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和BOPPPS多维结合的医学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分析化学”为例
2022-07-23李百胜
刘 扬,刘 帅,鲍 宁,李百胜
(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作为人才培养孵育地的医学院校,不但需要满足我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需求,在疾病控制欲预防中更好的发挥“智库”作用[1-2],而且研究制定突发状态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冲破传统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育释放创新活力,成为推动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3]。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简称SPOC)这个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和使用的,与曾经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相比,既有MOOC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便于突发情况下应对教学任务的共同优势,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不但可以通过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了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而且通过资格审核才能进行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课程的完成率和通过率[4]。近几年,对SPOC的研究处于热门阶段,集中在的理论、内涵、功能、作用和应用,尤其在教学方式上,如田娟等在对“医学仪器”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教、学角色转换下,提高学习兴趣[5];王娜、张敬源等构建了“SPOC+小课堂”的模式,为破解“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遭遇的困境并进行了实践[6]。但近几年的研究报道中发现,SPOC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尤其在医学专业中的探索报道很少。同时,多数研究者仍然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制定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缺乏学生角色的体现[7]。
BOPPPS模型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Douglas Kerr教授于1978年提出,以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为步骤,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9]。其优势是BOPPPS的优势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这一点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效果”和“效益”,强化学生参与度。目前已有的高校SPOC教学模式均未报道与BOPPPS结合并实践检验,其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尚待考证。
2020年教育部倡议特殊时期利用线上授课,实现“停课不停学”,引发了诸多教师对线上授课教学方式的探索,怎样恰当高效地配置教学资源,怎样合理的利用新媒体、新平台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怎样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有机结合与动态平衡等问题引起了热议。本研究的以“分析化学”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医学检验、预防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等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内容,目标是应用分析化学的基础原理、基本知识和仪器操作技能,通过医学领域中目标物的含量和结构,培养医学生严谨诚信的科学态度,使其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从事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应有基础。
本研究采用SPOC为模式,应用BOPPPS模型为教育手段,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增加了全新的途径和新的能量。研究表明,该教学改革不但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教学时间和方式灵活机动,另一方面合BOPPPS教学模式,补充单一SPOC教学模式的缺点,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针对性、目的性、系统性、逻辑性,是一种注重教学引导、互动、反思至相长的闭环反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适合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教学需求,更符合当代背景的教学模式。
1 基于 BOPPPS教学模型的 SPOC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分析化学”为例
1.1 基于BOPPPS教学方式的SPOC教学平台构建
BOPPPS教学是以SPOC资源作为教学内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过程。平台由教学日历、互动课件、教学视频、实验平台、阶段测试、考试平台、互动话题等模块构建而成,这种多模块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迅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慕课录制和选择过程中,遵循医学背景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色,剪切和设计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的慕课,按照教学心理学,控制每个视频长度在10-15分钟。并且在课程开始之前,依据章节知识点归纳,录制知识点导读,作为热身环节,并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形成预习知识、整体把握学科知识和难点,这样的分片段的慕课视频与面向学生的多种类模块教学内容比以往单一的教学视频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基于BOPPPS教学方式的SPOC教学模块的构建
根据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需要将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版面可以分为教师在线模块、教师课堂模块、学生在线模块、学生课堂模块。学生在线模块主要就是指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主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参与线上课程讨论等;也就是按照BOPPPS的教学模式,热身暖场(B阶段)主要是在通过视频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开始准备进入教师所要介绍的内容。接下来学习目标/结果(O阶段),通过教学日历,了解学习目标,明白课程的重点、知识、价值及能力。前测(第一个P阶段)应用教师模块和学生学习模块互相沟通学生的先备知识和能力,教师可透过前测的结果,适度调整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也过前测,向老师表达需要复习的需求。然后进入参与式学习(第二个P阶段),利用慕课的优势和课堂提问等教学策略,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后测(第三个P阶段),按照教学内容,完成一个教学单元以后,进行简短的小测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S阶段),教师和学生对测试结果和授课效果进行分析,进行课程分析。
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例,B阶段以光绪帝的重中毒事件为案例分析,引出原子吸收测定重金属的意义;O阶段通过展示该章的教学日历,课程的重点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和仪器组成。前测阶段通过前后知识点的梳理考查学生对光谱分析的理解;参与式学习阶段应用慕课如亲临其境,且可以反复观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观看;后测通过练习原子吸收定量分析题,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阶段,章节总结光谱分析的优缺点,考试采取在线答题方式,由题库随机组合试题,保证了学生抽取的试卷各不相同,杜绝了考试时互相抄袭。
2 SPOC和BOPPPS多维结合实施教学效果分析
2.1 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该教学方式从2020年2月初开始准备,实验组以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40人),对照组采用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如图表1所示,两组“分析化学”课程测试内容相同,满分均为10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测的分数为78.02±2.32,对照组测试成绩为72.29±1.09分。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统计发现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说明基于SPOC的BOPPP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表1 对参加测验的学生测试分数统计
2.2 主观感受统计分析
所有参与该教学模式的学生都参与调研问卷,实验组学生40人,对照组学生42人,问卷包括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接受程度、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调查问卷,每个项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问卷10分钟后收回。通过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基于BOPPPS教学方式的SPOC教学模式的思考
3.1 SPOC的教学平台可以促进BOPPPS教学模式的良好实施
医学专业课程种类繁多,学习压力大,传统课程安排的要求学生集中时间,不符合线上线下教育的要求。方便、灵活、快捷的SPOC教学途径对于教师方面可以多元化设计课程进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严重不足的问题。有鉴于此,结合线上授课需求,研究团队在医学背景专业的学生中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基于SPOC混合教学应用实践,建设了基于SPOC的教学平台,实践表明,采用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成绩合格率提升,效果显著。
3.2 BOPPPS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参与SPOC课堂教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提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教学方式影响非常显著。其中教授在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听课的这种守旧式授课方式学习效果最差,学生记忆程度均在30%以下[10-11]。这种模式主要问题就是一方面是教师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滔滔不绝讲课,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复习和消化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近几年新型教学模式如 LBL教学、反转课堂等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记忆程度在50%以上。本研究结合热门的BOPPPS教学模型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式[12],把教学重点放到了参与式学习的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做演示、角色扮演、场景演绎、学生相互辩论、小作业或者汇报、问卷投票等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将BOPPPS应用于SPOC的“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从空间和时间上对教学方式进行突破,对以前师生交流不对等,不畅通等问题进行了很大的改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理解、共享的师生关系,又体现了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原则。该文章是一种针对医学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研究,未来更需要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做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极强、知识积累要求较高的课程,更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实践、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