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远平:忆我的父亲习仲勋

2022-07-24

新传奇 2022年27期
关键词:癖好雪中送炭经济特区

50 周年国庆大典上,父亲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场面十分壮观。当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父亲面庞时,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父亲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父亲一生始终对得起毛主席给他的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

作为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习仲勋身上最鲜明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为他的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另一个是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这两点无疑凸显了习仲勋身上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那么,在家人眼里,习仲勋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下文是习仲勋的小儿子习远平回忆父亲的自述节选。

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

在我心目中,父亲是了不起的英雄。父亲一生参与完成了党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与刘志丹、谢子长一起,创建了众所周知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另一个则是在邓小平、叶剑英的亲自支持、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广东经济特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红军抗日的出发地。而经济特区的创建“杀出一条血路”,对此后中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到了“先行一步”的引领作用。

晚年习仲勋

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我亲历其时其事,有一点集体记忆中的个人补充。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 个老经济特区日新月异,带动浦东、前海、横琴、南沙、上海自贸区等一批新的经济特区成批崛起。父亲要是还在,看到他在中央支持下亲自参与决策、参与实施的特区建设事业发展得这么快,该多么欣慰!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你父亲甫一复出,临危受命主政广东,《光明日报》第一天发表解放思想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东媒体第二天就全文转载,并在全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久,你父亲又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放权,要让广东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他的政治灵感是从哪里来的?”我总是毫不犹疑地回答:“无私无畏!”

当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实实在在“杀出一条血路来”,没有无视安危、不怕犯错、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无私无畏精神,就不敢大胆颠覆禁锢思想的政治教条,也无法提出任何新观念、新政策、新办法,去面对和解决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我父亲和当时一大批老同志,就是由于无私无畏,变得有识有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父亲对人民亲,人民对父亲好

父亲是农民的儿子,人民是父亲的根。50 周年国庆大典上,父亲在天安门上观看焰火,场面十分壮观。当璀璨的光彩一次次照亮父亲面庞时,陪同的领导同志说:“江山是你们老一辈革命家打下来的!”父亲感慨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啊!”父亲一生始终对得起毛主席给他的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

父亲对人民的那个亲,人民对父亲的那个好,我有特别的记忆。1975 年,组织上安排了一套三室的房子给我家,在工人宿舍区。当时,家里热闹,不断有人来。而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上9 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头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

我能感觉到,父亲鼓励、敦促乃至命令他的孩子们走近人民、与人民不离不弃、与人民同甘共苦,是他内心本能的呼唤。无论什么时候,孩子们只要与最底层人民贴近了,他就特别高兴。记得父亲在洛阳耐火材料厂时,我19 岁,在北京服务机械厂当工人,我先是当翻砂工,后来改变工种当车工。当车工时,我起先干16 车床,后来进步了干18 车床、20 车床,直至干30 车床。我节假日回洛阳看望父亲,很得意于自己的进步。我告诉父亲:“我终于干上30 车床啦,可以不那么累了。”父亲沉默半晌,语重心长地说:“我看你去干翻砂工更好,在最脏最累的岗位上才能与工人的心贴得更近,知道幸福来之不易!”

“雪中送炭惟吾愿”

父亲走过的这些年,是中国扭转乾坤、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太丰富了,父亲的人生历程也太丰富了,我看不尽、听不够,也享用不完。我只能在思念中寻找,寻找他老人家在我一生中留下最深烙印的东西。

少儿时,父亲就教育我们:对人,要做“雪中送炭”的事。他还不止一次写给孩子们“雪中送炭惟吾愿”。“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他的一生,也给我们这些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

纵观父亲一生,在党内生活非正常期间,历经冤屈、坎坷、磨难,却从来无怨无悔、顾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该谦让的,他谦让了;该忍耐的,他忍耐了;该承担的,他承担了;该挺身而出时,他挺身而出了。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一字一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父亲从小对我——他这个小儿子的特别家训。父亲不止一次拿着课本给我念这一课、讲这一课。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

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步入社会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成的谦让习惯,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

父亲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诸多人士不止一次请求他写回忆录。父亲却总说:“我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工作的一生,个人是渺小的,没什么东西要写的,由历史和后人去评说吧,我什么也不写。”当然,他确实不必写什么,他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几乎是“存乎于心,发乎于情”的一种天然,不必刻意记载。

猜你喜欢

癖好雪中送炭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癖好与人生
癖好与人生
雪中送炭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雪中送炭
集萌社
只为5‰的雪中送炭
主政广东、建立经济特区的好领导——忆习仲勋同志在广东工作时的一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