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7-24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职业

吴 萍

(河南工学院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0 引言

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部署,“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社会基础设施的重塑使得企业价值创造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便捷的信息打破了产业链上时间与空间的桎梏,以数据资源为代表的新经济要素激发着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根据“业务决定财务,财务反作用于业务”的逻辑,商业模式创新必然驱动财务管理变革,企业财务管理内容也随之发生着扩充。

与传统研究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培养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来满足市场需要,以解决结构性失衡,所以,在“新基建”战略背景下,重新明确和扩展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创新和改革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新形势下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新技术”在持续向传统经济赋能,促使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工具、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目标发生全面变革。新经济、新产业、新转型离不开大量即精通信息技术、数字挖掘分析又掌握财务、管理技能的新型、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接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提升企业价值。善于利用“大、智、移、云”信息技术的精专业、善分析、懂业务的财务管理人才是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新基建”和新经济环境下对财务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对传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方法、实训操作等方面加快教学改革,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技能。

2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长,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探索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新方法。主要表现在:利用大数据平台等给教学资源提供新途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课程提供了广度和深度。有的高校已经建立模拟运营平台,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场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给学生提供接触企业真实场景的机会。《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有的高校已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采用多层次教学模式。

课程在改革中取得了进展,也依然存在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找到应对策略:(1)如何打破现有教材内容传统、滞后,教材案例陈旧、缺少符合当下商业环境的立体综合化案例的局面?(2)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3)如何突破重理论知识讲解,轻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老模式?(4)如何突破课程学时限制,让学生的职业实践、职业拓展能力得到训练?在一项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学生是否能够对职业环境、岗位要求、典型任务、工具方法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并分析?(5)如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对策

3.1 明确课程建设思路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更应该以财务管理职业能力为导向,兼顾学生初次就业和后期发展需要,训练学生的岗位知识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通用职业素质,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以岗位与课程相关的工作内容为参照,将相关的职业技术标准和素质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一致衔接。

3.2 依托大数据做好课程内容调整及优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教材一般是以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为基础,以资本成本与结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为基本内容,又或加以财务预算、财务报表分析、企业价值评估与管理等为扩展内容按章节编写,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例题碎片化(多是公式或概念的演算),鲜有财务管理前沿性的案例和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案例,导致教学时沿课本内容多走向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与演算,案例讲解不深入。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势,发掘补充教学内容,做好设计优化,以解决第(1)个问题。

首先,课程内容的调整只依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课程建设有赖于团队集体力量的发挥。所以,可以设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集体备课、组织研讨、交流促建,改变仅在教研室领导下分头上课,改革目标、工作思想不一致,工作开展受掣肘的现状。其次,依托大数据,挖掘企业最前沿的财务管理案例和资料,补充教学内容,完善讲义和课件,实现财务管理最新内容的扩展补充,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之上了解到财务管理学内容的新变化和体会工作实际。比如,在“新技术”下催生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轻资产运营企业、O2O模式转型下的企业,他们有着独到的借助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方式,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精彩协同与创新案例,这些独角兽企业可以为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借鉴与启示。再次,教师应该做好内容设计,在教授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方向,引导学生站在财务管理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做好企业“守门人”,养成把握企业价值流,洞察行业走势,明晰财务治理机制的财务管理的思维习惯。

3.3 结合现代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

借助多平台,精选课程内容,做好线上下线教学内容的设计,突破课程学时限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以解决第(2)个问题。

线上可以借助中国大学慕课(MOOC)或者本校自建的精品在线《财务管理》开放课程等资源建课;线下通过“学习通”等发布学习视频任务、课前测、讨论互动、作业、考试等,并在后台跟踪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和效果;日常交流借助QQ、微信、钉钉课程交流群等,实现多平台相结合教学。

课前,教师列出学习任务单,学生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对基础性知识在课下自学,教师结合“学习通”等平台的课前测或问卷,可以得到学生的初步学习情况,总结发现问题;按照“学生会的,老师就不讲”的基本原则,教师在课堂讲授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重难点知识,针对发现的问题答疑解惑。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翻转式教学等,以学生为主,学生多参与,多体验。课后,教师可以在课程交流群中发布有关课程内容的新闻事件、短视频、学术论文等,扩展学生视野,在“学习通”等发布课后作业,复习巩固、答疑提高。

3.4 理实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财务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后,突破课时限制在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提供了保障。教师在理论教学同时应结合实践实训,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案例进行重组和设计,保证案例符合新商业环境下财务管理的最新理念和工作实际。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训操作、视频观摩、模拟答辩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实践,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解决第(3)和第(4)个问题。

比如在学习了“筹资管理”内容后,安排一次“资金筹集方案设计”的课内实践训练。课前准备:教师给学生发放实训资料(X公司简介、公司财务现状介绍、公司年度报表等);结合资料教师描述工作任务,给出具体的“任务目标”(要求公司财务部保证资金供应,做出筹资方案,报公司董事会批准。要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权益资金债务资金额度、提出筹资方案等);学生6-8人成立一小组(财务部),选定组长,然后各组学生对任务目标、任务工单(教师可提前设计好工单表或报告单,例如表1-表5(P122)详细研究,每个小组根据工作内容进行任务分工,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制订资金筹集方案设计工作计划书,经老师审阅批准后实施;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大数据对现有公司资料挖掘分析,预测资金需求量、确定各类资金筹资额度,提出筹资建议和方案;各小组制作PPT资料待汇报交流。课堂任务:各小组代表限时用PPT汇报交流;听取汇报交流并打分互评;教师打分并点评(见表 1-表 4,P121)。

表1 X公司2021年资金筹集方案设计工作计划书

表2 销售百分比法资金需要量报告

表3 线性回归分析法需要量报告

表4 综合分析资金需要量报告

表5 资金筹集报告

3.5 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考核控制过程化,摒弃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重在对学生日常任务结果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平时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评分,教师在不断评价中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能和需求,实现因材施教,进而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以解决第(5)个问题。

想做好以上工作,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教师需要克服教学中的各种障碍,一方面,不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环境,熟练掌握智慧教学的技能和方法;在专业知识上保持学习热情,时刻关注财务、管理、税务、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新知识新政策的变化,确保自身知识体系和水平保持在社会财务管理最前沿。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对外学术交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等,让教师尽快胜任社会快速变化所带来的教学变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应用型财务管理职业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