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尔雅·释水》语义场浅析

2022-07-24赵晶

今古文创 2022年28期
关键词:尔雅

赵晶

【摘要】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第一部训诂学专著,是汉语训诂学由萌芽到建立的标志。《尔雅》采取以义类聚的编写体例,是对语义场理论不自觉地实践。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从另一个视角对《尔雅·释水》的语义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尔雅·释水》;语义系统;语义场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8-011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8.035

一、引言

语义场,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一种语言的所有义位构成该语言的语义总场,语义总场再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语义子场,各子场再划分为更小的子场,直至最小子场。语义场具有层次性,且同一个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划分为不同的子场,也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子场。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古代语言学第一部训诂学专著,是汉语训诂学由萌芽到建立的标志。《尔雅》分为19篇,采取以义类聚的编写体例,第4—19篇从意义上分为“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畜”16篇,构成16个语义场。且各篇内有的条目收录一组意义密切联系的词,这组词就构成一个语义子场。如《释水》篇“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洲、渚、沚、坻、潏”构成一个语义场。可以看出,《尔雅》语义系统和语义场有着密切联系,其对语义场理论有着不自觉地运用。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从另一个视角对《尔雅·释水》的语义系统进行分析。

二、《释水》篇旨

关于《释水》的篇旨,徐朝华《尔雅今注》认为:“这一篇是关于水的各种名称的解释。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类。”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认为:“《释水》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等四类,解释关于水的各种名称。”邹德文、李永芳《尔雅》认为:“‘释水’是关于各种河流、泉水名称的解释,分为河水、泉水、黄河支流、水中地名及河道曲直。”范曾《〈尔雅〉说略》认为“《尔雅》释水,重在水之势态、名称、地理位置等等。”本文更认同胡世文《〈尔雅·释水〉“水中”解诂》中的观点:“《释水》的篇旨应是解释与陆上水流有关的各种名称词语。”

《释水》的“水”应是指河流、水流义,而不是“凡水之称”义。首先,“河”的本义特指黄河。张洪明先生考察了“江”“河”“水”“川”在《十三经》《国语》《管子》《墨子》《庄子》《史记》等二十多部先秦到汉魏时期的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认为在“河流”的称谓上,古汉语中“江”和“河”分别专指“长江”“黄河”,而“水”和“川”则通称其他河流。如《说文解字·水部》:“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这里就是用“水”的“河流”义来解释“河”,“河”就是指黄河。还有古河流名称汉水、淮水也是例证。其次,“河”在《释水》中一共出现七次,分别是“河曲”“九河”“水自河出为灉”“河清且澜漪”“江有沱,河有灉”“江、河、淮、济为四渎”“河出昆仑虚”,这七处中的“河”都是特指“黄河”。而且《释水》共二十七条,解释了七十一个词语,均与陆上水流有关。由此可见,“河”本义“黄河”,是专有名词,后来词义扩大表“河流的通称”,在“河”词义扩大之前,“河流”这个意义古人一般用“水”表示。

三、《釋水》语义场分析

从对《释水》篇旨的分析,可以看出《释水》篇是解释与陆上水流有关的各种名称词语,分为水泉、水中、河曲、九河四部分。由于语义场是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义的聚合,单独一个词无法构成语义场,最小的语义场至少具有两个词。如关系义场:学生—教师,两极义场:生—死。本文将《释水》划分为3个一级语义场,7个二级语义场,9个三级语义场和15个最小子场。如下表所示,其中词条12.26只释河曲一词,无法单独形成语义场,不算在二级语义场中。

(一)关于水自身的语义场

1.河名

(1)九河

12.27徒骇、太史、马颊、覆鬴、胡苏、简、絜、鉤盘、鬲津。

九河,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尚书·禹贡》记载,禹治水后,黄河流到华北平原中部孟津以后分为九条河流。徒骇在今河北交河县,胡苏在今河北东光县东南,鬲津在今山东平原西北,其余六河应在今河北交河县到山东平原之间。

(2)四渎

12.24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四渎,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大川的总称。郑樵注:“中原之地,诸水所流皆归此四渎,惟此四渎得专达海,故为渎祠焉。”

(3)各河流分支

12.11水自河出为灉,济为濋,汶为灛,洛为波,汉为潜,淮为浒,江为沱,濄为洵。颍为沙。汝为濆。

灉,古水名,由黄河分出后又流入黄河。济为濋,是“水自济出为濋”的省略,以下八句同。济,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濋,当作“滎”,滎泽。汶,又称大汶河,在山东省境内。灛,当作“阐”,春秋时鲁地名。洛,洛水,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波,古水名。汉,汉水,发源于陕西西南部,流经陕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入长江。潜,或作“灊”,古水名,汉水的支流。颜师古《汉书注》:“沱、灊,二水名。自江出为沱,自汉出为灊。”浒,古水名,淮河的支流。沱,长江的支流。濄,淮河的支流。洵,濄水溢出的支流。颍,淮河最大的支流。沙,沙河,颍水的支流,在河南中部。汝,上游即今河南北汝河。濆,汝水的支流。

12.14江有沱,河有灉,汝有濆。

释义同上12.11。

12.5灉,反入。

灉,晋郭璞注:“即河水决出又还入者。河水之有灉,犹江之有沱。”反,是“返”的古字,返回。释义同上12.11。

2.河流大小

12.21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

谿,同“溪”。谷,两山间的流水道。浍,田间小沟。渎,小沟渠。

3.水流

(1)水量

12.1泉一见一否为瀸。

见,“现”的古字,出现。瀸,泉水时有时无。

12.2井一有水一无水为瀱汋。

瀱汋,井水时有时无。

12.10水醮曰厬。

醮,竭,尽。厬,水干涸而露岩厓。

(2)水波

12.13“河水清且灡漪”,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

“河水清且灡漪”出自《诗经·魏风·伐檀》。灡,古同“澜”,大波。漪,用于句末,相当于“猗”“兮”,语气词。后三句是解释《伐檀》中“河水清且澜漪”“河水清且直漪”“河水清且沦漪”中的“澜”“沦”“直”三词的。

(3)水流方向

12.3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县出。县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滥泉,涌出的泉水。县出,县(xuán),是“悬”的古字,从上往下流。《释名·释水》:“悬出曰沃泉,水从上下,有所灌沃也。”氿泉,从侧面流出的泉水。仄,通“侧”。

12.9瀵,大出尾下。

瀵,水自地下喷涌而出。邢疏:“尾,犹底也。”《列子·汤问》:“有水涌出,名曰神瀵。”

12.22溯流而上曰泝洄,顺流而下曰泝游。

这是解释《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中的“溯洄”“溯游”的。泝,同“溯”。

(4)水流状态

12.4湀闢,流川。过辨,回川。

湀闢,通流的水流。過辨,回旋的水流。

12.7汧,出不流。

汧,泉水流出水面后停积不流动。郭注:“水泉潜出便自停成污池。”

12.12水决之泽为汧,决復入为汜。

汧,释义同上12.7。汜,由主流分出后又流入主流的河流。《说文》:“汜,水别复入水也。”

12.8归异出同流,肥。

流,衍文。肥,水同源而异流。《诗经·邶风·泉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毛传:“所出同所归异为非泉。”

4.河曲

12.26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昆仑虚,“虚”,是“墟”的古字,《说文》:“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色白,黄河发源昆仑虚,上游水流较清。渠,《说文》:“水所居。”色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中下游水色混黄。

(二)水周边位置的语义场

1.水中陆地

12.25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

洲,与“州”是古今字关系,“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州”字也表示州县义,后人为了区分二者,另造“洲”表本义水中陆地,“州”表示州县之义。《说文》云:“水中可居曰州。”结合本文对《释水》篇旨的分析,“洲”释作河流中可以居留的陆地,“渚”河流中小块的比洲小的陆地,“沚”河流中比渚小的小块陆地,“坻”河流中比沚还小的小洲,“潏”河流中人工建造的高地。

2.水边位置

12.6潬,沙出。

潬(dàn),沙滩。郭注:“今江东呼水中沙滩为潬。”郑樵注:“按今钱塘亦有此语。”潬与滩音近义同,潬应是滩的方言变体。

12.15浒,水厓。

浒,水边。《释丘》:“岸上平地,去水稍远者名浒。”

12.16水草交为湄。

湄,岸边水草交接处。如《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三)渡水语义场

1.渡水方式

12.17“济有深涉,深则厲,浅则揭。”揭者,揭衣也。以衣涉水为厲。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繇带以上为厲。

“济有深涉,深则厲,浅则揭。”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济,“渡”,如李白《行路难》“直挂云帆济沧海。”涉,《说文》云:“徒行濿水也。”繇yóu,通“由”,从。“揭”(qÌ),提起衣服,步行渡水。如《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二》“道中水漫数寸,仍揭而溯之。”带,腰带。

12.18潜行为泳。

“泳”也是与渡河有关的名称。“潜”有“渡河”义,如潜水。《说文》:“潜,涉水也。”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诗·周南·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潜行为泳。”

12.23正绝流曰乱。

邢昺疏:“正,直也;谓横绝其流而直渡,名曰乱。”绝,本义断丝也,后引申出横渡义,如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渡水工具

(1)舟

12.20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

造舟,将船并列在水中,加上木板作桥,即浮桥。维舟,四船相连。《诗经·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孔疏:“李巡曰:‘比其舟而渡曰造舟,中央左右相维持曰维舟,并两船曰方舟,一舟曰特舟。’”泭,竹筏,木筏。如《国语·齐语》:“方舟设泭,乘桴济河。”韦昭注:“编木曰泭,小泭曰桴。”

(2)系舟绳索

12.19“汎汎杨舟,绋缡维之。”绋,繂也。缡,緌也。

“汎汎杨舟,绋缡维之。”出自《诗经·小雅·采菽》,汎汎,漂浮的样子。维,系结。绋,大绳。繂,粗绳索。缡,通“纍”,绳索。緌,船缆。

四、结语

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对《尔雅·释水》进行分析后发现传统词义分类存在的一些优缺点。

优点:1.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如“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泭。”体现了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严格的宗法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使用的船只规格与数量不同,名称也不同。

2.具有清晰的序位性,如“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按照水中陆地的大小依次分为洲、渚、沚、泜。“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注浍曰渎。”按照水流的大小规模依次分为溪、谷、沟、浍、渎。

3.词义划分精细。如“济有深涉,深则厲,浅则揭。”根据水位高低将步行渡水分为揭、涉、厲,水位在膝以下为揭,在膝以上腰以下为涉,在腰以上为厲。“滥泉正出。沃泉县出。氿泉穴出。”根据泉水流出方向不同分为滥泉、沃泉、氿泉,从下往上涌出的泉水为滥泉,从上往下悬出的泉水为沃泉,从侧面流出的泉水为氿泉。

缺点:存在词条重复的现象。12.14、12.5与12.11释义重复,12.7与12.12所释词重复。《尔雅》非出自一人之手,非出自一时之作,郭璞认为其“兴于中古,隆于汉氏”,于郭璞的时代而言,“中古”指战国时期。《释水》篇这两处词条重复现象,也恰是证明这一点,重复的释词可能是后人所增添。

参考文献:

[1]范曾.《尔雅》说略[J].文史哲,2013,(2).

[2]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胡世文.《尔雅·释水》“水中”解诂——兼论《释水》的篇旨[J].汉语史学报,2017,(1).

[4]李凤兰.《尔雅》释地义类分析[J].兰州学刊,2008,(3).

[6]徐朝华.尔雅今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7]邹德文,李永芳.尔雅[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尔雅
永远的毛豆
21世纪以来《尔雅》研究综述
群雅概述
古籍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论《尔雅》与《马氏文通》语法观的不同
读《经义述闻?尔雅》札记三则
好班差班
浅话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