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学综合实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应用

2022-07-24向兰沈涛赵宇温学森张娜

大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向兰 沈涛 赵宇 温学森 张娜

[摘 要]课程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课程建设是强院兴校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形成性评价在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药学综合实验课程进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和应用以及课程反思,旨在发现课程的多维价值、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为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能力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形成性评价;设计和应用;课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045-08

一、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背景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药学综合实验是山东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大四上学期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大四下学期毕业设计的前奏课程,是2017年山东大学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本科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解决药学复杂问题能力不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改革,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能够解决药学复杂问题、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科研能力,为后期专题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桥梁。

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共128学时(4学分)。在充分考虑学生对药学专业各方向的兴趣后,课程教学分别由药学院8个研究所(药物化学、药物分析、新药药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生化与生物技术、免疫药物)承担,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特点,制定8个不同方向的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是第一阶段为查阅文献与实验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实验操作阶段。各专业方向根据实验技能要求和学生兴趣的不同,为学生提供8~12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在各研究所进行集中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并且参与到各研究所的科研课题工作中,通过基于复杂问题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其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期结束后,各研究所根据培养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给出成绩。

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反向设计

“反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于1999年提出的,即“从目标开始,根据目标所要求的学习证据(或表现)和用于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反向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目标为起点和终点,教学活动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主题、使用特殊资源、选择特殊的学习指导方法,以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过程[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米歇尔·斯克里芬在开发课程时提出, 并由本杰明·布鲁姆将其引入教学领域[2]。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查,评价贯穿于学习整个过程,以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在课程建设和质量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评价不仅需要书面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更需要反馈性更强的形成性评价,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問题,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改进”的形成性评价体系[3-4]。

“反向教学设计”要求评价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即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基于目标预设评价方式与标准,最后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评价优先的“反向教学设计”能够使教学系统结构优化,使教学步骤有序化,有力促进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有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5]。

基于“反向教学设计”思想,我院生药学研究所采用Xmind8思维导图软件构建了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见图1):1.针对课程高阶培养目标,将其拆分为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评价分值占比分别为30%、40%和30%。2.针对各维度分别设计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如知识维度主要考核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能力维度的考核内容细化为文献查阅及选择运用资料的学习能力、独立设计实验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技能操作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独立实施项目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流等科研能力;如素养维度主要考核组织纪律性、实验安全意识、学习态度和精神、工作态度和精神、学术严谨性,并进一步明确了三个维度的考查目标。3.针对评价内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如针对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设计了传统的诊断性考试、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如针对药学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能力、解决药学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设计了查阅文献及写综述和PPT汇报、项目试验设计和撰写报告与PPT汇报、项目试验中教师观察和点评、撰写实验结题报告并进行PPT展示等活动。4.在这些教学活动的评价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大部分教学活动按照Rubric评价量表来进行评价。此外,特别强化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环节,旨在通过教师观察和学生自身反思,使学生对自身能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其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三、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正向实施)

本文以药学综合实验—生药学方向为案例,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设计及应用过程进行分析。

(一)成绩考核内容表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图1我们进一步设计了药学综合实验—生药学方向教学活动及考核办法(见表1),将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时间节点进行了任务分解,设计了考勤、诊断性考试、文献阅读及试验设计、试验操作及试验结果中期汇报、项目总结及汇报五项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学活动采用Rubric评价量表设计了四个等级的评分标准。此外,明确了教师需要保存的教学活动文件和档案,并针对各项教学活动设计了表格。在课程实施之前,教师将成绩考核内容表分发给学生,并对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解释,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学生资料表的设计及应用

大四上学期学生对未来职业已有规划,有的以考研为目标,有的想直接工作。除了已有的姓名、电话、邮箱、兴趣爱好等常规信息,我们还添加了“职业取向”一项,方便教师了解学生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比如考研还是工作)更好地安排实验课程。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三个问题:1.选择药学综合实验—生药学方向的原因是什么?2.是否了解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培养目标?你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什么能力?3.对课程和教师的期望是什么?旨在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对课程培养目标以及自己的科研兴趣和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总结2017年生药学方向的学生资料表,我们发现:1.大部分学生对中药(生药)感兴趣,或者在以往的大创项目中参与过生药方面的研究工作;2.认为本课程培养目标是将前三年所学药学知识学以致用,能够创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过去所学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等;大部分学生希望学会思考并学到前辈们的科研思维、学会查阅文献、学会实验设计、巩固和提升实验技能、提高独立完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3.希望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能够定期进行指导和培训、能够和老师同学们分享讨论,在课程结束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大部分考研学生期望在不影响考研的情况下将这个实验课程做好,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在考研之前课时安排得少一些,能够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允许自己支配时间,等等。上述回答体现了考研学生对这门课在时间上的特别需求。

(三)考勤表的设计及应用

我们按每个月30天或31天上午和下午进实验室设计考勤表,符号“/”代表出勤,符号“○”代表缺勤,“休”代表公休。上午或下午出勤分别代表出勤1次,每次4学时。利用Excell软件对2017年生药所6位学生的考勤记录进行分析,结果(见图2)显示:1.学生1—6的出勤总学时数分别为128、118、108、144、180和204学时,其中2个学生(占33%)的出勤数少于本课程128学时要求;2.考研学生1—5(占83%)在9月和10月出勤次数多于其他3个月,而且出勤次数9月>10月,这与学生在11月份备战考研、在本课程中投入时间减少相吻合;3.学生1和2属于教师A指导,在9—11月完成或基本完成128学时后,在12月和来年1月没有再进实验室;学生3—6属于教师B指导,学生虽然在各月都投入了时间,但是4个学生之间总学时数差异较大,其中既有补考又有考研任务的学生3在课程中投入时间最少,而1个非考研学生的出勤总学时最长,在课程结束前的12月份依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出勤时间长短可能与学生兴趣、项目难易、工作效率、教师要求等因素有关。

(四)诊断性考试中“实验室安全试题”的设计及应用

在项目初始,我们设计了开放性的安全测试题:让学生进入某中药化学研究的科研实验室进行观察,两人一组,经小组讨论后,每人在试卷中书写5个在安全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不规范的地方、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说明原因;之后让每个小组派1个代表进行口头发言,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通过总结生药所10位学生的试卷可知,学生观察到的安全隐患风险点涉及灭火设备、试剂管理、用电管理、高温高压设备管理、实验习惯、安全通道等6大部分(见表2),结果表明学生对安全风险的思考和观察是非常敏锐的,发现了许多连教师和研究生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种开放性、探索性的考试方式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地位,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实验室安全责任意识。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学生的安全反馈意见、学校安全督导的反馈意见,该科研实验室已进行相应整改。

(五)诊断性考试中“理论和试验技能”试题的设计及应用

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结合本方向实验特点,我们将理论测试和试验技能测试相融合,在该环节设计了两道试题(满分10分)。第一题:生药学研究工作中,生药提取和提取液浓缩是常规操作,请你利用图中所示器皿组装一套回流提取装置和一套减压蒸馏装置,请列出所需器皿编号,并说明工作原理。第二题:课题组已从中药马齿苋中分离得到100 mg马齿苋酰胺E(分子式C12H13NO3,纯度93.8%,可溶于甲醇、乙醇,微溶于氯仿、石油醚),课题组需要对不同产地的马齿苋药材中的马齿苋酰胺E进行HPLC定量研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流程,并在实验流程的每一个步骤注明所需仪器、器皿或试剂。

生药学方向10位学生的试卷得分在5.5-7.75分之间,得分偏低,普遍在第二题中出现问题,表现为:1.实验设计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2.对中药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研究中化合物的纯度及要求不理解,只有一个学生考虑到用折算率。3.对中药化学成分定量分析过程理解不深入,大部分学生未关注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波长和流动相等HPLC条件的考查、对照品溶液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的考查、精密度考查、稳定性考查、回收率考查、重复性考查等环节;个别学生在供试品溶液制备中设计了水煎煮加甲醇沉淀的方法,对“供试品制备过程的复杂性将对回收率产生较大影响”并不理解。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还不扎实,将分析化学应用于生药学解决生药质量控制复杂问题的能力还比较缺乏,实验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丰富和提高,这也说明在大学1~3年级的前期课程中仍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六)项目设计报告表的设计及应用

为了促进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度思考,项目设计报告表除了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依据、试剂和用品、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及流程等传统内容,还增设了三项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预期的试验结果或统计方法、收获/感受/意见/建议/期望。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文献查阅、接受基本的实验操作培训并逐渐熟悉实验室一个月后,提交项目设计报告,并进行PPT开题答辩。同时,我们还设计了项目设计环节的教师反馈报告表,设置了两个反馈栏目:1.学生在文献查阅和运用能力、實验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态度、PPT展示及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优点与不足;2.持续改进的建设性意见。

生药学方向10位学生承担的综合实验项目涵盖内容广泛,涉及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活性成分的化学仿生合成、中药提取物的药理活性评价、医院中成药制剂剂型改革与质量提升、中药饮片质量控制、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次生代谢调控等多个方面。学生在项目设计报告环节得分在8~9.8分之间,明显高于诊断性测试得分。总体来说,学生的试验设计能力普遍提高,表现在实验设计思路更加清晰、设计更加合理、可操作性更强、学术用语比较规范,针对实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学生得分差异主要体现在撰写报告的严谨性和学习态度方面还存在差距。从学生的反馈意见可看出,经过科研实验室一个月的摸爬滚打,学生普遍感觉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实验任务复杂性和难度的理解更加清晰,对论文格式和试验设计要求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有了进一步了解。

在PPT汇报方面,大部分学生表达流利、逻辑清晰,个别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超强,善于讲授,但个别学生缺乏自信,表达不流畅。教师在科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如针对汇报中实验原理阐述不深入等问题,建议学生对知识点和所承担的项目反复探究,从本质上理解自己所从事的科研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如针对文献查阅和检索能力仍存在不足的问题,建议学生在老师不指导的情况下独立自主查阅目标文件,阅读文献要抓住关键,多查多看,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如在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方面需要多锻炼;如工作应注意细节,提高工作效率;如针对实验自主能力和决策能力不足,建议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施中多练习自己独立做决定,通过实验结果来检验自己的决定是否有效,再进行总结,经验多了在决断力方面就会更有信心;如科研的逻辑思维能力仍需加强,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勤思考、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反复对细节进行推敲,而不是盲目实验;如建议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注意做好实验记录;如针对PPT制作中背景较深不美观、文字字体颜色大小不合适等问题,建议学生多练习制作PPT;如针对汇报中沟通交流能力欠缺等问题,建议学生自信勇敢、抓住科研实验室组会的机会多历练等。这些建设性意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帮助。

(七)项目中期报告表的设计及应用

项目中期报告表设置了以下栏目,包括:1.工作时间。2.项目阶段性成果(提供试验数据和结果、流程图、色谱图、化合物解析数据等)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若否,请分析未完成预定目标原因及采取的改进措施。3.下一步拟开展的工作。4.收获/感受/意见/建议/期望。

分析生药所10位学生的项目中期报告,发现学生对试验内容、现象和试验结果的记录普遍数据翔实、图文并茂、逻辑清晰、书写规范,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思考深入,在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方面有很大提高;但极个别学生工作态度不认真,表现在实验总结过于简单、书写格式不规范、分析问题不深入。经过9月和10月的课程训练,即经过平均104学时(图2的数据分析结果)的课程训练,40%的学生反馈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60%的学生反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分析了预期目标未达成的原因:由于考研使得综合实验做得不连贯、中药中待分离化合物多但实验时间不充足、在实验时忽略了一些潜在危险因素使得快要分纯的化合物被污染、在实验中因判断力和决策力不够导致化合物越分越散、合成的化合物纯度不够未能进行打谱和结构鉴定、植物组织培养分化小叶生长缓慢不能进行实验等。进行中药提取物药理活性研究的某学生反思特别深刻:灌胃技能不熟练导致小鼠死亡,破坏了数据的完整性;部分实验过程中忘记做记录,导致数据不完整;动物实验模型没有建成,导致试验结果无法准确分析。他认识到上述原因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此外,该学生还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计划再次试验进行验证。

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结果表明学生普遍感到在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有很大提升,认识到科研中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善于质疑和探究,要学会思维转化、触类旁通。学生渴望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决策能力方面取得更大提升。此外,个别考研学生很直率地表达了考研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在时间上存在冲突,造成自己压力较大,期望指导教师能够给予更多的时间备战考研。

(八)项目结题报告表的应用

项目结题表格由药学院设计,内容包括结题时间、课题名称、姓名、指导教师、项目完成及取得的成果评价、经验教训及自我评价、指导教师评价、课程负责人评价、学院评审意见,结题报告可附有关论文、实验数据、成果及证明材料。

通过分析生药学方向10位学生的项目结题报告可知,学生普遍态度认真,报告书写格式规范、实验原理认识清楚、实验流程描述概述清晰、实验数据和图表规范、专业术语表达准确、逻辑性较强、讨论较深入。学生的经验教训及自我评价的反馈意见表明,经过这一个学期的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其收获颇丰,在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安全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学生认识到药学综合实验课程与以往的课堂实验存在本质区别:以往在实验课堂上有实验课本的指导和同学的搭档操作,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更加讲求独立思考以及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对自身不足的认识更加清晰,如对实验项目的理解与探究不够深入、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所欠缺、实验方案规划做得不完善导致许多实验徒劳无功、没有做好实验记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详细记录实验流程和数据的重要性、养成随时观察随手记录的好习惯、实验操作规范对实验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需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探究其本质、在实验失败时需要查找和分析失败的原因以为后续试验开展做好准备等。这些反馈意见表明学生对嚴谨认真、质疑探究等科研素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些有价值的课程反思将助力他们更好发展。此外,个别考研学生也表达出由于考研和综合实验课程的时间冲突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希望在毕业设计时能全身心投入、躬行实践。

生药学方向的学生提交结题报告后,使用PPT进行了结题汇报,由9位学生和4位教师一起根据Rubric量表评分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分(见表1)。由于事前已向学生告知PPT汇报评价要素和评分标准,而且各指导教师经常有科研组会训练,总体说来,学生的PPT制作质量和讲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比初来实验室时更加自信成熟,表达流畅。此外,由于实验结题报告已经撰写成熟而且生药学方向的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训练,学生讲授内容的科学性明显提高、对课题的分析和讨论都比较深入。学生的PPT汇报成绩在81~93之间,平均分值87.5分。

(九)学生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应用及思考

针对课程培养目标,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10个能力维度进行满意度考查,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能力、文献阅读和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安全意识、本课程对成长和职业的帮助,选项为:A.提高很大,B.提高大,C.提高一般,D.没有提高。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选项为:A.很满意,B.满意,C.一般满意,D.不满意。此外,在调查表中设置了一项主观评价项:学生此次综合实验的心得体会、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考评时间节点、评价公平公正、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得到更加客观的结论,我们扩大了满意度调查范围,收集到48位学生的调查问卷,包括生药学方向10份、药物分析方向10份、药理学方向6份,以及药物化学方向22份。通过将满意度评价的四个等级进行赋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规则,将“提高很大”或“很满意”赋值为100分,“提高大”或“满意”赋值为80分,“提高一般”或“一般满意”赋值为60分,“没有提高”或“不满意”赋值为30分,运用Excell软件对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学生满意度进行数据分析(见图3)。结果表明,1.生药学方向学生对安全意识满意度打分最高,平均为90分,这与诊断性考试中学生进行过探索性的安全知识考试可能有一定关系;学生在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满意度相对较低,平均分值依次为71分、74分、76分和78分,提示该方向的指导教师在未来仍需要加强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2.药物分析方向的学生在8个维度的满意度平均分值为90~94分,只有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两项平均分值较低,为84分,提示该方向的指导教师在未来需要加强小组工作汇报训练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3.药理学方向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满意度最高,为97分,这与该研究所为学生统一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技能训练可能有一定关系;学生对文献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满意度相对较低,为90分,提示该方向的指导教师需要加强文献阅读指导以及工作汇报的训练。4.药物化学方向学生在“该课程对成长和职业的帮助”选项满意度最高,平均分值为86分,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满意度打分较低,分别为79分、78分和78分,提示该方向的指导教师在这三方面仍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总体来看,在上述10个维度中,学生对创新能力提高的满意度最低,提示在药学综合实验中如何采取策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仍然是各个学科方向教师需要深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此外,图3还表明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方向学生对本课程满意度的平均分值分别为84分、83分、94分、97分,属于“满意”的范畴。根据药学综合实验整体满意度分值的散点图(见图4),计算48个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率 (%) = [(27×100+13×80+7×60+1×30)/48]×100% = 87.3 (%)。但仍需注意的是,有1人(2.1%)表示不满意,7人(14.6%)表示一般满意,提示教师在后续毕业设计中对这部分学生仍需加强关注。

分析主观评价的反馈意见,发现部分学生对课程不满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药学综合实验课程设置时间与学生考研时间存在冲突。这种冲突不仅给考研学生带来压力,使他们不能很好地专注于实验或者专注于考研,而且也给带教老师造成很大压力。部分考研学生因学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项目任务或完成质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选择降低标准让学生通过课程考评,要么遵从标准不让学生通过课程考评,但后者又会给学生或管理者带来诸多问题,所以这给教学工作认真的教师心理上造成很大冲突。大四实验课程设置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但在课程与考研冲突下不得不荒废课程已成为部分考研学生的选择。虽然可以在考研前后增加课程学习强度,但该办法治标不治本,调整考研指挥棒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高校可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成绩绩点、年级排名、实验技能综合测评,或采取导师组审核制等评价指标选拔硕士研究生,关注学生的平常表现,尽量避免“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方法。

二是药学综合实验课程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这门课程由药学院8个方向的研究所承担,虽然每个所都制定了教学大纲,但其带教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都不同。部分学生反映有的学生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做很好,但由于部分研究所制定的评价标准严格,结题打分反而低;有的学生来实验室很少而且工作做得一般,但由于所里管理松散,结题打分反而高。这就造成了不同方向的学生互相攀比的现象。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而对课程产生怀疑,长此以往还会破坏风清气正的学习风气。结合部分学生的反馈意见,如“认为固定在一个专业实验内容单一,应该在各专业轮转以实现药学综合大实验融会贯通能力培养的初衷”,笔者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围绕药物发现(药物化学/天然藥物化学/生化药物/生药学方向)、药物评价(药理学/免疫药理)、药物制造(药剂学/药物分析)三个大方向进行轮转,通过三个大方向得分的权重加和可能会使评价趋于公平公正。此外,还有学生建议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结题报告不要采用分数进行评价,而是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标准进行评分,并在各专业方向限定“优秀度”指标,尽量减少不公平评分现象的产生。

此次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和实践彰显了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药学复杂问题、提升职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方面的价值,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使任课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持续改进和提高亦有更清晰的认识,例如加强教师、实验室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互动交流,赋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沟通交流的锻炼机会;例如补充文献检索及汇报讨论、实验技术案例示范讨论和训练、科研创新思维讨论会等新的教学内容及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先进技术和科研创新思维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开展药学综合实验课程交流研讨会,通过分享各专业方向的思路、举措、经验和教训,为教师加强课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情感支持。实践证明,过程性评价体系的设计、应用以及反思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药学综合实验属于项目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高阶能力提升课程,对于激励学生能力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以这次实践经验为契机,建立更加有效和公平公正的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依然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媛媛.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模式建构[J].青年与社会,2015(7):145.

[2] 曹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2):23, 62.

[3] 袁德成,潘多涛,于三三,等.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沈阳化工大学学报,2019(1):1-7.

[4] 王涛,梁亮,郑敏化.形成性评价与教学反馈在医学遗传学 PBL 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2020(8):810-816.

[5] 林敏.评价优先的逆向教学设计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3(34):40-4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高校外语学习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由写作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