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保粮食安全要做好“加减”法

2022-07-23侯东德张可法

民主 2022年6期
关键词:粮食进口

□侯东德 张可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粮食消费最多的国家。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并不算高(人均400公斤为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4公斤),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稳定度不够。从外部环境来看,部分粮食进口来源国较为集中、部分粮食进口比例过大导致的结构性问题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一旦出现天灾导致粮食歉收或全球粮食供应链的不稳定,国内粮食供给有可能出现问题,粮价波动将加大,或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需保持可控范围,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提高农业产出效率,推进粮食供给做“加法”。一是推进土地改革,促进耕地效率提高。一方面引导各地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以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等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三权分置”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通过发展壮大、规范种粮合作社及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等,旨在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单产。加快健全粮食种植灌溉设施体系,补齐防汛抗洪设施等粮食生产基础设施短板,夯实粮食生产现代化基础。完善种粮补贴使用办法,提高财政支出效应;加大对优质化肥、农药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生产更多优质高效化肥、农药,通过加强源头治理,为提升粮食生产可持续性创造有利条件。三是优化商业化育种体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不断完善种业管理体系,加强种业市场管理,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大良种补贴和科技投入,深入推进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实施种子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加大种业企业研发投入提高科研技术向育种成果的转化率,同时应加快相关品种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商业化落地。

第二,加强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粮食利用做“加法”。一是促进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粮食产业链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要从粮食种植到管理,从粮食收割到运输,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通过引进大型机械化设备,加快“机器换人”速度,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粮食科技创新,通过加强优质粮食育种、种植技术改进、农业机械制造、粮食储存、流通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等,加大对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的科技支撑。二是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有效发挥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粮油加工企业、储粮企业、社会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城乡居民在粮食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建成指标科学、技术先进、监测高效、数据可靠、发布及时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粮油配送供应网络建设。以备有效应对病虫害、地震、台风、雨雪冰冻等灾害,以及战争、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三是减少粮食供应链条各环节的损失和浪费。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为粮食全产业链提供服务;发挥电商平台的渠道优势,优化国内运输、分销链条,减少粮食从农户到市场的中间环节,促进农产品减损。以数字化平台助力农产品供求信息对接,从而做出缩短流通距离和时间的决策。放宽粮食减损技术的融资审核,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融资和补贴政策等。

第三,分解进口依赖程度,降低风险做“减法”。一是加大多元化的进口渠道。为了预防全球性粮食危机、激烈的贸易摩擦、粮食禁运等问题,大豆进口应建立多元渠道,降低单一化依赖,扩大从南美、俄罗斯等国家的进口。大豆一是为了榨油,二是饲料加工(用豆粕养猪)。一方面,豆油已经占据国内食用油消费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动物的饲料中需要足够的蛋白质,而豆粕是最好的蛋白质来源。二是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农业投资,加强合作租地种粮。在海外选择土地广袤、光照充分的国家租用土地大面积种植玉米和大豆,使之成为直接进口的一种替代选择。三是签订多边贸易协定简化农产品的国际通关手续,构建更科学的通关管理机制,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粮食损失。

猜你喜欢

粮食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
我的粮食梦
再顶平行进口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