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分析
2022-07-24马宁
马宁
摘要:基于全民消防的社会发展时代背景,我国互联网、移动端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大规模普及、推广,为消防领域开展灭火救援提供了新思路、新要求。文章将互联网结合日常消防救援工作,分析了“互联网+”模式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重要性与可行性,随后阐述了该机制的构建方式与其运转流程、核心作用,以供消防队伍参阅借鉴。以此助推我国公共消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为社会大众筑牢公共消防安全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
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整体提升了对公共消防安全的重视,消防意识比以往得到了明显巩固。因此,我国消防领域应主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大众就公共消防安全提出的现实性需求,与时俱进地完善、优化灭火救援机制。将互联网深层次引进日常消防灭火救援中,确保消防工作开展有序性、完成实效性,搭建出“互联网+”前沿性消防领域灭火救援新格局。而这需要我国消防队伍秉持“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立足当地消防事业发展实况,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引入消防系统内部,创建出整体性、可行性、系统化、大众参与的全民化公共消防灭火救援机制,促进消防事业长足进步。
1 “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重要性
1.1 加强接警工作时效
火患灾情的正确报警流程应为报警人精简、正确的讲述出火灾地点、着火部位、起火点的物质属性、是否存在人员被困、火势蔓延等情况。详细信息需等候接警人员的询问,并将姓名、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逐一陈述。然而,在极紧急的火灾事故接警中,对于密集性建筑物分布、宽广性地域空间布局情况,接警人员单纯凭借“119”电话渠道的双方对话难以及时、精准收获相关信息。加之,在较特殊情形下,如报警人对火灾地点生疏,方言、口音较重,无法精准、实时地将火灾报警信息一一描述。由于迅速、准确的火灾现场信息的收取是救援黄金时间的核心要素,应保证接警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正确的火灾信息,配合消防力量完成火患的快速扑救,预控重大火灾事故的发展。
1.2 保证救援决策质量
当前,消防救援任务统一由当地消防指挥中心向各区域消防中队下发,而消防员在接收到救援任务派发时,其通常对细化性火情信息了解甚少,且在实际紧张的出警过程中,可落实的救援准备工作较为有限。因火灾事故一手信息资源获取的滞后,消防队伍往往在抵达事故现场后再全方位迅速侦查火势各项实况,而后制定救援方案。此外,救援力量的具体配置同样为抵达火患现场后施以细化分配,可导致救援實效性缓慢。由于与火灾被困人员交流渠道的缺失,消防人员不能在出警过程中对其采取专业化的自救指导,可能造成最佳自救时机的错过,提升被困人员的危险性。当火灾现场人员可正确利用移动端、互联网就当下火情信息时上传于系统平台,消防队伍则可在抵达火患现场前将火情了解清楚,还能够在此间制定救援预案及救援力量,达成高效救援的核心目标,增强消防任务执行成效。
1.3 提供事故调查凭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提出,消防机构如有需要,有权对火灾现场进行必要封控,调查火灾事故发生原因,统计火灾实际损失。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对日后灾害防范具有现实意义。由于火灾调查核心目的在于确定着火原因。因此,火灾事故突发初期的火情信息对确认着火点、起火位置、火患形成原因至关重要。然而,困于消防力量不足的客观性现况,调查人员需在消防灭火工作结束后方可进入现场采集相关信息。而因火灾现场细微性痕迹、关键性物证在火势环境中的高温、群众逃生、救援条件等诸多因素催化下,较易形成破坏,不利于后期调查工作的有序推进。对此,在火灾现场围观的群众可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将火灾事故初期情况施以记录、保存,并上传于当地消防指挥中心,可对后期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提供助力[1]。
2 “互联网+”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可行性
将火灾现场周边群众通过摄影、摄像等形式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可为火灾调查提供依据。
2.1 网络报警平台及工具的普及
时代变迁,在移动互联网的引导下,现代化移动技术、海量信息资源随之诞生,彻底革新了大众日常生活。如今,我国网民人数规模日渐壮大。据调查,在火灾事故发生后,人们通常选择智能电话进行火情报警。对此,网络的普及、大数据的推广使用恰好为火灾信息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2.2 消防安全建设民众基础夯实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全民化消防救援机制离不开群众的辅佐,消防安全设施是社会公共安全基本建设。总结近年来“119”火情报警情况,社会大众对消防安全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乐于参加消防灭火工作。对此,可以预计,随着我国人民群众整体公共法治理念、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以及移动端、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创新升级,社会大众就消防安全事业的重视性、参与性逐渐高涨[2]。
3 “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实践方法
“互联网+”模式的全民化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的首要任务是创建全民公共消防专用网络平台。可由当地消防队伍承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已成熟的互联网平台载体,成立消防应急灭火救援专属平台,例如将公众号为媒介搭建的“119网络平台”。当火灾事故突发后,大众可利用官方公众号向当地消防指挥中心发布火患灾害信息以及动态更新火情现况。
为加强救援机制构建工作的规范性、实效性,保证消防救援工作完成效率,消防领域可批准在某城市救援机制先行试点。该试点在救援机制试用中可采取“双轨制”,即沿用以往传统的公共消防体制,最大化减少大众生命、财产损失。在此前提下,可积极宣传、推动“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平台构建、实践践行。并以“一年”为消防系统平台创建周期,随后应对该试点城市内部消防平台运行实况深度分析和评估,科学判断该试点城市消防平台的运用、示范成效。提取其中有效性、重点性系统建设经验,逐一向我国各地推广,逐步完善搭建“互联网+”的网络火情接警、消防指挥平台。“互联网+”模式的全民化消防灭火救援机制创建方式及流程如图1所示,其核心工作为以下两点:
一是大范围宣传推广。为确保大众对“互联网+”全民化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了解、理解透彻性,可逐渐接受、认同、应用该公共消防平台切身参与社会消防活动。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务职能,深度、灵活运用多渠道面向社会极力宣传、告知该机制与公共消防平台的信息,如下载及使用方法、全民消防现实意义、灭火救援工作重要性等。传播路径可选择当地政府部门微信公众号、地方电视台及广播、报刊等。在全民消防理念的引领下,可多角度激发社会大众参加公共消防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正确引导。当地政府部门应搭配设计、下发公共消防有关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向社会大众实施正当引导。严格遵循“渐进、有序、创新”的根本准则,指导大众在发现火患灾害时第一时间运用网络消防平台完成火情报警,主动投身于公共消防安全的建设工作中。另外,政府部门还可推出奖惩机制。对推行网络消防平台具有贡献的优秀单位或个人施以表彰奖励;就宣传、落实不力的单位或个人,特别是恶意危害、阻碍“互联网+”全民救援机制践行的主体,应予以严惩。争取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以协同、协作的工作形式,助推该工作的有序开展、高质落实[3]。
4 “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运行流程及核心作用
4.1 “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运行流程
在“互联网+”这一前沿性模式下,当火患灾情突发,报警人可利用移动端就时下火灾现场各项一手信息逐一上传于網络消防接警中心,并共享事故位置,可明显缩短火灾地点具体介绍需消耗的用时;智能移动端的视频、语音功能的灵活搭配使用,可减少报警人就火情陈述的时间,突破以往接警人员对报警人过度依靠电话沟通的禁锢;另外移动端自身持有共享特征,火灾事故管辖区内的消防中队同样可及时发现火情,在等待消防指挥调度前就可对火情现况进行更深度的掌握[4]。“互联网+”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运行流程及核心作用见图2所示。
4.2 “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核心作用
4.2.1 强化消防队伍火灾事故分析精度
凭借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实时接收的火灾事故现场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料,消防员可将其作为关键基础要素,更为直观、精准的全面了解、剖析火势现况。一方面,指挥中心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客观的判定火患灾情的事故等级、危害类别,增强指挥调度正当、高效性;另一方面,可为接收灭火救援任务的辖区内消防员筹备灭火救援条件。消防员能够在出警过程中就火灾事故现场路线、周边水源及固定式消防设施、着火点主体等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初步灭火救援计划,为消防工作争取主动权与时间,达成消防队伍“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核心目标;此外,与着火点管理者有效交流,消防人员不仅可指导其实行初期简单、必要性灭火自救行为,还能够对着火现场各实情实现进一步掌握。例如,仓库突发火灾事故后,在消防队伍与单位主体双方进行及时沟通,可清晰确定存储物品的数量、类别以及仓库内部分布情况,为后期消防队伍正式抵达事故现场可精准、合理、高质的执行消防救援工作提供便利。
4.2.2 ; 及时调整消防队伍救援工作方案
在当地实施、践行“互联网+”的全民消防救援机制,报警人除了可悉数提供现场火情信息外,还能够对火势发展、人员伤亡等动态现况实行及时更新。保证消防队伍在到达事故现场前可依据实时更新的火患信息进行分析,随时变更、调整消防救援预案与灭火战斗力量。针对火势发展、蔓延速度较快及火情突变的火灾事故,指挥中心可依赖实时更新的现场火灾实况,重新配置救援力量。对于已接受消防任务的消防员来说,其同样可根据火势发展及时申请支援。特别是某些典型性火患灾情,利用接警中心统一调度平台可迅速组建专家组,就救援方案施以多方专业化的商榷、研讨,革新以往消防员只可在抵达事故现场后才能够获取火情信息的情况,确保后期灭火救援工作完成的时效性。
4.2.3 提供后期火灾事故调查基础凭据
公共消防指挥平台将报警人采集、上传的火灾事故照片、视频等信息资源作为火势初期的火情实况记录,可对火灾案件的发生原因起到基础凭证的价值,具有较强重要性。对此,“互联网+”模式的全民消防救援机制可就后期火灾事故调查、判责提供关键指导与核心依据。
4.2.4 降低火灾事故假警问题出现的频率
报警人所上传的图片、视频均拥有“实时”特征,可对应降低“报假警”这一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另外,指挥中心也可在阶段时间内根据同起火灾事故的报警频率、热点,确定火警真实性。在短时间内,同一地点或小范围内发生频繁性火警热点,则可排除“假警”问题,为实际性火灾事故。这样可减少消防队伍徒劳往返的概率,杜绝消防战斗力、资源的无端性消耗。
5 结语
综上所述,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的健全构建、深度践行可实现辖区内精准、及时的火警定位与事故实况信息资源的传输、分析,有益于消防员针对时下火灾现场进行全面、便利的了解;还能够在火灾事故接警、出警过程中正确、高效完成灭火救援力量的合理配置、部署与基本救援计划的正当设计、制定,可在争取更多重要性黄金救援条件的前提下大幅强化消防队伍救援战斗力。此外,因灭火救援工作专业性较强,鼓励、引导全民参与救援活动,并非要求大众代替职业化救援队伍执行救援任务,旨在人民群众为公共消防事业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多方位推动我国消防领域长远发展,营造出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公共消防系统,大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免受火灾的侵蚀。
参考文献:
[1]李传杰.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J].低碳世界,2020,10(7):224-225.
[2]赵云龙.关于构建安全高效灭火救援行动机制的分析与思考[J].今日消防,2021,6(1):69-70.
[3]柳健.消防隊伍重大灭火救援信息接报处理的几点思考[J].今日消防,2021,6(2):53-54.
[4]金静,李洋,刘静琪.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5):139-142+149.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 national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mechanism
Ma Ning
(Yongdeng County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Lanzhou,Gansu Lanzhou 730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universal fire protection, the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new-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terminals in our country have provided new ideas and new requirements for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in the field of fire protection. The paper combines the Internet with the daily fire and rescue work,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 model of the national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mechanism, and then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peration process and core role of the mechanism for reference. In this way, it will promot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public fire protection undertakings, and build a public fire safety guarantee for the social.
Keywords:"Internet +"; universal fire protection;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