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生招生改革实践探讨
2022-07-24张欣
张欣
[摘 要]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突出特征,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战略部署的推进,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化和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为例,探讨面对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如何从招生等关键环节和要素入手进行改革和实践,逐步破除阻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为适应“双一流”建设的发展规律,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實践路径。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二级学院;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249-03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层,担负着 “高端人才供给”“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功能,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也正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的突出特征。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有三个一级学科,其中园艺学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文章结合我院近年来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二级学院改革路径进行探讨。
一、“双一流”建设对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对“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的理解
1995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使一批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些大学正迈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行列。但总体上,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3]。因此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完善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首先,“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其重在质量、特色。简言之就是要“多建高峰”,涉及面广,主要包括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进人用人环境、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管理、薪酬分配等实际领域。
其次,我国研究生教育也经历了多个不同发展改革阶段,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然而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总体上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趋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未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近年来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文件,这是针对形势变化的应对举措。2010年,国家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发展道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研究生教育力争通过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适应需要、培养模式各具特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进入人才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行列提供有力支撑[2]。
由此可见,虽然“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先后,但是在背景、任务、内容、目标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在涉及范围、集中力度等方面也不尽相同。
(二)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纵深化改革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要求
目前,研究生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养创新人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许多国家也对此非常重视,明确提出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3]。
一是从导师个人层面看,2013年以来,在国家学科调整、科研领域改革力度加强的时代背景下,各学科、各导师对研究生优质生源的渴求、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贡献成果预期等都越来越高。因此,随着导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求学校层面、学院层面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和制订具体实施办法,而不再是由导师个人 “单打独斗”。
二是从学院层面看,自“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布局开始,学院各学科都能积极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双一流”建设,而导师队伍、生源质量以及管理科学性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这与“双一流”建设中提出的拔尖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息息相关。研究生教育底子打得好,“双一流”建设才更有成效,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三)“双一流”建设势必引领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进一步纵向深化改革
“双一流”建设是以学科为主线,通过加大投入和推进改革,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集中优势破除机制障碍,实现关键环节的突破。目前各大高校已相应出台了学校层面的“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旨在培养一批顶尖的带头人和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以及拥有充足的学术经费、开放有序的动力机制和协同竞争的创新机制,实现卓著的学术成果产出和突出的人才培养质量。
从长远来看,“双一流”建设通过吸引优秀师资与生源形成持续竞争力,有效地推动大学声誉再形成,创新人才聚集与成长机制,吸纳青年领军人才[4],为二级学院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更大的助力、突破力和推动力。接下来本文将以院系和学科为基础,认真研究院系具体情况,针对院系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
(一)处理好学科发展优势和特色的关系,坚持成果导向,进行方法创新
我院目前有3个一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各3个,其中我院的园艺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公布的2017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10名的大学中,我校园艺学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学为全国首批成功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
院内共有1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招生点,其中园艺学就占了5个。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有1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招生点,林学一级学科有4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招生点。
我院新兴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并存,各学科甚至是二级学科的特征、建设内涵、发展路径的差别都较大[5]。而“研究生质量与学科绩效相关,规模与指标相关,想要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和谐发展,则需要研究生招生指标与学科的绩效挂钩”[6]。
学院在制订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时,先按一级学科的层面划分指标,然后坚持指令指标与竞争性指标相结合。指令指标是根据各学科参与国家学科评估成绩、新兴学科发展规划和国家研究生招生专项计划直接核拨的指标;竞争指标是为鼓励研究生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設定的指标,根据研究生独立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决定核拨规模。最后按照具体的分配办法分到各二级学科。每年实行动态调节的指标分配制度,使招生指标逐渐向培养条件好、培养能力强、培养质量高的学科和导师倾斜。
(二)处理好资源配置导向性和公平性的关系,坚持目标导向,进行路径创新
我院有教师139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48人,讲师43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有44人,具有学术型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有94人(同时兼有学术型硕士导师资格),仅具有专业型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有17人(详见图1)。二级学院在进行指标分配时不仅要有导向性,还要兼顾公平性。办一流的学院,办一流的学科,最终应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而一流师资是这个循环的关键。
学院在进行资源二次配置时应坚持规模指标和奖励指标相结合。学院研究生的整体指标每年变化不大,但导师队伍底盘大,并且人数逐年增加,人才引进增长也较快。要体现资源配置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实现导师队伍梯队建设,使高水平学术团队团结奋进精神的目标导向得以代代传承。
在学院整体研究生指标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分层和分类的建设思路,以博士生招生指标分配为关键点,实施了园艺林学学院《自然科学类博士生招生指标单列分配的办法》,并对四类情况进行专项扶持,即青年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突出拔尖人才扶持和对学科建设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予以扶持。
1.青年人才支持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双一流”建设重点在于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而对于这个队伍和新引进的人才队伍来说,研究生指标往往更为稀缺和宝贵,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科研道路的开端和发展。对于没有导师资格但具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我院实施了《园艺林学学院拔尖青年人才招生指标分配方案(试行)》,给予专项扶持。而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年单列指标进行扶持。
2.突出拔尖人才扶持和对学科建设中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予以扶持:对于具有扎实研究基础的拔尖人才,或者“十二五”期间科研业绩突出且主动承担“十三五”规划中难度较大任务的人才,学院优先予以支持。
通过指标分配这一关键环节,提高各级导师的培养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吸引优质生源。同时推动导师进一步加强培养过程控制的良性循环:指标分配—导师建设—吸引生源—导师加强过程培养。
(三)处理好成果的共享和归属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
在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跨学科招生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跨学科交流融合。我院3个一级学科中交叉学科比较多,一级学科之间、二级学科之间、学硕与专硕之间、本院和外院之间,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共享和归属的问题,我们按照学科归属分配指标资源,按导师共享成果,一方面要求各学科进一步凝练方向,铸就特色,另一方面要求各导师重视发展,鼓励成果产出。
(四)处理好优质生源开放和保护的关系,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学院文化宣传
第一,重视暑期学校的作用,吸引院外优秀生源,扩大学科影响力。我院果树专业的暑期学校自201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5年,其宣传、申请条件、活动内容、后勤保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第二,设立各类奖学金。可为推免生设立推免生奖励,此外学业奖学金优先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企业奖学金优先推免生,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第三,全面展开学院文化宣传。首先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促进公平、阳光招生,防范腐败风险;其次更新学院网站、英文网站、学院大楼各楼层的展板;最后多方宣传学院各学科发展历史和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
第四,制作导师宣传手册。学院整理制作专门的研究生导师宣传手册,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文化宣传。 通过以上探索和实践,自主强化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观,引导全院营造知发展定位、承学术传统、创特色质量文化的氛围,齐心协力,以更高标准争创一流。
三、启示和展望
“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一些不适应现阶段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招生指标资源是各学科导师最为关心的环节之一,虽然我们以招生环节作为突破口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要形成良性循环,还需进一步推进,迎接“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其他方面也需共同发力。
一是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招生改革。要让研究生教育更“接地气”,就要做好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分类招生和培养。要想我们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既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又能紧扣国际学术前沿;既能切实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又能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可以考虑分类界定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实际贡献率,对导师队伍重新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鼓励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齐头并进,发挥各导师的优势,使培养学生更有的放矢。
二是加强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对外引进高端人才,对内强培养、提质量,内外兼修,同时加强对导师队伍的考核,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三是营造学术环境和学院文化氛围。学术环境能展现自由开放的学院气派,学院文化能体现学科特色鲜明的学院风格。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24)[2019-11-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3):1-6.
[3] 杜占元.深化改革创新 推动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29(1).
[4] 潘静.“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行动框架[J],江苏高教,2016(5):24-27.
[5] 刘光连,黄志平,李 劼.以“双一流”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7(4):1-9,11.
[6] 盛明科,蔡振华.面向“双一流”建设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路径探析: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57-61,95.
[责任编辑:李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