路上创造辉煌的人生业绩,书写壮丽的奋进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阐述,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全面总结以往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思想创新,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要完整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重要原则,把握关键前提,看清逻辑起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用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成就人,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锻造人,使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教育工作者要牢记构建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崇高使命,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上凝神聚力,躬身笃行,在持续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上高瞻远瞩,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李海荣,吴海清.以理想信念导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11-30.

[2]洪向华.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EB/OL].(2019-04-

0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404/

c40531-31013144.html.

[3]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书记这样说[EB/OL].(2021-

09-19).http://www.qstheory.cn/zhuanqu/2021-

09/19/c_1127880030.htm.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

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

30286253.html.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http://www.gov.cn/xinwen/

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0102

2.htm.

责编:瀚 海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