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子恺散文语音修辞艺术

2022-07-22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叠音辞格平仄

曹 青 青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语音修辞是众多语言艺术家追求的修辞手段。姚鼐在《论文辑要》中说“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1]188,高尔基也提到语言的美除源于准确的言辞之外,还离不开“明朗和响亮动听”[2]134。可见,对一些优秀的作家而言,文章拥有听觉上的美感跟表意精准一样重要。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能使叙述、描写等更加生动,使语言更具个人魅力和艺术感染力。丰子恺作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贴近现实生活,选材广泛,内涵深刻,语言精湛”[3]。他高超的语言艺术与其注重散文语言的语音修辞手法息息相关。他在散文中充分发挥了音节、联绵叠音、平仄押韵、停顿拟声和修辞格的语音修辞作用,使语音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之外,也赋予散文音乐美。因此,我们研究丰子恺散文的语音修辞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品,并感受其作品非凡的修辞魅力。

一、音节匀称,搭配协调

中国的诗歌、戏剧、散文特别注重音节搭配,如王希杰曾说,“音节的搭配,是汉语运用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1]200。音节匀称体现了中华民族审美趣味,它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和谐,还能添补行文韵律之美。丰子恺散文词组组合齐整对应,句内排序平稳有序,这有利于散文形式美观规整,发音通顺畅达。

(一)对称配合,相得益彰

语言节奏是构成语言声律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音节对称是语言节奏的主要方面。汉语词组排序一般是较少的音节对较少的音节,较多的音节对较多的音节,如单音节对单音节、四音节对四音节等,这无疑增添了文章的整齐美和节奏感。丰子恺散文在音节对称上也遵守此原则,使其语言形式严整,响亮顺口。例如:

在例(1)中,三个四音节“中央一间”“西边一间”“东边一间”分布在三句话中,对称明显,层次清晰。前后音节对称能让读者快速地了解方位的变化,在沟通语脉的同时,节奏感也得到加强。在例(2)中,五个多音节“人类的末日”“生物的绝种”“地球的毁坏”“太阳的冷却”“宇宙的寂灭”都是定中结构,其中“末日”“绝种”“毁坏”“冷却”“寂灭”是双音节词作中心语,而“人类”“生物”“地球”“太阳”“宇宙”是双音节名词作定语。这五个完整的小词组使句子表达生动、准确,凸显事物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的递增关系,语义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情感也一步比一步强烈,同时整齐匀称的音节也使语音产生固定的节奏。

(二)罗列井然,有条不紊

音节排序在汉语造句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一般而言,行文排序是将短音节排列在长音节的前面,避免头重脚轻、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丰子恺散文音节排列井然有序,使文章整齐不乱、层次分明。例如:

在例(3)中,三个并列短语“生赘疣”“生鼓胀”“生小肠气病”都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名词都与疾病有关,将音节短的排在前面,音节长的排在后面,音节由少到多平稳排列,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因人类的干预而变质,语言生动形象、明快畅达,颇有节奏。在例(4)中,“瓦”“砖”“石”“铁”“钢”五个单音节词排在前面,“电线”“煤烟”两个双音节词排在后面,最后以一个长音节组成的单句说明这些名词表示的物质虽然适应人类生活,但对小动物而言是致命的,音节排序有条不紊、层次井然。

二、声韵调和,叠音绵绵

双声是声母相同的联绵词,叠韵是韵母相同的联绵词。叠音是重复一个或两个音节所构成的词。双声叠韵有益于情感抒发,语音婉转、荡漾,正如黎运汉和盛永生所言“婉转的益见婉转,荡漾的更加荡漾”[2]136。叠音词在有助于反复重申的同时,还能让句子语气缠绵。丰子恺散文运用自然确切的双声叠韵和叠音词使其语音回环荡漾、悦耳动听。

(一)双声叠韵,绵密和谐

我国学者早就注意联绵词的修辞功能,如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强调“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2]136。恰当地使用联绵词能让散文形成和谐的节奏和音韵,从而增强语言的音乐效果。丰子恺散文运用双声叠韵的手法使语音有规律地反复,易使人在听觉上形成审美感受。例如:

在例(5)中,“杂沓”两个字的韵母是洪亮级中发花辙“a”韵,“清静”两个字的韵母为洪亮级的中东辙“ing”韵。洪亮级的韵往往声音响亮且音时较长,两个叠音词一前一后,有利于塑造母亲虽处于嘈杂市井环境中却依然严肃慈爱的形象,声音荡漾、旋律回环。在例(6)中,“妥帖”两个字的声母是舌尖中音“t”,属于爆破清辅音,为双声词;“殷勤”两个字的韵母为洪亮级中人辰辙“in”韵,是叠韵词;“周至”两个字的声母是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zh”,是双声词。“妥帖”和“殷勤”声音洪亮,“周至”音响较弱,三者气流较长。在组合成句子后语音一高一低,声音延长,强调是“我”更向往自由,而非他人招待不周,语音回旋,韵味美妙。

(二)叠音悠然,文气舒展

叠音词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词类,它是重复音节所构成的词。从修辞学角度看,叠音式单纯词、重叠式合成词和词的重叠都属于叠音词。丰子恺的散文集《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中叠音词类型多样,为对叠音词运用情况进行统计,笔者从该散文集中随机抽取五篇佳作进行调查,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丰子恺散文部分叠音词运用情况统计表

由表1 可知,丰子恺散文重叠词主要有AA 式、ABB 式、AABB 式、ABAB 式、AA+“然”式等。其中,AA 式的叠音词占比最高,AA+“然”式的叠音词占比最低。这些叠音词的运用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人与物的状态,增强表达效果,同时又能协调音韵,增强节奏。例如:

在例(7)中,“摇摇摆摆”是AABB 式的叠音词,生动传神地道出鸭走路左右摇曳、晃动不定的滑稽之态;“皇皇”是AA 式的单纯词,准确幽默地描绘出狗匆忙的模样;“偷偷摸摸”为AABB 式的叠音词,栩栩如生地表现出猫动作轻盈、走路不易被发现的特点。这些叠音词都真实诙谐地说明不同动物走路独有的特征,且语音平缓疏朗、悠扬悦耳。在例(8)中,“眼瞪瞪”是ABB 式的叠音词,形容眼睛睁得大,发呆。“看看”和“哭哭”都是AA 式的叠音词,属于词的组合。“看看”表明看的时间短,看得不仔细;“哭哭”则带点调皮的语气。三个叠音词组合成的句子轻松活泼地展示孩子们因好奇、无知而呈现出天真烂漫的可爱形象,表达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使散文旋律优美。

三、同韵营合,平仄相协

单句句末韵母相同为押韵。“音节易散漫”[1]191,而韵好比贯串的珠子,能把涣散的声音串联起来,因此一些散文家在创作时会使用押韵手法,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感。平仄则是指声调的起伏,它易产生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回旋往复的回旋美。声音交错需要平仄相互节制,文章中如果前一句出现了仄声,则后一句应该用平声;只有轻松巧妙地使音韵和谐,才能“始可言文”[2]145。丰子恺散文运用押韵的手法产生声音悦耳、回环往复的音响效果,使用平仄的手法产生抑扬有致、顿挫得体的修辞艺术。

(一)押韵和谐,优美动听

押韵是形成音律节奏的重要因素,是古代诗歌、戏曲等常用的一种创作技巧。悦耳顺口的语言有利于将散乱的声音串联组合起来,有助于作者表情达意,更有益于诗歌记忆与传播。所以,好的诗歌、戏曲或是散文一般会使用押韵。丰子恺在其散文中同样运用押韵手法增强其节奏感,使其散文吟得有韵、诵得有味。例如:

(9)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4]51

(10)我曾经立意要不费力·,一天到晚躺在床里·,果然一些力也不费。[4]208

在例(9)中,“关”“感”“谈”押洪亮级的言前辙“an”韵,穿透力和感染力强,鲜明的声音和洪亮的回声强调“我”对杨柳的赞美只是一时兴起而非特意夸赞,也从侧面表明作者对杨柳的美印象深刻,语句铿锵有力、清脆响亮。在例(10)中,“力”和“里”押细微级的一七辙“i”韵,以轻柔的语调说明“我”放慢生活脚步,珍惜春天时光,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柔软之声在加深读者印象的同时,也易让读者接受作者的人生价值观。散文中柔和纤细、和顺悦耳的语音让读者倍感舒适、愉悦,增强语音修辞魅力。

(二)平仄搭配,起伏有致

平仄是指用字的声调,可分为平声调、仄声调和平仄相间三种。平声调声音低昂,仄声调短促激昂,平仄交错则律动感强。我国是个注重语言平仄的国家,林语堂曾提倡中国人应不断训练自己的耳朵,以达到“能够辨别平仄的交替”[1]197的鉴赏能力。我们要提高群众对平仄的敏感度,不仅读者要具备欣赏语音平仄的本领,而且作家也应拥有运用语调平仄技巧增强语言魅力的写作才能。好的文章,平仄位置往往适宜。丰子恺写散文平仄搭配合理,音律协调。例如:

(11)叫他们再唱一曲歌·,让我睡一歇·,连忙蒙上被头·,继续进行我的梦游·。[4]221

(12)那时候我觉得世间一切枯燥无味·,无可享乐·,只有沉闷·,疲倦,和痛苦·,正同乘火车一样·。[4]113

(13)房屋被焚了·,在我反觉轻快·,此犹破釜沉舟·,断绝后路·,才能一心向前·,勇猛精进。[4]123

在例(11)中,“歌”“歇”“头”“游”都为平声,以平缓的语调平铺直叙地讲述美好而宁静的清晨生活,感情起伏落差小,强调人物内心的平静,语调舒缓平衍。在例(12)中,“味”“乐”“闷”“苦”“样”都为仄声,以低回短促的声音表明“我”乘火车时精神受到的折磨与痛苦,内心渴望早早结束这段经历,体现在人物内心的愁苦、抑郁,声音局促而低沉。在例(13)中,“了”“快”“舟”“路”“前”“进”的声调分别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交替;该句以变化型语调轻松活泼地说明即使处于战争中,“我”内心依然积极乐观,且对未来取得胜利充满信心,同时音律波澜起伏之间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律动感。

四、停顿恰当,拟音自然

停顿有时候是表达的“调味剂”,恰当的停顿能体现微妙复杂的心理感受,既起强调作用,又能让读者在语气过渡中体味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拟音即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可拉近人与外在事物的距离,感受周围环境的生动性和旋律美。丰子恺散文运用停顿和拟音手法增强情感表达和语境的真实性。

(一)停顿合宜,情意真挚

停顿是指语言或言语的短暂停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需停顿。文章中恰当的停顿有时候可以收到更好的语言效果,使丰富的内涵和饱满的情感得以充分体现。丰子恺运用停顿手法既能让读者有时间回味咀嚼,更好地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又使语言灵活、舒缓。例如:

在例(14)中,“在微笑”和“在点头”中间停顿,“在悲叹”和“在摇头”中间停顿,都属于情感停顿。两次句内停顿表明作者以葡萄的口吻轻缓地讲述人类对植物错误的判断以及葡萄的悲惨遭遇,停顿之间也给读者领悟与思考、理解与接受的余地,帮助读者理解植物的悲哀与无奈,语气轻松缓和、从容疏朗。在例(15)中,“就起身”前后有短暂间歇,十分醒目,属于强调停顿,突出白鹅分娩后的轻松之感,既给读者思考的余地,也能增强语言的朗读效果,让语言活泼有趣。

(二)拟音生动,真实活泼

拟音是“客观世界的声音所固有的节律和一种语言所特有的语言特点相结合的产物”[1]208。拟音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见的现象,生动的拟音可增添语言的声音效果,从而增加叙事语言的音乐性。丰子恺运用拟声模拟日常生活中所听之音,亲切自然,使读者身临其境。例如:

在例(16)中,“吱吱”真实贴切地模拟老鼠出来觅食发出的声响,“咪呜”活泼灵巧地展现猫柔媚的声音,两个拟声词易让读者展开联想,想象老鼠出洞、猫捉老鼠的激烈画面,也增强语言的音乐美感。在例(17)中,“轧轧”模拟雌鸭“丧其所夭”之后的哀鸣之声,“咯咯”则是雌鸭俯地叩头的声音,细致入微地区分雌鸭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易让读者联想到两种状态下雌鸭发出的自然之声,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五、巧设辞格,悦耳美妙

辞格往往依附于文学。随着人们对辞格认识的深入,相关专著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如唐钺的《修辞格》、吴礼权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等。辞格之所以受到学界普遍的关注,是因为辞格美化、锤炼语言,是语言最佳表达形式的概括和总结,它赋予事物形象化与语言文学化,使文章不再是简单的句子组合。丰子恺散文主要运用反复和排比辞格增添文章对称均衡之美和节奏感。

(一)妙用反复,语势连绵

反复是根据思想情感表达需要,有意重复句子成分或者句子以实现强调作用的修辞格。丰子恺运用反复辞格凸显人们细腻的思想情感,情真意切、语意连贯,充满韵律美。例如:

在例(18)中,“够大了”是小孩子们建池塘时的话语,“拿水来”是他们建完池塘后的反应,“够大了”和“拿水来”简短且出现两次,以欢快的语言烘托孩子们因要给蝌蚪容身之处而建小池塘的愉悦心情,语言活泼,节奏鲜明。在例(19)中,“晴”是词语反复,前后多次重复,气势浩荡,酣畅淋漓地表达人们因连续天晴而内心烦躁,渴望下雨的急切心情,抒发人们内心期盼落空的失望之情,情意真切、语势连绵、明快畅达。

(二)恰用排比,气势磅礴

排比是反复的扩大与延伸,成分组合需三个或三个以上,成分结构相似即可,可达到叙事集中、说理清晰、抒情有力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壮文势,广文义”[2]273的功能。丰子恺散文运用排比手法丰富内容,增强气势,提高语言力量,在表达强烈情感的同时也给人一种明朗爽快、率直利落的音乐美。例如:

在例(20)中,三个“有时……”格式的语句属于句内并列式排比,分别说明蚂蚁在绝望时拼命挣扎的各种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蚂蚁求生的欲望,也正是蚂蚁不服命运的倔强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从而让“我”对小生命产生尊重和敬畏之心,三个排比句式也使语言明朗酣畅、节奏和谐。在例(21)中,三个“我曾经立意不……,果然……”格式的句式属于句子并列式排比,酣畅淋漓地表明虽然时间无法停止,但个人如果为好好享受生活而作出过种种努力,这种努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另外也告诉人们应珍惜时间,积极向前奋斗。三个句子组成的排比也体现出文章感情奔放,句式整齐匀称,语言掷地有声、轻松欢快。

结 语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语言具有悦耳和谐的音乐美。因此声音的合理调配,能避免语音佶屈聱牙,使文章节奏鲜明,顺口悦耳,有音乐感,富有文学情趣,同时也可为作家语体和风格的形成提供修辞手段,这也是萨丕尔所提倡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1]188。丰子恺在充分发挥音节、联绵词、叠音词、押韵、平仄、停顿、拟音和辞格表情达意功能的同时,也使其语言在语音上对称均衡、悦耳动听,从而实现语言上的语音美,进而使其散文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这体现了丰子恺散文语言的修辞魅力,可见其语音修辞艺术之高超。

猜你喜欢

叠音辞格平仄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巧缀辞格在诗词中的应用
如何使用拈连辞格
我也会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杜甫诗中叠音词的词汇和语法研究