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系统的常微分方程平衡点的定性分析
2022-07-23陈思潼
刘 煦,陈思潼
(1.吉林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黑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预备知识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1].藻类的空间结构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位于上层悬浮于水中的称为浮游藻类,位于下层生长于水下各种基质表面的称为底栖藻类[2-4].二者共同构成了藻类种群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水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是水体物质和能量循环中重要一环.
营养是藻类生长的必备元素之一.淡水湖泊营养丰富的环境下,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磷、氮等元素,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疯狂增长.但藻类死后分解出大量有毒物质,致使水生生物由于缺氧或中毒而大量死亡,这样就破坏了整个淡水湖泊的生态系统[5].因此,研究藻类和营养的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经建立并研究了藻类和营养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2,6-10].本文参考文献[3]建立了一个浅水生态系统中浮游藻类-底栖藻类-营养常微分方程模型:
(1)
其中:U,V分别表示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种群密度;R,W分别是水中浮游层营养和底栖层营养;ru,rv表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mu,mv分别表示种群U和V的死亡率;Rsur是外界营养输入;Wsed是底层沉淀物释放出的营养;L1,L2表示水中浮游层和底栖层的水深;a,b,c分别表示浮游层营养和底栖层营养、底泥中营养和底栖层营养、外界营养与浮游层营养之间的交换率;η表示浮游藻类的下沉率;γu,γv是半饱和系数;cu,cv是藻类的碳磷比;βu,βv表示藻类死亡后的营养释放率.鉴于模型(1)的实际生物意义,假设模型(1)的初始值都是正的,即U(0)>0,V(0)>0,W(0)>0,R(0)>0.
2 平衡点存在性与稳定性
研究模型(1)的平衡点的存在性及稳定性.模型(1)的平衡点如下:
(2)
(3)
(4)
(5)
为了判断这些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需要考虑模型(1)的Jacobian矩阵.经简单计算可得模型(1)的Jacobian矩阵为
其中:
其余元素均为0.
(6)
时,E1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证明通过求解方程(2),可得
因而当(6)式成立时,有
这说明J(E1)的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E1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定理2 若
(7)
(8)
时,E2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证明通过求解方程(3),可得
注意到
考虑特征多项式
f(λ)=|λI-A|=λ3+A1λ2+A2λ+A3,
其中:
所以,当(8)式成立时,有Ai>0,i=1,2,3,A1A2-A3>0,于是J(E2)的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E2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那个时候的我们,不谈学业,不言前程。不说喜欢,也不言爱情。自自然然,简简单单,一袋零食,两三本书,就可以去到学校后面的小山坡上坐上半天,说说话,发发呆。没有未来,我们便不谈未来。只谈《梅花三弄》,只谈《七剑下天山》……
定理3 若
则E3存在,并且当
(9)
时,E3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证明通过解方程(4),可得
在E3处的Jacobian矩阵为
考虑特征多项式
g(λ)=|λI-B|=λ3+B1λ2+B2λ+B3,
其中:
若条件(9)成立,易知
Bi>0,i=1,2,3,B1B2-B3>0,
这说明J(E3)的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E3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定理4 若
(10)
则E4存在且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证明通过求解方程(5),可得
若条件成立,则E4存在.直接计算有
其特征多项式为h(λ)=λ4+C1λ3+C2λ2+C3λ+C4,其中:
易证若(10)式成立,则
因而,J(E4)的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于是E4是局部渐近稳定的.
3 数值模拟
取γu=3,γv=5,cu=0.008,cv=0.015,βu=0.5,βv=0.3,ru=1,rv=1,η=0.1,L1=2,L2=0.01,a=0.05,b=0.05,c=0.01,Wsed=0.03,Rsur=0.3.
经计算得模型(1)的平衡点,见图1.在图1(a)中,E1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点,意味着U,V种群都灭绝;图1(b)中,E2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点,表示底栖藻类V灭绝;图1(c)中,E3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点,表示浮游藻类U灭绝;图1(d)中E4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点,表示所有种群共存.以mu,mv为参数,建立了平衡点的分布图,见图2,其中:
图1 模型(1)的平衡点
图2 模型(1)的平衡点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