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思政元素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建设与探索

2022-07-24赵丹丹王丹丽马巧云时文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竞赛育人物理

赵丹丹,王丹丽,刘 敏,马巧云,周 严,时文龙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 天津 30013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是建立在普通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前沿性和高阶性,课程注重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本课程通常在物理类学生第三学年进行,该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思政专业课程的学习,其心智和思想意识更为成熟,此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是对思政知识的进一步应用,效果必将更加明显。将思政教育融入《近代物理实验》课堂,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培养其坚持不懈、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学生对课程的较高认可度和满意度,实现终身受益。

1 课程分析

《近代物理实验》设置的均是具有一定挑战的实验项目,其中有获得诺贝尔奖的高级经典实验,有涉及科技前沿的探究性实验,也有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的设计性实验。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我校开设的近代物理实验3学分,48学时,共设置12个实验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项目名称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综合考虑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使得思政教育有效果、有温度。如在涉及与现代科技相关的实验项目(《硅光电池特性实验》《微波光学实验》《压电陶瓷特性研究》《液晶电光效应》)中,可注重引导学生使其意识到学习新科技对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坚定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涉及物理学的伟大发现以及物理规律的实验项目(《法拉第效应实验》《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夫兰克-赫兹实验》《巨磁电阻效应及其应用》)中,介绍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每个实验项目,均可通过介绍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诞生的前因后果、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始终,开展启发式教育,强化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及实事求是、诚信为本的人文素养。

2 思政元素挖掘

经过深入挖掘,将与各实验项目相关联的思政教育内容列举到表2。

表2 与各实验项目对应的思政元素

3 思政课堂建设

《近代物理实验》项目内容涉及面广,有一定的挑战度,需分组进行,每个实验为4学时(180分钟),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每部分融入相应的思政教育,课堂建设计划如图1(P101)所示,简述如下:

图1 思政课堂建设

【课前】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出个人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中】采用翻转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1)分组(每组2-3人)进行组内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约15分钟);

(2)各组发言进行本组实验方案阐述,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约20分钟);

(3)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实验”组间研讨,自主挖掘实验中的思政元素,提高思辨能力(约15分钟);

(4)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有针对性的进行串联讲解,介绍实验相关背景知识与应用,梳理实验原理,着重解决学生存在争议的问题,注重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约30分钟);

(5)学生进行实验,在此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进行诚信思政教育,提醒学生如实记录数据,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导。如学生实验失败则鼓励其查找原因,坚持不懈,重新实验直至实验成功,鼓励实验成功完成的小组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如实验方案或实验仪器的改进(约100分钟)。

【课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进行思考讨论题的拓展训练,进一步理解和扎实掌握实验内容。

4 课程与实践结合

4.1 与大创结合,深化实验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普遍涉及知识面广,与科技前沿知识联系较强,教师可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团队针对问题进行文献资料调研,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中培养学生创新与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

4.2 与竞赛结合,教赛相长

学科竞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激发创新思维,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参加学科竞赛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次深刻生动的思政教育。学生可以《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中进行的创新性实验研究如实验方案或实验仪器的改进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参加校内、地区、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以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实现课程与学科竞赛的有机融合[4],能够极大的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与之相应的,优秀的大创成果与竞赛作品可以引入物理实验课程反哺教学,做为榜样性力量激发低年级学生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与学科竞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传承优良的学风,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5 结论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尤为必要,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正确的人生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理想和重大责任等思政内容,使“教书”和“育人”统一结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使学生在“专业成才”的同时,促进学生“精神成人”,有助于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本文深入挖掘了与各实验项目对应的思政元素,分析了如何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与课堂,提出了将课程思政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多维度探讨了《近代物理实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了该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进而形成协同效应,为其他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竞赛育人物理
只因是物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看竞赛
我不是教物理的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